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专题9《有机化合物》测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专题9《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CH2CH3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聚氯乙烯、麦芽糖和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CH3CH2OH与CH3CO18OH发生酯化反应所得混合液中,18O原子只存在于水分子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B.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纤维素、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液化石油气可由石油分馏获得,汽油可由石油分馏或石油裂化获得
3.有关物质性质及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B.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C.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油脂,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充分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相等
4.分析下列表格:
①组
②组
CH4、聚乙烯、
CH3CH=CHCH3、乙炔、
将这6种物质分为两组的依据是()
A.根据物质是否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根据物质是否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C.根据物质中所有的碳原子是否可以在同一平面内
D.根据物质中所有的碳原子是否可以在同一直线上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苯、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和聚丙烯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C.煤制煤气是化学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D.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蛋白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6.从2008年6月1日起,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不得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B.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
C.线型结构的塑料具有热塑性(加热变形,冷却后定形)
D.塑料、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产物可以是多肽,也可以是氨基酸
B.油脂、蛋白质的水解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不相同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
8.苯环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下列均不可作为证据证明这一事实的一组是()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②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③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即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均相等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⑤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⑥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分子化台物,水解可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C. C3H8和C5H12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D.煤干馏可获得煤中含有的煤焦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B.丁烷(C4H10)和二氯甲烷都存在同分异构体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其成分与矿物油不同D.淀粉,蛋白质,蔗糖都是能发生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烷和乙烯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D.酯类和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蚕丝、塑料和橡胶均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淀粉、麦芽糖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含有C, H、O三种元素k 13.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1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B. CH2===CH2+HCl CH3CH2Cl
C. 2CH3CH2OH+O22CH3CHO+2H2O
D.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分子化台物,水解可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C.煤中含有的煤焦油,可由煤干馏获得
D.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2-丁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2-丁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2)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A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写反应条件),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
(3)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C.甲醇 D.CH3—O—CH3
E.HO—CH2CH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 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 mol氧气。
②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四种有机物中:
A.B.CH3CH2CH2CH2CH3C.CH3CH=CHCH3D.CH3CH=CH2属于烷烃的是
(填序号,下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互为同系物的是.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Ⅰ.如图,在光照条件下,将盛有CH4和Cl2的量筒倒扣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及产物分析中错误的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量筒中液面上升
B.量筒内壁上出现的油状液滴,应是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混合物
C.水槽中有白色固体物质析出
D.甲烷与氯气反应后的产物只有CCl4
Ⅱ.根据烯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和CH2===CH2或其中的一种,与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少量无色油状小液滴。
①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出该瓶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可能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的化合物与CH2===CH2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①广泛用作农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聚合而成的,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器包装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它是由
________(写结构简式)聚合而成的。
20.已知下列数据: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主要装置如图Ⅰ所示,主要步骤为:
①在30 mL的大试管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②按照图Ⅰ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15 mL试管所盛饱和Na2CO3溶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上方约0.5 cm处,
③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液;
④待小试管中收集约4 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出小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分层;
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配制这一比例的混合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用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产物应从________口倒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的装置(乙同学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Na2CO3溶液提取烧瓶中产物)。
你认为哪种装置合理,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下图所示,这是一套蒸馏装置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2)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甘油(沸点为290℃)和水的混合物,被蒸馏出来的物质是________,从温度计上判断该物质已被完全蒸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CCl4(沸点为76.8℃)中含有的乙醚CH3CH2OCH2CH3(沸点为45℃),应控制温度在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碳是四面体结构,3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正确;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错误;C.麦芽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8O原子存在于CH3CO18OH中,错误.
2.【答案】D
【解析】A.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而乙烯、氯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错误;
B.丝、羽毛的成分为蛋白质,燃烧产物除CO2和H2O,还有氮气,错误;
C.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有机物,而纤维素、合成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D.汽油中主要含烯烃,石油分馏可得到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等,石油裂化得到烯烃类有机物,则液化石油气可由石油分馏获得,汽油可由石油分馏或石油裂化获得,正确.
3.【答案】C
【解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及氯化氢,故A错误;溴水和苯不反应,但溴易溶于苯中,故溴水颜色变浅,故B错误;油中含不饱和烃基多,所以呈液态,所以牡丹籽油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故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充分燃烧所需氧气的量相等,故D错误.
4.【答案】B
【解析】和均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CH3CH=CHCH3、乙炔、均含有不饱和键,都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CH4、聚乙烯、都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项正确;、CH3CH=
CHCH3和乙炔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均在同一平面内,且只有乙炔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故
C、D两项均错误。
5.【答案】C
【解析】A.乙烯、乙醇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其褪色,错误;B.乙烯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而聚丙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煤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煤气是化学变化,煤气是清洁的能源,能量利用率高,因此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正确;D.乙酸乙酯、油脂、蛋白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而葡萄糖不
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
6.【答案】D
【解析】限制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A正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类,故B正确;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故C正确;D.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故D错误.
7.【答案】A
【解析】油脂为小分子有机物,B项错误;淀粉、纤维素水解产物都为葡萄糖,C项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①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也只有一种结构,因此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②如果苯环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其对位二元取代物也只有一种,所以②不可以作为证据。
③如果苯环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由于碳碳单键的键长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不等,所以苯环就不可能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实际上,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共价键。
④苯环中如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就存在碳碳双键,就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而实验证实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这就证明苯环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⑤苯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可说明不饱和键的存在,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⑥苯与液溴不发生加成反应,但可取代,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9.【答案】B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达不到高分子的标准,油脂可以在酸性、碱性、酶催化三种条件下发生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就不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而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A错误;在三种分散系中,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不属于胶体,应该属于溶液,B正确;C3H8和C5H12均符合通式C n H2n+2,故均属于烷烃,所有烷烃结构都相似,C3H8和C5H1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故C3H8和C5H12互为同系物,C错误;煤通过干馏可以生成煤焦油,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煤中本身含有煤焦油,煤焦油是后来反应得到的,D错误。
10.【答案】C
【解析】聚氯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二氯甲烷为甲烷中的2个H被氯原子取代生成得到产物,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油脂的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而汽油、煤油均属于复杂烃类的混合物,故C正确;葡萄糖等单糖为最简单的糖,不能发生水解,且为小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错误,乙烷的性质类似于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D错误,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12.【答案】B
【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经过高温高压转化而来,故A 正确;蚕丝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和橡胶是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淀粉水解为葡萄糖,麦芽糖是二糖,能水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能水解为氨基酸,故C正确;糖类和油脂只含有C, H、O三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 H、O、N等元素,故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项,乙烯与HCl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错误;B项,油脂属于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甘油),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正确;C项,Zn→Zn2+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Zn被氧化,错误;D项,在两个反应中,H2O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H2O在两个反应中均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错误。
14.【答案】B
【解析】A、D项都属于取代反应,C项属于氧化反应,只有B项属于加成反应。
15.【答案】B
【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达不到高分子的标准,油脂可以在酸性、碱性、酶催化三种条件下发生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就不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而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错误;B、在三种分散系中,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不属于胶体,应该属于溶液,正确;C、煤通过干馏可以生成煤焦油,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煤中本身含有煤焦油,煤焦油是后来反应得到的,错误; D、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
16.【答案】(1)CH3CH=CHCH3+H2CH3CH2CH2CH3加成反应
(2)
【解析】(1)在催化剂作用下,2-丁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A加氢后不生成正丁烷,可判断其
碳链有支链,结构只能是一种为;4个碳原子均在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上,故A 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能够共平面;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发生加成反应:。
17.【答案】(1)小(2)CH2===CH2+H2O―→CH3CH2OH100%(3)D(4)①3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应和乙醇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的结构,符合条件的是D。
18.【答案】AB;AB;CD;
【解析】A.C(CH3)4为新戊烷;B.CH3CH2CH2CH2CH3为正戊烷;C.CH3-CH=CH-CH3属于烯烃;D.CH3CH=CH2属于烯烃;属于烷烃的是AB,符合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为AB,互为同系物的为CD。
19.【答案】Ⅰ.BD
Ⅱ.(1)①不正确,因为CH2===CH2也可以与Cl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黄绿色逐渐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状液体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解析】Ⅰ.反应中Cl2被消耗,故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HCl,其中CH2Cl2、CHCl3、CCl4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HCl易溶于水,气体体积减小,且溶液中c(Cl-)增大,而析出NaCl白色固体,故A、C正确;B、D错误。
Ⅱ.(1)①因为CH2===CH2+Cl2―→CH2ClCH2Cl,此反应也能使黄绿色逐渐褪去,且CH2ClCH2Cl 为油状液体,故不能说明无色气体中一定含CH4。
②涉及到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20.【答案】(1)先加4 mL乙醇,再缓缓加入1 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冷却后再加4 mL乙酸并振荡混合均匀
(2)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催化剂,吸水剂
(3)防止暴沸且减少反应物的大量挥发
(4)在浅红色Na2CO3溶液上层有无色液体,振荡后Na2CO3溶液层红色变浅且有气泡产生
(5)分液漏斗上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6)乙装置合理;因为乙装置中反应物能够冷凝回流,损失少,乙酸乙酯的产率高
【解析】(1)要注意题目对三种液体的比例的限制,30 mL的试管最多加入10 mL液体加热,故乙醇和乙酸均加入4 mL,浓硫酸加1 mL,要将浓硫酸加入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并不断振荡。
(3)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且接近,大火加热,会使反应物大量蒸发而损失。
(4)Na2CO3溶液显碱性,加入1滴酚酞试液变红色,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在上层,振荡时挥发出来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的红色变浅,油层变薄。
(6)乙中的反应物能够冷凝回流,损失少,乙酸乙酯的产率高。
21.【答案】(1))缺少石棉网(2)水温度计读数从100℃开始下降(3)45℃
【解析】(1)从图中看,缺少石棉网。
(2)只需将沸点低的物质蒸出即达分离目的,因此水被蒸出后,缺少热的气体接触温度计,温度计读数会略有下降。
(3)先蒸出的是乙醚,故控制温度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