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巩固·限时达标
1.下面名片介绍的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2.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其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红海沿岸、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C.印度洋沿岸、非洲东海岸
D.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
3.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
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
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4.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船队是()。
A.郑成功的船队
B.哥伦布的船队
C.郑和的船队
D.麦哲伦的船队
5.郑和船队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6.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明成祖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D.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7.下图中对联歌颂的人物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8.戚继光曾写下“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诗句,其中“危”指的是()。
A.东北地区遭到侵略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9.“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浙闽粤沿海诸地,倭患基本解除。
”材料说明“戚家军”()。
A.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B.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C.打击了葡萄牙的侵略活动
D.为航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10.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某一地区的居住权,这一地区是()。
A.厦门
B.广州
C.香港
D.澳门
提升·理解应用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中原。
——摘编自[美]杰里·齐格勒等《新全球史》材料二中国丝绸虽然很早开始从海路外传,但只限于官方贸易。
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的丝绸贸易也蓬勃发展。
据泉州商人李充记载:“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
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摘编自《郑和远航: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
……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专政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及中国领土。
此后,沙俄英美继来。
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的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新变化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生逆转的表现并分析其逆转的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给你的启示。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海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海上称雄的图景。
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写出与材料中“远航”相关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13.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某校准备举办一次郑和下西洋纪念展,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参加进来。
步骤一搜集材料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相关资料?
步骤二图片展览
(2)上述三人对外交往的目的地或活动范围分别是哪里?他们的活动有何共性?
步骤三活动总结
(3)在展览的结束语中,需要对郑和下西洋做个简要的评价,请你来完成。
参考答案
巩固·限时达标
1.D
2.B
3.B
4.C
5.B
6.C
7.B
8.D
9.B10.D
提升·理解应用
11.(1)作用: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
条件: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掌握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等等。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表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倭寇骚扰沿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并占领中国领土;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仍实行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或闭关自守)。
(5)开放交流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挨打。
(言之有理即可)
12.(1)事件:郑和下西洋。
(2)观点: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论述: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其他观点及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亦可)
13.(1)阅读教材以及报纸、杂志等课外资料;上网查阅;到实地进行考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等。
(2)鉴真:日本;玄奘:天竺;郑和:亚非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共性:都是与外国和平交往。
(3)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④但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不计经济效益,且耗资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