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劝学》中的重要名句。

2.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析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领悟文章的深刻哲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海无涯”这个成语吗?它出自哪篇文章?
(2)引导学生回顾《劝学》的基本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劝学》,标注出生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课堂讲解
(1)讲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分析文章的分论点,如:“君子之学也,未尝不始于诵经读史,终于明理达用也。


(3)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4.课堂讨论
(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小组分享:讨论文章中的名句,解释其含义,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5.课堂练习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让学生尝试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写一篇短文。

(2)强调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劝学》中的重要名句。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学习心得的短文,要求运用《劝学》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劝学》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析了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对文言文阅读的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1.重点:
(1)让学生通过文本找出“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并解释其意义。

(2)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君子之学也,未尝不始于诵经读史,终于明理达用也”等分论点的内涵。

对话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在文章中找到了中心论点吗?
生:找到了,是“学不可以已”。

师:非常好!那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你们能解释一下吗?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2.难点:
(1)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设问等,并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哲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对话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文章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呢?
生:文章用了对比和排比。

师:很好!那么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这些技巧是如何让文章更有说服力的吗?
生: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里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师:很好!那么结合你们自己的生活,你们认为文章中的这些哲理对你们有什么启示呢?
生:我觉得文章告诉我,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专心致志,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劝学》,这是一篇告诉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学习的文章。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停止学习而感到困惑的时候呢?
2.自主学习
师:现在请大家自己阅读《劝学》,边读边标注出生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课堂讲解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以及作者是如何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技巧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4.课堂讨论
师: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能从这些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
5.课堂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且尝试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写一段关于学习的小短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
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技巧来增强我们的论证。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注意事项:
1.考虑到学生文言文基础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应适当提供辅助资料,如古代汉语词典、注释等,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2.在分析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免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视频、图表、实物演示等,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在课堂讨论环节,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内向或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再在全班面前分享。

5.对于课后作业,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作空间。

6.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避免单向灌输,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吸收《劝学》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