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测定
本课题是继食醋总酸含量测定后的定量实验。

定量分析实验在科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课题主要介绍定量分析的一般进程,定量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常常利用定量分析仪器——电子天平的利用方式,和如何记录和处置数据,如何书写物质的定量分析实验报告等。

是全书两个定量分析实验的其中一个。

建议用1课时完成。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用电子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

(2)学会用化学方式测定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3)了解测定进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置。

(4)学会书写定量测定与分析实验报告。

二、实验预习
在“知识预备”部份的教学中,咱们第一要引导学生温习铁的性质和探讨锌的性质,温习原电池工作原理、电镀的目的等,使学生不仅掌握教材上介绍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式,而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预备实验,通过度析比较找出操作方便省时、装置简单的测定方式。

在数据记录与处置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数据的记录与仪器的精密度相吻合。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或用品)
电子天平、烧杯、镊子、直尺(精密度为1mm)、的盐酸、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滤纸等。

四、大体原理
本实验利用镀锌铁皮侵蚀前后的质量差(△m)和锌的密度(ρ)和镀锌铁皮单侧的面积(S)来测定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即:
h=△m/(2ρS)
五、操作要点:
1.准确量取必然面积的铁皮
2.准确判断反映终点。

反映终点的实验现象:镀锌铁片在HC1中产生H2的速度明
显减少,而且颜色变暗。

若判断过早则锌溶解不完全;判断过迟会使部份铁溶解,如此都会使实验的准确度下降。

3.镀锌铁片反映前后质量的精准测量与读数,尤其反映后从酸液中掏出的铁皮应先用蒸馏水冲洗,再用滤纸吸干,然后加热烘干,冷却后称量。

六、试探与建议
该实验依据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具有以下一些长处:反映迅速,耗时短;终点容易判断;实验原理、装置简单易理解等。

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锌、铁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学习了电化学的相关内容,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必要过量的介绍锌的电化学侵蚀原理。

本节的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设计实验和数据处置的能力。

在前面一个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物质的定量分析的一般方式。

所以在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应用定量分析实验的一般方式展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题安排在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以后,学生将会对物质的定量分析有了新的熟悉,同时也会丰硕学生定量分析的思维。

本课题在结构上作了一些冲破,课题中除提供了“知识预备”中的“锌的电化学侵蚀”相关知识外,同时还在“检索咨询”里介绍了测定锌镀层的其它方式。

如利用锌能溶解于NaOH溶液,而铁不能在其中溶解的性质,再测反映前后的质量差。

如此可促使学生试探还有哪些方式能够完成对锌镀层厚度的测定,从而营造了一个踊跃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气氛。

本实验用到了精度达0.001g的电子天平。

由于老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并非需要该仪器,所以很多学校目前可能没有该仪器。

如此该实验便无法依照适才所述原理进行。

咱们能够用另一种方式测量其厚度——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铁片反映前后的厚度,则厚度差的1/2即为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h)。

具体比较见下表。

注:测定厚度为镀锌铁皮上随机取五个点的平均值
分析两种方式的实验结果可知,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方式和直接用螺旋测微器测厚度所取得的结果超级接近。

再重复以上比较实验,一样取得了超级接近的结果。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定的方式代替教材提供的方式。

七、探索其它实验方案
方案1:将镀锌铁片投入足量的6mol·L-1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通过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计算出铁片上的锌的质量。

方案2:将镀锌铁片投入足量的6mol·L-1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将沉淀过滤,待滤渣烘干、灼烧后,再称量。

方案3:将镀锌铁片投入足量的6mol·L-1NaOH溶液中,待充分反映后,掏出铁片,用水冲洗、烘干后,再称量。

方案4:将镀锌铁片与另一块纯铁片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放入盛有3mol·L-1硫酸亚铁溶液的烧怀中,过一段时刻后,取了铁片,用水冲洗、烘干后,再称量。

方案5:将镀锌铁片与石墨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放入盛有6mol·L-1NaOH溶液中,当石墨棒过一段时刻后,掏出铁片,用水冲洗、烘干后,再称量。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通过:实验所需时刻、终点的现象、装置和操作的复杂程度、准确度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其他同窗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
方案1:要使整个一块镀锌铁片完全反映完,需要很长时刻,且测量气体体积时容易产生误差。

方案2:操作麻烦,且过滤时的滤渣很难刮干净,不可避免有少量留在滤纸上,因此实验精准度不高。

方案3:操作简单,但反映速度很慢,即便加热、增大NaOH溶液度,反映速度仍很慢。

方案4:设计合理,但不易判断锌何时反映完。

方案5:该操作较简单,且实验精准度较高。

(事实速度也较慢)
除以上方案外,还可引导学生去查找资料,寻觅一种金属活泼性介于锌与铁之间,然后可利用该金属与镀锌铁皮组成原电池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