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琼瑶言情小说写作特色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与琼瑶言情小说写作特色比较
摘要:张爱玲与琼瑶都是擅长写作言情小说的作家,两个人在言情小说的创作上造诣很高,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年男女争相阅读,但是两人的出身和生长环境的不同等其他一系列的原因,造就了两人不同的写作特色,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张爱玲与琼瑶的写作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琼瑶写作特色比较
相同之处
张爱玲与琼瑶在小说的写作特色上有着相同的地方,首先,都倾注了作者自己的情感经历。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

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而琼瑶在1963年因小说《窗外》开始走红并认识平鑫涛,在他的全力帮助下,她迅速迎来事业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然而她与自己的丈夫之间的感情隔阂越来越大,与平鑫涛却产生感情。

1964年琼瑶离婚,后平鑫涛也与妻子离婚,1979年他们结婚。

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结婚,他们前后历经十多年的马拉松爱情长跑。

两位作者的情感经历都是波澜起伏的,这对她们日后的创作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作品中都不乏她们情感经历的影子。

其次,在她们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世俗、门第等腐朽观念,反应人性的弱点,缺少对社会的批判。

琼瑶在写主人公追求爱情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也多多少少暴露了社会的某些病症,如金钱至上造成的门第观念等,她的作品,不具备对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力量。

她叙述的永远只是一些小情调式的爱情故事,由于这种爱太脱离了真实的人生,必然会导致相应的作品缺乏惊心动魄的批判力量,必然不能更进一步从社会的角度和历史的根源去揭露,而张爱玲出虽名门,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生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腐朽与势利等情绪。

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

就是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世人所有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

两者的作品中,有着相同的写作特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思想局限性也很明显,掩盖了对现实矛盾的揭露批判,结果只能是妥协和回避。

不同之处
一、写作题材
张爱玲的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爱情。

大部分的作家在言情小说的创作中,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

而张爱玲所着力表现的却并非恋爱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真实、凡俗的一面。

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

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回音”。

因此,张爱玲的言情并不只限于言男女之情,更有“世态人情”。

在她的笔下我们读不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看不到美满幸福的婚姻,她使我们呢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相比之下琼瑶著作偏好以历史背景取材,尤其是清朝宫廷贵族为故事背景,如《还珠格格》系列,且又喜好代入自身早年经历为人物原型,典型如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女性,并且以婚外情女性较受同情,也匹配男主角、甚至最后若非取代男主角元配,就是自杀殉情为主要情节。

琼瑶作品有历史背景,但是并不注重历史根据并且缺乏人物呈现、情节布局等等的原创性。

书中人物不论男女的极端情绪化,人物及情节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她的作品受欢迎的理由,当在于
故事性及娱乐性较高。

二、写作魅力
张爱玲言情小说的魅力首先来自于传奇的故事以及弥漫其中的梦境般的氛围。

她的小说似梦呓,诱你走入一个传奇而虚幻的小说世界。

“说不尽的沧凉故事”便成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题材。

在张爱玲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使梦境般的氛围,梦境般的故事,梦境般的文化,还有梦境般的人性,她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这是张爱玲小说之所以的成功经验。

琼瑶的言情小说的魅力在于对爱情的神圣化。

主人公大多是一些痴情的女子,她们一旦沉溺于爱情的漩涡,哪怕前面是海是堑,她们也要勇往直前;哪怕等待她们的是生命的毁灭,她们也会义无反顾,痴情在琼瑶的小说中成了一种至上的东西,坠入情网中的男男女女,遇到任何障碍,不管是长辈的阻挠,世俗的冷语,还是年龄的差别等,都不能使他们有丝丝毫毫的退缩。

她的爱情故事都有坎坷的经历和美满的结局。

可以说是她自己对没有实现的爱情的幻想,是对涉世未深的少年男女的爱情观的延续,深受少年和女人的最爱。

三、主题思想
在主题思想上,张爱玲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专一、内在、深沉、含蓄、丰富、热烈、坚韧是琼瑶言情小说的基本格调。

作品中人物的爱情活动常常被放在社会、家庭、世俗关系的背景下,从一个动态的矛盾过程来揭示男女人物的感情活动,这种爱情的容量特别大。

如《彩霞满天》中采芹与书培,经历了门第不配,家庭地位悬殊,个人身世遭遇,第三者的介入等种种矛盾冲突和斗争。

琼瑶的许多小说都直抒个人生活的感情体验。

琼瑶认为,只有首先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别人,这样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才会感到亲切、自然,并紧贴生活。

我们读琼瑶的一系列小说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为作品中的人物流泪,痛苦,叹惜。

参考文献
1、张甜甜《爱情的内幕-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琼瑶剧热播》厦门大学职大学报 2008年第1期
2、查丹《浅析琼瑶电影对大众心理的把握》武汉大学高等函授学报 2011年6月第24卷第6期
3、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精读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4、张蕾:《永远的传奇——张爱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