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域志》陕西部分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理第六辑
《肇域志》陕西部分的几个问题
郑宝恒王天良
《肇域志》是顾炎武(1613—1682)尚未定犒的一部地理总志。

它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分区,以府.直隶州分目。

该书现存南京<南直隶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十一部分,京师(北直隶)、江西、四川和广西已佚亡,仅少数抄本流传于世。

数年前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决定由谭其釀教授主持整理该书,成立整理小组。

我们参加整理小组以来,经年余的校勘实践,取得一些心得体会,现就我们点校的陕西部分试谈几点初浅看法。

①凡三口/万历《甘镇志》卷三同。

按此处明说撷凡三口”,实则只二口,据《明一统志》卷三七及《读史方舆纪要》(下称《纪要》〉卷六四,“大磁窑”下脱衣小磁窑S宁夏卫上“延化渠F 唐贞观七年,夏州开此渠,引鸟水入库狄泽
*
灌田三百余顷/嘉靖《陕西通志》卷三八同。

“鸟S《新唐书•地理志》及《纪要》卷六一皆作:乌S此误。

宁夏中卫「中受降城「有拂云堆祠。

……又有备塞军,元和九年,宰相李吉甫奏修复旧城J嘉靖《陕西通志》卷一三及万历《延绥镇志》卷二同"据《新唐书•地理志》及《纪要》卷六一,“备力当为舟横”之讹。

平凉府隆德县沿革雲篁宋始有隆牧羊城,寻名隆德J嘉靖《平凉府志》卷一三同。

据《元丰九
我们校勘的《肇域志》陕西部分共六册,计二十余万字口其中大部分是抄录方志,主 要是明代方志中的资料$另有一部分则取材于各类专书。

这些摘录虽作过一定编排,但大部分未经判断、审订,方志中许多明显错误,《肇志》全部照录,未加更动”如西安府淳化县秦王殿:“晋宁康九年,苻坚将姚萇背坚,起兵北地,自立为王,国号秦。

秦王殿盖始于此J隆庆《淳化县志》卷四同。

按宁康无九年,姚萇起兵称王事在孝武帝太元九年,见《晋书》本纪及《资治通鉴》卷一o五。

《肇域志》作宁康九年误。

甘州卫「人祖山口,在都司城东北四十五里。

又城西南有大磁窑-甘峻山域志》卷三、《明一统志》卷三五及《纪要》卷五A,“隆牧羊城力当系篥羊牧隆城”之误。

此类例子,不烦赘举。

府鶯州、县列目中普遍存在重字的现象.有重出二次"三次,甚至六次者口庆阳府重出
三次,巩昌府所属的秦艸、阶州「徽州重出五次;所属的宁远县重出六次,伏羌.清水两县重出五次。

西安府所辖的富平、同官重出五次等等。

这些重出府、州、县的内容,来源于不同志书,均为补充材料,有増加建置沿革、形
①本文中所称的水肇域志r V舉志叫本志、志、稿本
均指笔者所点校的陕西部分。

一245一
势、风俗、山川、城镇,也有补入古迹、兵防、史
事等。

志中记述政区之后往往载有附录,有的录自专书,有的见于纪传,有的摘引文集,有的转抄笔记。

显然,这是没有经过综合、归并取舍的抄辑材料。

志中另有“缺一张,四十一”、“缺半叶”、“缺一页”、“脱第五叶,山川”、“脱第七十二叶,河渠”、“缺一页,以记补之在后”、“补前缺”、“又补”、“坑冶一段,乾字四十二叶"。

以上全是正文,不是旁注与眉批。

这些情况可能是待定稿时准备插补的材倒。

文中颠倒、衍文、错简也不少。

如平凉府镇匣县下弓I《雍录》:“神龙三年,隋于他楼县置萧关县。

”据《雍录》卷六,“隋于”为“于隋”之倒文。

西安府耀州r漆水至县城频山下神水里,受铜官川水,苻县城频山下秦时设铜官护军因此。

”据嘉靖《耀州志》卷二,“苻”下“县城频山下”当为衍文。

宁夏中卫r沙山,在城西五十里。

”下文“螂蛛渠在卫城西二十里,东北流。

因沙所积,故名。

”査《明一统志》卷三七及《纪要》卷六二「因沙所积,故名”句应紧接“沙山,在城西五十里”下,蜘蛛渠则为另一条。

稿本空缺颇多,未曾补正。

西安府耀州:“顷父老言,•”•“凿岭引洛水,灌田最便。

□知县杨时泰将议工,会矍去,不果。

”据嘉靖《耀州志》卷二,缺处应为“往”字。

商州/《竹书纪年》:晋烈□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

”据古本《竹书纪年》及《水经•丹水注》,缺处应为“公”字。

巩昌府附录引《旧唐书•张茂宗传》:
“岐、陇间善水草及□弓,皆属七马坊。

”据本传,缺处当为“腴”字;此外,尚有大量的眉
批、旁注、夹注。

综观稿本的格局,基本上是
一部地志资斜的汇编。

顾炎武在自序中云:
“年来糊口四方,未遑删订,以成一家之书。


精力之已衰,惧韦编之莫就,庶后人有同志
者续而传之,俾区区二十余年之苦心不终泯没尔。

”①虽为谦逊之词,与实际情况也是吻合的.
《肇域志》广征博引,内容很丰富。

据自序「凡阅志书一千余部/②陕西部分引书已达二百余种,有地志、正史、类书JC集、笔记、诗文,民歌、谚语、图经、史论、碑刻.地理专著等,经史子集门类俱全。

在引用材料方面大大超过《明一统志》和《纪要兀某些方面还超过《清一统志沢例如’西安府山阳县僧道关,《明一统志沢《纪要》及《清一统志》均无。

本志谓此关“在县东南八十里鹘岭下。

宋时,蛮王围杨文广于柳沟,设此关以拒之,以绝粮道。

关悉以僧道兵拒之,因名其关,石门就存。

宋绍兴中,立为金人界,在岭上。


又,凤翔府霽县秦王岭,《明一统志》无,《纪要》卷五五衙岭山下r县东十里有秦王岭县西十里有响玮坡,左右映帶,为一县之胜。

《清一统志》卷二三五秦王岭』在牒县东十余里。

稍西曰小秦王岭。

有石表曰东西岭推。

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屯兵于此/本志槨县下:“秦王岭在县十里许,(按“县”下脱“东”字)稍西曰小秦王岭。

表石曰东西岭堆訂日传唐太宗居藩时屯牧于此。

又或为秦文公营邑处,无据。

按《晋书•载记》,苻徙(按“徙”当为"健T据关中,尝称大单于、秦王P又称天王。

传至登,破姚萇马头原,后败屯于那。

萇竟灭登,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

鄒固二秦战场也O
J
岭盖以此得名者/
同府宝鸡县益门城条,《明一统志》简述方位、道里、筑城年代,共二十字。

《纪要》除方位,道里、筑城年代外,增彳际戍守重镇、史
'①②欢肇域志〉稿本序跋r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加期°
—246一
事,共五十九宇。

《清一统志》略同。

①本志包有《纪要》全部材料外,另引《白鸾记》,着重阐述该城形势险要,为汉、益咽喉之地。

计二百三十四字。

《肇域志》主要取材于方志予尤以明志为多。

凡今存之明代方志与该志比对,皆基本吻合,有的完全一样,甚至连按语也1概照录。

其他志书与之校核,多不相符。

所摘的明方志有不少已经失传.有的仅有孤本或罕见本,由于《肇域志》的转引,许多明志材料赖以保留下来。

西安府商州,目前所见最早方志为北图所藏清康熙四年刻《续修商志》,②《輩域志》中引用的为明嘉靖二十三年任庆云

纂修的《商略九③《商略》据《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一书列入^散出J并谓r见1808年旧目和进呈书目,又见《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现已失传「④陕西行都司的资料,多来源于嘉靖《陕西行都司志》。

该志《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地理类存目。

今已散佚。

商州附录载述谷道的一大段材料,转引自《兴元志》,为张国没《中国古方志考》所未收,可补其阙o⑤嘉靖《巩郡记儿三十卷,大部分已佚.现仅三所图书馆存有残卷:北图存卷一四;四川省图存卷一三;甘肃省图存卷一至四。

⑥《肇域志》巩昌府、岷州卫以及靖虏卫下所引《巩郡记》材料,均为上述三处所不藏。

此外,兰州方志现存最早刻本为康熙二十五年的《兰州志》,为卒于康熙二十一年的顾炎武所不及见。

靖虏卫志今存最早刻本为康熙四十八年的《重纂靖远卫志加清水.西和、成三县县志,现存最早抄、刻本均为康熙二十六年本©⑦以上这些方志的成书年代,也都在顾炎武亡故之后,《肇域志》中所摘录的明版方志皆已失传。

本志中所引用的万历《临挑府志》,目前仪日本国会图书馆收藏,国内为复制胶卷!顺治《秦州志》,原刻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国内仅甘肃省图存十至十三四卷'嘉翊《邠州志》,只有陕西省图收藏;万历《宁远县志》仅上图有抄本(北图缺页、漫滤八嘉蜻《乾州志》存于上图;嘉靖《商略商南县集沢万历《那志》、万历《肃镇华夷志人顺治《兴平县志》皆为北图独家所藏。

本志所引隆庆《淳化县志沢万历《雍胜略沢万历《富平扌卜志沢万历《重修通渭县志沢万历《阶州志沢天启《同州志沢崇祯《同官志》等等都是国内罕见本口总之,《肇域志》辑录了明代方志中许多资料,这些方志或已佚,或仅存孤本,所以这些资豁十分珍贵B
《肇域志》中所引用书籍的版本有些较现存本为隹,可以利用它来改补今本之误脱“如湖广册附录引《方舆崖略》一条r《禹贡》「九江孔殷,。

释之者曰,即洞庭也。

沅鲁渐、元、辰、淑、酉、澧、资、湘九水皆合于此,故名九江。

又 九江,沅、资、湘最大,皆自南而入,荆江自北而过,洞庭潴其间,名
*五潴S《战国策》云’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潴是也。

每月六、七月间,岷、峨雪消,江水暴涨,自荆江逆入洞庭,清流为之改色/《方舆崖略》乃《广志绎》卷一的篇名,此处误作全书书名。

“元"系“沅”之误。

“每月”之“月”系“年”之误。

用此条校今本《广志绎》,⑩既可以改正今本误“澧睜作
①以上见栄朋一统志
*卷三四,峯读史方舆纪要倉卷五H严蛊庆重修一统志
*卷二三六症
②⑥⑦⑧⑨老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中国科学院北
京夭文台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⑧本志商州部分与明曹学俊笔大明一统名胜志
*比
对基本吻合,而与康熙峯续修商志
*不符好曹志引
用材料中注明取自电商略沧
④卓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补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2^版厲
⑤ 张国漫:电中国古方志厝外中华书局1962版。

⑩张广志绎力嘉庆二十二年临海耒氏刻本,收入电台州丛书性1981年中华书局据以点校,收入武元明
史料笔记丛刊叮
一247

.丰”,又可以补出今本因版刻漫淹而不可辨认的十四个字Q①又如今本《广志绎》卷五,西南诸省:“播州东通思南,西接泸八。

盖彼酋因子死巴狱而又防七姓之侵陵,故死不敢入重庆,而不惮囚服了事者,其情也,何敢辄萌□变,而此中又曾拒王师,……。

其后,乃于安穂搭盖衙门,听司道□台入而□□而罢。

是行也,实贤于数万师矣。

”贵州册附录引《方舆崖略》(亦为《广志绎》之误)播州一条,今本《广志绎》上缺字及错字,也可以据以补正。

上述虽与陕西部分无涉,但对了解《肇域志》资料的价值当有所裨益。

《肇域志》虽是一部未经整理、审定的辑稿,但不是简单的资料罗列与堆积,而是经过排比和分类的,并有一定的体例。

府、州、县下一般列有建置沿革、城郭、形势、山川、物产、城镇、堡寨、关隘、驿道、名胜古迹、史事等目,目下所辑录的资料都很丰富。

基本上采用万历时代的志书,若该地万历无志,或万历有志而内容简略或质量较差的,则以他志替代。

西安府同州,万历无志,《肇域志》同州下的部分内容,经与天启《同州志》比对,则完全吻合。

明代《陕西通志》有嘉靖本和万历本两种,后者内容比较简单,且流传不广,本志取前者。

②一志在同一时期内有不同版本的,《肇志》所取的版本,则采用标出纂修者姓名的方式,以示区别。

《耀州志》,同在嘉靖年间有六
T
年张琏纂修本和三十六年乔世宁纂本两种,本志在耀州下结尾部分谓乔世宁曰云云,明确点明了所录用的系嘉靖三十六年乔修《耀州志沢
《肇域志》颇注意地区特点,值得人们重视。

汉中地区详记道路、驿站;褒城县下描述栈阁、谷道尤为详细。

关中地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故同州、耀州下另列“水利艸专节,华州下辟有H物产力专项。

宁 夏地区又着重于农田水利设施崩灌溉工程.宁夏卫下载列了三十一条河渠,同时摘引《元史•郭守敬传》借以说明修渠灌田情况。

庆阳府、宁夏卫、河套地区还记有众多盐池。

延安府延长县下提到了“油泉”。

西北边陲载有大量驿递镇铺、关隘山口、军城堡寨,有的还追溯至唐代的军城守捉。

仅就陕西行都司内即有六十一驿,五十三递运所,八十六山口,十一军,四十七城,五十六堡,十六关。

延绥皆下计有六营,三十五堡,十城,六关,四驿。

阶州下专叙氐羌族民风习俗及其与汉族之间贸易往来的情况。

固原州下载及回汉商旅贩盐交易的盛况。

隆德地区记有八丹故部弼隆,多火葬,蒸寡嫂”的风俗习惯柿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志内还为我们留下了某些地区兴衰变迁及其原因的材料。

徽州下云:“徽,辐犊之地,水陆之衢也。

往昔颇称繁华,大抵久则人情乐便,而近来川蜀之货,欲东者皆自阳平关出凤翔,欲西者皆自宜口出临、巩。

登白水江而来徽者,才十之二、三耳。

昔花马池之盐由徽入蜀者,全蜀食盐皆为之仰给。

今蜀中有井盐,而盐利又阻矣。

市井萧条,民无生理■殆不可以前日之徽视徽也。

”朝邑县下记述了“三河口”处的变迁概况:“河自龙门而南,绕于邑左。

史称龙门、西河即此。

径袴浴镇,注金水,径赵渡镇,注洛水,径金龙渡,注渭水,三水汇东南一巨浸也,世称三河口谓此。

先自洛水入渭,成化中崩于河,河之害十倍于前。

隆庆己巳•浸县东门。

万历戊寅,浸太阳诸聚
① 黑广志绎鼻刻本漫谡处,点校本作口。

又因缺此十
四字,致标点多误。

今本不可辨认的十四字是样皆
自南而入■之誉皆"字,•洞庭潴其间,名五潴•之
我潴其间"五潴”五字,•取洞庭五潴是也,每年六
七月间"之°潴是也每年六■六字、盒清漩萸之改
色"之犒流匕字。

② 嘉靖和万历两种老陕西通志A笔者曾与牡笫域志第
校核,本志内容多与万历志不合,而基本上与咚
志相符O
—248一
落,已卯,又自大庆关溃出,濒而西而南,一望淼然,乔家滩业三徙,鹑居露食,雨阳村浸其半,救驾庄仅存。

今万历甲申,即三河口亦禅为河,又一变也/同县下又绘形绘色地记载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该县大地震的情况「嘉蜻乙卯,十二月十二日子夜,大震,声如轰雷,势如簸荡,一时庐落尽圮,死者无虑数万卑湿之处,地裂泉出,高丈余,因而井竭。

洛、渭可涉。

泉出有鱼,有炭,有积薪,水温可浴。

一昼夜动二十余次n大树忽仆忽起,人人自危,面无生气。

”以上所载,为 我们研究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诸目中不列分野是《肇域志》的独特之处档凡总志与方志大都有“分野J本志大部分取材于方志P但唯独不录此目。

分野是所谓天上的屋宿与地上的州、郡、邦国一定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对应地方的吉凶,带有浓厚的迷信成分。

顾炎武从科学的态度出发,故不予采录。

他这种重实际、重科学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取材上重方志•轻正史地理志和各朝总志,是《肇域志》的一个特点。

方志的编修有好有坏,优劣大不相同。

不少方志在追述前代情况时往往存在疏谬。

因此应用方志时一定要核对原始材料,去伪存真,不能盲从。

《肇域志》在引用方志时,方志有明显错误的,仍然照录,未用总志或正史资料予以校正0如平凉府沿革;“元和三年,又徙治临泾。

大中三年收复,置关陇驿,治高平/万历《雍胜略》卷一八同自据《新唐书•地理志》当为大中三当为本志抄误〉领槐里■始平、武功、郵县、(按“郵”,各志均作“割”,当为本志抄误)蓟城。

……唐天授隶魏州,大定元年还雍州。

”嘉靖《雍大记》卷二及顺治《兴平县志》卷一同雜据《晋书•地理志沢《旧唐书•地理志》及宋敏求《长安志》卷一四,“蓟城”当作“蒯城”;“魏”为“稷”之误/定”为“足”之讹。

以上情况,本志为数颇多,不一一列举。

《肇域志序》中云r先取《一统志》,后取各府、州、县志夕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

”①当视为顾氏定犒成书时的准则,但陕西这部分的稿本,基本上未做到。

志中结论性的语句,多未指明出处,容易
使人误解。

文中用厲按”r误也"「非也”「即 此”等判断性句子甚多,其中绝大多数抄自明代方志。

如西安府澄城县:“又有王官城。

《左传几秦伐晋取王官。

按史,王官在河东,此城当非春秋之王官也J天启《同州志》卷二同存富平县:“后周太祖成陵,在凤凰山南。

宋太祖
初建庙于陵前虫赵孚碑》纪其事。

《长安志》,《耀志》载后周文帝者误也「万历《富平县志;
卷二同。

西宁卫「积石山,在卫境废龙支县之南。

《志》云,即《禹贡》导河之所,非也。

详见河州/万历《雍胜略》卷二四同乜凤翔府鄢县霞“桓谭谓,邰在漆县,而《世纪》以为秦出公徙都平阳之地•未是。

平阳,在县治西北,徙自 宁公,非出公也/万历《那志》卷一同d巩昌府秦安县:“有腊家城,《一统志》称纳甲城。

俗称乾磴城,皆非。

按《金史》,正隆间,宋人攻秦州腊家城,克之,即此/嘉靖《秦安志》卷二同。

上述诸例,粗略观之,似乎是顾氏见解,一经査核,方知主要源于明代方志。

如若把这些按语当成顾氏的结论,加以引用,那是会闹笑话的◎
本志内容错误较多,给整理者带来不少
年收复关陇,归治平高/西安府兴平县「晋太康中始置始平郡,(按“康S各志均作“始J ①紅肇域志》稿本序跋吵见燈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
报力第95期。

—249—
困难。

古籍中由于传抄、版刻的缘故,舛rs
衍、脱等在所难免。

但主要是字形、音义之谋,
而本志错误特多,几乎每页均有讹脱,而且不 只一处。

有些错误令人费解。

西安府醴泉县 下引《唐书•桑道茂传沢“国家不出六大年*
有厄会。

”据本传“六大”应为“三”。

淳化县下 共六处引《三辅黄图》,凡“黄”皆作“皇S 商州
下云「中宗武德间言山南可由丹水通漕至商
州/按中宗年号无武德,据《新唐书•崔涯所点校的部分更多是属于因袭方志中的错误 造成的。

事例上已列举,此不复赘。

这类问题
顾炎武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

着者忠实原稿, 已尽职责,我们以前过于责怪他们,这是不公 允的。


关于稿本的成书年代问题"顾炎武在《肇
传》「武德"系岳景龙"之讹。

巩昌府附录r 阳嘉五年且冻羌寇武都,烧陇关/阳嘉仅有四
年,接后为永和元年,据《后汉书•顺帝纪》,血阳嘉浮应为庭永和化成县下r 后赵河东三生
兵败,匿于鸡头山/检《晋书•石勒传载记》,〃河东三生浮当为“河东王石生”之误。

静宁州
庄浪县「唐陕西行省。

元为庄浪州,本朝改
为县,属静宁州/按唐无行省制,证以《元史•地理志》及《明史•地理志》所叙庄浪沿
革,则此段文字当作「元为庄浪州,属陕西行省。

本朝改为县,属静宁州/上述这些情况.
即使作为未定稿,也是不应该的。

《肇域志》中存在的错误,固然与某些抄录者水平不高有关,例如西安府邠州严《水经
注》洛水阙疆以为漆沮之水。

《史记•正义》按
地志云洛水源出庆州洛源县/检《水经•河
水注》及《史记•封禅书》《正义》,左阙即当为
“阚”之误,“按”应为“括”之讹。

《肇志》本段 辑录嘉靖《邠州志》卷一,《邠志》“阚”与“括捽
两处印刷模糊,字迹不清,抄者致误打但我们
域志自序》中云:“自崇祯己卯(1639年) 起,……俾区区二十余年之苦心不终泯没
尔/序后未署明完稿的确切日期。

有的同志 据此及其他材料推论,认为“《志》的成书时
期,至迟不会超过清康熙元年(1662年)•"①
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肇域志》延绥
分明当指康熙
十二年(1673年)刻本谭吉聪纂修的《延绥镇
志》。

②本段所引系正文,不是旁注与眉批,
亦非重出,且各抄本均同.很清楚,不是属于后人窜入的"据此,成书时间断在康熙元年的提法,还是可以商榷的。

看来,这个问题还
I
得从稿本的全部内容「志J “记想间的各种关 系以及它与《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相互关联诸
问题一并加以考察,始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d
版情况筒报*第105期。

陈秉仁:*肇域志》修订稿考述和载比古籍整理出
电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b 中国科学院北京夭文白
编冲华书局1&86年版o

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