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雀梅盆栽易活难养,你真的用对方法了吗?掌握这些技巧,基本上没有养不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说雀梅盆栽易活难养,你真的用对方法了吗?掌握这些技
巧,基本上没有养不好的!
雀梅别名别名:对节刺、雀梅藤,碎米子等,是传统的“盆景七贤”之一(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梅),岭南盆景五大名树之一(五大名树:六月雪、榆树、雀梅、九里香、榕树)。
雀梅株型雄浑苍劲,线条优美,古朴自然,是极佳的观赏盆栽。
而且雀梅生命力顽强,非常容易存活,对于熟悉岭南盆景的盆友来说都有听过一句话叫“雀梅好活难养”养活是易事,养好则需要一定的经验了!
盆景七贤”之雀梅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雀梅的一些养护技巧
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甚耐寒。
耐旱,耐水湿,耐瘠薄。
耐修剪。
正因如此雀梅非常好养活
温度:雀梅盆栽不耐寒,冬季室温需保持在5℃以上,并注意通风。
温度过低时可套袋保温。
夏季温度超过25℃以上需放在通风的环境,避免高温徒长。
土壤:雀梅盆栽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酸性、中性和石灰质土均能适应生长,但最好选用和原生长地接近的土质更有利于生长。
对土质要求都不高
挖桩:想要好盆栽,选桩是首要的,一般找到适合的桩材,很多人都想马上挖回家;如果高手懂得雀梅的习性和养护方式那自然不在话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根据不同地域的差异,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时间采挖才是最好的。
南北方挖桩时间参考:南方可建议在大、小寒这个时节采挖,到了惊蛰之后雀梅休眠期结束开始恢复生长(若碰上霜冻的天气,可以等天气好些稍稍回暖再采挖),立秋之后,天气转凉,这个时节气温比较适合植物再次生长,也适合采挖桩材北方天气寒冷回暖会迟些,可能
要到五月份左右树木才开始发芽。
因此北方可推迟到春分前后采挖。
夏季气温较高,若没精心养护,植株易脱水、死亡,因此不建议挖桩。
立秋若北方已经进入低温期20℃以下,则不建议挖桩,避免新芽过冬之后长势变慢,变残。
不同气候,挖桩时节不一
防止回芽:一般情况下雀梅移栽之后不用着急套袋,避免过早回芽。
发芽顶多迟缓一些,先长根发育这样可以确保后期营养均衡,植
株易活,土表可覆盖一层黑布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生根,定期对树杆喷水就可以了。
若喜欢催芽的盆友建议缓步进行,逐步去袋,可以在袋上戳几个洞,发芽后慢慢去袋,让植株有个适应环境的过程。
杀桩栽种:清理桩坯,按势去留枝干,。
修剪好了之后可用800倍液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溶液涂抹枝干伤口或浸渍树根用锡铂纸粘合封住断口,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还能避免伤口感染。
栽种好之后浇透水。
消毒再栽种,确保健康
浇水:雀梅喜水怕涝,教耐旱,因此浇水非常简单,见干见湿的原则,夏季可适当多喷水保持湿润。
冬季休眠期少浇水,盆土略干燥都可以。
施肥:新株前半年可不施肥,过早施肥容易导致肥害,反而伤了植株。
施肥以薄肥勤施的原则。
春夏季节生长期可2周左右施一次稀释的饼肥液和粪肥液即可,入秋之后慢慢减少施肥频率,冬季休眠不施肥。
整枝造形:第一年建议让它自由疯长,适当剪修一部分枝条促生侧枝,第二年再根据树形特点进行构思,加工修剪。
由于雀梅盆景的皮层教薄,整枝建议以剪为主,盘扎为辅的方式进行。
盘扎的枝条建
议3个月左右松绑一次,避免金属丝缠绕过久容易影响枝条生长,影响美观,甚至导致枝条衰弱。
剪为主,盘扎为辅
修剪上盆:雀梅树桩成活后,宜多次带土移栽,让根部发育放缓甚至回缩。
移栽的同时修剪部分根系,并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对枝条进行修剪造型,初步剪成大型。
整枝修剪常年都可进行,尽量保留枝干嶙峋苍劲的特点,以及高低疏密关系。
再经1~2年的培养之后雀
梅即可上盆定植,再根据盆器以及植株的整体形态进行细节的加工调整。
上盆时间与栽种时间一样,建议在萌芽期前进行。
胸有成树,便可随心所欲
虫害防治:常见虫害有茶长卷叶蛾,可用35%伏杀磷乳剂2000倍液喷杀;天牛,可涂以石硫合剂杀之也可以根据虫子的排泄物判断所在位置,用细铁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但需要注意下手要轻,避免伤到植株。
蚧壳虫,用毛笔或刷子蘸白醋、肥皂液之类涂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