湟中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简政放权思路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63页)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全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在“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科技先导作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弊端已十分明显,迫切需要从体制上给予解决。
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湟中县农技推广体系县一级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一级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村一级为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置作栽、土肥、植保、综合、办公室等5个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53名,其中,高级10人,中级28人,初级15人。
具备土壤分析和化验室200m 2,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检
验检测室973.47m 2,脱毒马铃薯研发基地4hm 2。
承担全县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业务把关、示范指导、参谋服务、集成创新、中介桥梁的作用。
近年来实施了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粮油高产创建、配方施肥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检测与防治等项目。
2007年农村综合改革后,撤销了农口设在乡镇
的农技推广站,农技推广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大量乡镇农技人员兼职从事乡镇行政工作。
原乡镇农技推广站院落和房屋产权仍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所有,2013年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条件建设项目,新建了9个乡镇办公业务用房918m 2,修缮了3个
乡镇办公业务用房,并配备了办公设备和专业设备。
2存在的问题
2.1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断层现象突出,而乡镇技术推广机构处于在其位不务其政状态
县农技中心编制人员61名,实有职工53人,缺编8人,在实有职工中,外单位借调11人,2018年、2019年到年龄将退休者8名。
长期以来,因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尤其自2007年乡镇改革撤销乡镇农技推广站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失去了对乡镇农技服务人员的有效管理,大量乡镇农技人员兼职从事乡镇行政工作,有的甚至不再从事本职工作。
县级农业技术机构及人员无形中又担负起乡镇农业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工作直接服务到乡镇和村一级,大包大揽了本应由乡镇技术人员完成的工作。
作者简介:王晓萍(1969-),女,青海湟中县人,农艺师,从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胡英忠(1964-),女,青海湟中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593006327@
湟中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现状及简政放权思路建议
王晓萍1胡英忠圆
(1.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经济发展中心湟中811600;2.青海省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湟中811600)
摘要: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但2007年农村综合改革后,撤销了乡镇的农技推广站,将农技推广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大量乡镇农技人员兼职从事乡镇行政工作,全县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使一些惠农兴农的科技项目实施困难,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重大影响。
体系改革思路是要实现县乡两级政府简政放权,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领导,让乡镇技术人员从行政事务解脱出来,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改革思路
壤地力水平较高,土壤供肥量较充足;另一方面由于成熟期提早,受多雨寡照影响较小,保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
根据斯坦福(Stanford)理论方程:
达到目标产量的施氮量(kg/亩)=
达到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土壤氮素供应量
施用肥料当季利用率
本试验的目标产量为600~650kg/亩,对于各施肥处理小区来说,斯坦福方程中的“达到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和“土壤氮素供应量”是相对固定的值,从理论上说,通过提高“施用肥料当季利用率”,可以达到降低“达到目标产量的施氮量”的目的。
但是,“肥料当季利用率”是极易变动的,作物品种、土壤特性与肥力、肥料种类、施用数量与施用方法、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都会明显影响肥料当季利用率[5]。
本试验中,各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在30%~33%之间,与夺取高产的临界值(40%)的氮肥当季利用率[6]差距较大。
本试验中,无肥区基础产量较高,而施肥区产量低于往年产量,因而计算出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均未超过33%,可能是受土壤基础地力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杨兴明,徐阳春,黄启为,等.有机(类)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J].土壤学报,2008,45(5):925-931. [2]凌启鸿,张洪成,蔡建中,等.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3]龚金龙,张洪程,李杰,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及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417-424. [4]朱邦辉,徐晓杰,徐玉峰,等.施氮量对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 321-324.
[5]朱兆良,文启孝.中国土壤氮素[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2:123-127.
[6]凌启鸿,张洪成,戴其根,等.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457-2467.
全县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使一些惠农兴农的科技项目实施困难,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重大影响。
2.2农技推广项目实施困难
湟中县自2009年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推广面积逐年加大,由2009年的540hm2上升到
2017年的0.87万hm2,作物涉及马铃薯、蔬菜、玉米、蚕豆、油菜等;残膜回收任务为774t,回收率达80%。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1.07万hm2,总产28万t,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发展迅速,已达到200多家,产品远销宁夏、新疆、内蒙、云南、四川等省区。
扶持60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修建马铃薯贮藏窖232座,面积2.6万m2,贮藏量2.9万t。
但目前马铃薯贮藏窖需求量还很大,且涉及全县各个乡镇。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技术推广部门,人员有限,落实覆膜技术、回收残膜、种薯贮藏窖任务难度很大。
2.3缺少管理经费
县农技中心在乡镇的资产由于没有管理经费,长期处于无专人管理的状况,如再发展下去,定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3建议
为确保先进农业增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好乡镇推广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简政放权,要让乡镇技术人员有事干,有工作压力。
县乡农技部门要重新明确工作职责。
将农业综合开发、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残膜回收、马铃薯贮藏窖建设等资金量大、涉及面广,需要行政助推的项目资金由县政府切块下达到各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确定项目实施主体。
物资采购、招标由省、县农技部门负责。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技术依托部门,配合乡镇技术部门工作,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项目监督管理。
省市下达的科研类、试验性的项目、病虫害监测和绿色防控类项目、马铃薯繁种,以及乡镇难以完成的项目仍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
二是保持现有体制不变,即各乡镇社会发展中心负责本乡镇的技术推广工作。
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领导,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中心人员编制到位,专业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要给农技推广部门创造条件,保障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同时,加强对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严格考核,逐步建立一套体系能够有效运转,人尽其责,才尽其用,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的长效机制或管理体制,完善考核、晋升、职称评聘等机制。
三是原乡镇农技推广站院落和房屋产权及所有设备全部划归到所在乡镇政府所有。
(上接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