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4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3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一、早期儒学
1、孔子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保守性
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思想
逐步改良
3、代表人物及流派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 荀 子子 子
老庄 子 子 韩非子
墨子
材料1
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4.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 (1)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将法家重“法” 、重“术”、重 “势”三个不同学派糅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
• (统2化)。政治主张: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 “事异则备变”,主张改革。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荀子》
2.孟子
主要思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3.荀子
主要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君舟民水”;礼法 并用。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唯物思想
伦认理为观学:习主的张目“标性是本认恶识”和把握“礼”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消极悲观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名言: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 晚自修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墨子
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 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 死者,不可胜数。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 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 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造就
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4、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
受重用。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老子《道德经》
2.庄子
• (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 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 (2)提出“齐物论”,追求“逍遥” 自得的精神境界。所谓“逍遥”就是对 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 (3)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
三.早期法家的思想家
(1)代表人物:
李悝(法家创始人)、吴起、申不害、商鞅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三表 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 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学 代表 主要内容 派
影响
老庄 之学
法家 思想
墨家 的主 张
老子 庄子 李悝 商鞅
韩非 子
墨子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考向1】►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同 思想
仁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胜。”
——墨子
四、墨家主张——创始人:墨翟 1、宗旨、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把兼爱称为“仁”,但与孔子的有很大差别, 孔子说的仁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具有等级差别的 爱,而墨家主张无等差的爱,不分轻重厚薄。 2、主张: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成就
和文 化贡 献
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整理古籍:六经:《诗》《书》 《礼》
《易》《春秋》《乐》
• 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具有积极意义。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 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 皇统一全国,起到了 重大作用;两汉后, 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 儒家体系中,成为维 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汉代以后,逐渐湮 没失传。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 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原因:(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
人们应当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 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2)法家思想主张实行君主集权,有利于 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 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1、经济:井田制瓦解,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迅速发
A、孟子和荀子 C、老子和孔子
B、孟子和老子 D、荀子和墨子
4、在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方面的主张上截 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5、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 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的爱心、 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 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 荀子的自强,一定能成为英雄。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荀子
材料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 遥”。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 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 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 了重要影响。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 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 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 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 则备变”。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李悝在魏国变法:
奖励耕战(生产、流通、田制)、严刑峻 法、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著《法经》。 (3)商鞅变法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 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易中天
孟子
【典例1】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 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 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 )。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追赶者
重要性。
答案 A
课堂检测
• 1、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言论自由
2、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主要有( )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A. B. C. D.
3、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 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材料二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二、道家 老子名言
(1)“道” 的哲学概念,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株
民,皆守株之类也。”
待 兔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请思考:韩非子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 须与时俱进。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 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
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民本”思想。①③强调了“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