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5: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基础达标]
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国诸侯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答案 B
解析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政治主张,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时期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
2.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订“六经”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D.开创私学
答案 A
解析孔子晚年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著《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不符,故可排除。
3.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这说明他()
①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②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③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④重点阐释了“仁”和“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重在阐释中庸之道的含义,②④与其无直接联系,①③是对中庸的正确理解,故选B项。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爱无差等是墨子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的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体现出的是“礼”的主张,是孔子思想的消极方面,故不能选。
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本题答案是B 项。
5.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
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依法治国是法家的观点,排除②,故不选A、B;轻徭薄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故选C。
6.“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这说明()
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②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③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④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认为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