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和”出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彩”与“出丑”
11月29日下午,《英才小记者》编辑部的主编来我校为参加英才小记者培训的学生们讲授作文的快速写作方法,期间多次要求学生们发言或展示,但是孩子们上台的积极性并不高,主动举手的很少,甚至有些孩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不愿意开口,这使我想起了我国一位教育学家孙云晓老先生说的话:优秀孩子需要具备的两种基本品质是主动性和自制力,而中国孩子在这两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和日韩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参与的主动性并不是很强呢,这中间有很多种因素,但其中也有一种很大的因素:想出彩,害怕出丑,心理压力大。
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害怕表现不好惹别人嘲笑,因而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时间长而久之,就形成了在人前展示与我无关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
成功,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孩子更是如此。
有时恰恰是因为这种渴望太强烈,才会缩手缩脚。
可是,人生哪有可能一次或次次都出彩呢,有时,“出彩”恰恰是建立在曾经“出丑”的基础上。
所以,我想有时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出丑”,让学生大胆尝试“出丑”,只有不惧怕“出丑”,才有可能迎接灿烂的“出彩”,否则,“出彩”就永远只能成为孩子们头脑中美好的想象,而不能成为现实。
改变孩子就要先改变父母,改变学生就要先改变教师。
我们不能只把光环戴在“出彩”的孩子头上,眼光也要多关注“出丑”的学生,当他们出丑时,周围人的态度和言语不仅关系着对“出丑”孩子的影响,也同样影响着旁观这件事情的孩子们。
“出丑”有时也应该得到赞扬,我们要赞扬孩子主动参与的优点,用肯定的言语提出对孩子今后的期望,有时,这比批评与指责更能促使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我们要告诉孩子:要想迎接“出彩”的人生,就不要惧怕曾经在前进的道路上“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