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练习(解析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练习(解析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选项BCD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但不是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选A。
2..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答案】B
【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它们的根本区别是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其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国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选B。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之所以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帝国主义是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内在原因
③帝国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④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①④符合题意;帝国主义是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外部原因,不是内部原因,②观点错误;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③不合题意。
答案选B。
4.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是当时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③符合题意;五四运动之前的革命运动和五四运动斗争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①项不合题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④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C。
5.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
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
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
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
”毛泽东以上观点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实践道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A.②④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毛泽东认为,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才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②④两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盲目性,①项观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道路,③项观点错误。
答案选A。
6.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其中1927年-1937年处应填写()
A.土地革命,星火燎原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打倒蒋家,解放全国
【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主要阶段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据材料的实践限制,可以断定土地革命,星火燎原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A。
7.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C.工农运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1939年10月,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因此,答案选B。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B项符合题意;A、C、D都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答案选B。
9.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歌词中“中国命运自己主宰”的历史性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共产党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
【答案】C
【解析】“中国命运自己主宰”,指的是结束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实现“中国命运自己主宰”,不合题意。
答案选C。
10.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选项中属于毛泽东思想具有的要素是()
①照搬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②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②③两项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不是“照搬”马列主义原理,①项观点错误;④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D。
二、材料分析题
11.下面是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
现在还不应该破坏一般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制,要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就叫做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二:现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是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即国际资本主义的。
这种新式的民主革命,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中国现时的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
这个过程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发生的,在中国则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三: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这种观点,混淆革命的步骤,降低对于当前任务的努力,也是很有害的。
如果说,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个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错误的症结何在?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归宿和必然趋势。
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错误的症结在于模糊了两者的界线,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超越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据材料可知,“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表明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表明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错误的症结何在。
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式的民主革命,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归宿和必然趋势。
材料指出,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是“纯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模糊了两者的界线,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超越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12.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校举办了一次庆祝活动,高一(X)班的学生都参加进来,他们搜集的材料如下:
【庆典中的欢呼】
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时,在军乐声中,54门礼炮鸣了28响。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在尽情欢呼。
(1)庆典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请你谈谈新中国的“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的感悟】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及时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3)纵观中国近代百年的救亡图存探索,请分析“中华民族民族独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共产党执政,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中华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独立的目的。
【解析】(1)庆典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请你谈谈新中国“新”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关于新中国“新”的地方,教材没有专门的表述,学生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和教材相关知识,归纳整合,形成答案。
本题属于半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本题较为简单,教材有专门的阐释,学生只要记忆好,默写即可。
(3)纵观中国近代百年的救亡图存探索,请分析“中华民族民族独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据教材可知要先独立,才能复兴,而独立是为了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所以二者关系是:中华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独立的目的。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艰难跋涉。
下列对原始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决定氏族的一切大事
③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我们渴望的理想社会
④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与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参考答案】 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相关知识。
【解题分析】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①入选;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事务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说法错误;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③说法错误,④入选。
故选D项。
2.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出现剩余产品——出现贫富分化
B. 生产力发展——出现贫富分化——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阶级
C. 生产力发展——出现阶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
D. 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阶级
【参考答案】 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阶级的产生。
【解题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私有制出现,少数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大多数氏族成员日益陷入贫困境地,造成贫富分化加剧,A项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少数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大多数氏族成员日益陷入贫困境地,造成贫富分化加剧,B项排除;阶级的出现是由于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出现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C项错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一部分人开始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产,于是出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D项正确。
故选D项。
3. 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
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
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
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
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私有制的确立与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
【解题分析】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的过程,①正确;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一个阶级分化的过程,③正确;伴随着贫富分化,原始社会才逐步解体,排除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排除④。
故选B项。
4. 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
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社会的退步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奴隶主的残酷压迫会遭到奴隶的反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题分析】一名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个奴隶,只需要一匹马和一束丝,说明奴隶非常廉价,毫无人身自由,表明当时社会的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②③正确;①中“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社会的退步”说法错误,排除;④中“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必然会遭受奴隶的反抗”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故选B项。
5.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和状态。
它与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关,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
文明与不文明是相对而言的。
文明的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由低级走向高级。
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其原因是()
①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奴隶劳动能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
③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的确立
④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参考答案】 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的原因。
【解题分析】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根本原因在于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直接原因是奴隶劳动能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①②正确,③④排除。
故选A项。
6. 关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
③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④二者都处于蒙昧、野蛮的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
【解题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这使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化非常缓慢,①排除;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②正确;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③正确;原始社会处于蒙昧、野蛮的时代,奴隶社会处于文明时代,④排除。
故选C项。
7. 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成为。
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这表明,在封建社会()
①劳动者完全失去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②地主阶级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劳动者
③收取地租成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
【解题分析】封建社会汇总劳动者占有一部分土地,排除①;农民除了缴纳地租外,剩余的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排除④;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可见地主通过对土地的占有而剥削农民,②正确;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缴纳地租,
③正确。
故选C项。
8.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
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①阶级剥削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②专政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差异。
【解题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剥削,排除①;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排除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民主、平等等价值取向,②③入选。
故选C项。
9. 某毛纺厂,资本家按合同雇佣一个工人,每天支付工资0.4元。
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生产毛线6千克,共卖得24元。
扣除机器折旧和原材料耗用21.6元,还有2.4元。
这2.4元是一个工人在12小时劳动中创造的。
每一个工人每天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