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原创卷A卷(广东)(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A卷
八年级语文·全解全析
1.【答案】(1)老骥伏枥(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路远莫致之(4)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每空1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骥”“枥”
“鹤”“鹦鹉”等字词的书写。

2.【答案】(1)镌刻(2)摧枯拉朽(3)仲裁(4)屏息敛声(每小题1分)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查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查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查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摧枯”“仲裁”“屏”“敛”等字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3.【答案】C(3分)
【解析】A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此题明显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D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

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使用语境错误。

4.【答案】A(3分)
【解析】A项修改错误。

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

应在“生活”后面加上“的愿望”。

5.【答案】(1)李白和杜甫是两位彪炳诗史又风格迥异的杰出诗人。

(2分)
(2)李白雄奇豪放,描绘行路之难,无愧诗仙;杜甫悲壮沉郁,诉说屋漏之苦,堪称诗圣。

(2分)【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通读语段,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语段叙述了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特别介绍了两位诗人的不同的创作风格。

所以概括时要以李白和杜甫为陈述的主体,如:李白和杜甫是两位彪炳诗史又风格迥异的杰出诗人。

(2)内容上,要以李白和杜甫为描述对象,且要结合材料内容。

语言上,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结合材料内容时要注意李白和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即李白“清新俊逸、恣意纵横”,杜甫“博大精深、沉
郁顿挫”。

内容表达准确,语言凝练流畅,修辞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6.【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延长。

(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阙”:同“缺”,空隙、缺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溯”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逆流而上”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7.【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分)
(2)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自”:如果。

“亭午”:正午。

“曦”:太阳。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流冲荡。

还有“飞漱(于)其间”省略句的翻译。

8.【答案】B(3分)
【解析】B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

应该是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9.【答案】B(3分)
【解析】B加点词意思相同。

都是“大腿”之意。

A前者“书法”,后者“写”。

C前者“认为……对”,后者“……样子”。

D前者“把”,“以(之)身随”:把它带在身边;后者“因”。

10.【答案】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译为: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11.【答案】①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1分)②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分)③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这个故事的浅层意思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而对于艺术创作者戴嵩而言,告诫人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还应当要懂得一切艺术要源于生活,要对生活中的事物、规律进行仔细的观察,不能背离生活中的规律和常识,而一惯凭借着
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创作,艺术作品就可能会与生活中的事物及规律相背,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

当然也可从杜处士角度或牧童的角度谈启示。

【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12.【答案】B(3分)
【解析】B“鱼翅含有高浓度的汞等重金属毒性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表述不准确,原文是“鱼翅一般含有高浓度的汞等重金属毒性物质……极易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去掉“一般”和“极易”两个限制词后表述过于绝对了,不够准确严谨。

13.【答案】D(3分)
【解析】D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近90%”准确说明了鱼翅市场的繁荣是对海洋生态的严重威胁。

14.【答案】示例: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起到调节气候和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的作用。

鱼翅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鲨鱼被捕杀,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鲨鱼处于海洋生物链顶端,它一旦灭绝将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因为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一半以上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提供,鲨鱼一旦灭绝,其他海洋生物没有了天敌的控制,就会大量繁衍并迅速吞噬海洋浮游生物。

所以,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消费对象,从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和第⑥段的内容,紧扣鲨鱼与人类生存的关联作答。

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15.【答案】倒叙。

从选文第①段“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可知,此处是“我”的回忆,属于倒叙。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顺序的把握。

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根据文中的时间(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分析,此时老鞋匠已经去世,故本文采用的是倒叙。

16.【答案】(1)比喻,把老鞋匠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山间的沟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鞋匠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的形象,突出了他谋生的艰难。

(2分)
(2)环境描写交待了当时的天气和情况,渲染了寒冷和人气稀少的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老人坚持等待失主的高贵品质作铺垫。

(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

赏析语言可从修辞的角度或者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

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生要写出本体和喻体。

然后从生动形象的角度分析修辞的作用即可。

(2)题干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是典型的环境描写。

“天气很冷,又下着小雨,街上的行人比往日稀少了许多”交代了天气恶劣,从而衬托出老鞋匠的优秀品质。

17.【答案】①老鞋匠热情招呼“我”坐下,并用衣袖擦干净板凳;(1分)②老鞋匠主动帮“我”修另外一只鞋子,却只收一只鞋子的钱,“我”忘记带钱,老鞋匠说不用给了;(1分)③老鞋匠在冷风细雨中等待丢失钱包的失主,却一分钱的报酬也不收,还感谢失主;(1分)④面对不讲理的顾客,老鞋匠很宽容,不计较。

(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把有关表现老鞋匠优秀品质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即可。

如:老鞋匠热情招呼“我”坐下,并用衣袖擦干净板凳;老鞋匠在冷风细雨中等待丢失钱包的失主,却一分钱的报酬也不收,还感谢失主等。

18.【答案】内容上:突出老鞋匠质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带给人的温暖,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结构上:总结全文,引人思考。

(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作用的把握。

一般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回答即可。

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结合本文分析:内容上,突出老鞋匠质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带给人的温暖,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结构上,总结全文,引人思考。

19.【立意指津】作文标题“行走在”。

在“为什么写”层面,要提升“行走”的立意。

“行走”除了“双腿走路”的本义,更有“人生姿态”和“精神历程”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我们应当在自己的认识水平内,尽量赋予自己的作文一个高层次立意。

在“用什么写”层面,要精选“行走”的内容。

可以在提供的“自然风景、街头巷尾、艺术长廊、茫茫书海、仁爱温馨”
诸多“行走经历”中任选一项,更可以另辟蹊径精选叙述文字中没有列举的其他一项材料。

填写标题决定了写作内容,选材确定后,才可以把标题补充完整。

“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

要努力保证自己的写作材料比别人独特和个性。

在“怎么写”层面,要重视“行走”的感悟。

“行走”的快乐,“行走”
的感动,“行走”的徘徊……都是对经历的升华。

无论就事论事还是借题发挥,无论“行走”中“渐悟”
还是“行走”后“顿悟”,感悟都应当针对经历,由事而生;依附经历,浑然而成。

要控制感悟的篇幅,特别要讲究感悟的文字表述。

附加题
1.【答案】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每空1分)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方面。

考生要重点记忆课本涉及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红星照耀中国》有关的文学常识。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2.【答案】①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②登山时“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

③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并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

④长征上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3分,列举出三件事即可)
【解析】本题要求再从原著中举出与彭德怀有关的三件事,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彭德怀是一个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革命者。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如他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背心。

长征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登山时“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

3.【答案】①乐观、勇敢,勤俭节约。

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今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2分)
②平易近人,喜欢孩子。

彭德怀与经常与少年先锋队的孩子一起,尊重他们,将自己的棉衣脱给小号手
穿。

(2分)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
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平易近人,喜欢孩子的性格特征。

再如从“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到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了”等情节,可看出他爱护战士的性格特征。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