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抗震减震振动台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框架抗震减振振动台实验
钢框架抗震减振振动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模拟地震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及动力加载方法;
2. 熟悉结构动力测试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 掌握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
4. 掌握结构动力反应的测试方法;
5. 通过减振实验了解阻尼器的耗能原理。

二、实验装置及设备:
1. 四层钢框架模型;
2.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装置;
3. VD 液体油阻尼器4个:MRD
4. TMD :1个
5. 1.5×1.5M 单向地震模拟振动台;
6. 振动测试系统DH-5938;
7. 动应变测试系统DH-5937;
8. 电液伺服控制加载系统;
9.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10. 位移传感器; 11. 电阻应变计。

12. 质量块
四层钢框架模型:
a) 梁、柱均采用□30×20×2方管,活动支撑选用∟25×25×2角钢,梁柱节点
处焊接80×80×5的支撑连接板。

钢框架底层柱角通过螺栓与振动台固定连接。

b) 各层楼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板(见图2-2),板的四角均设预埋件,便于固
定连接,板重量误差±10N 。

TLD装置
位移传感器
1.加载控制系统
采用1.5×1.5M单向地震模拟振动台
1)每层钢框架楼板上固定安装一个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2)顶层及底层各安装一个位移传感器
3)四柱脚及底层斜撑中部贴上电阻应变计
本套实验的试件钢框架,可通过装卸支撑,组成多种结构型式,开展多项实
验项目。

以下为三种最常见形式:模式一:不加支撑;模式二:加单根支撑;模
式三:加双根支撑(图3)。

图3 测试系统图
四、实验内容
1、钢框架结构动力特性测定
本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钢框架不同结构形式(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的动力特性。

1)自由振动法:对钢框架模型施加一个初始位移,突然卸载;或对钢框架
模型施加一个冲击荷载(用榔头敲击钢框架顶层),利用结构的弹性使
其自由振动起来。

通过采集记录的自由振动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后,可
以求出结构的基本频率和阻尼比ξ。

2)脉动法:通过采集钢框架模型由于外界环境脉动而产生的微幅振动波形,
经频谱分析,可得出其动力特性。

表1 三结构模式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对比表(单位:Hz)
2、钢框架模型结构动力反应的测定
测定钢框架结构模式一在不同动荷载作用下顶层位移、各层楼面加速度、柱角动应变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

表2 不同动荷载下结构动力反应
W1—顶层位移:W2—振动台实际位移:A1—顶层加速度;A5—第一层加速度:B—柱脚动应变:3、TLD减振实验
在框架顶层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通过调节水箱内不同水深,测试钢框架结构(模式一)的动力反应,并将其耗能减振效果进行比较。

1)正弦波激励作用下,装与没装TLD结构的对比实验;
2)通过调整水箱内不同水深,耗能减振效果的对比实验。

表2 不同动荷载下结构动力反应
W1—顶层位移:W2—振动台实际位移:A1—顶层加速度;A5—第一层加速度:B—柱脚动应变:4、实验分析
与理论比较:f,移反应;加速度;应变;
TLD效果:激励、水深。

VD效果:油阻尼器。

TMD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