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钊审题人:刘华北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本试卷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西方世界还是把中国崛起纳入到西方整个话语里在言说。
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努力,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结伴不结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现在很难说这样一个新的体系能够完全被接受,但至少,这样一套语言是以文化自信应对西方已有的体系。
事实上,虽然文明复兴的物质力量不断显现,关于文明复兴的话语重建,却非常困难。
为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
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
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如果对中国崛起没有一点自信,何谈文明复兴?其次,这个问题和我们整个废除科举有关。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废科举、建新学当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废除科举,不仅仅是废除了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且是整个废除了支撑科举制度的经典——五经。
在某种意义上,五经承载了过去我们民族的价值核心。
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观念逐渐衰微。
从此以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成为西方知识分类体系的研
究对象及西方理论的分析对象。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我的建议是我们要从制度研究去落实中国话语的重建。
要研究这些制度,意味着我们研究的重点应从政体转向治体,如果我们摆脱用政体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转而以治理体系作为理解我们自身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比如郡县制贯穿百代;科举制实施1300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复的样子;监察制、巡视制也实施了2000多年,且巡视制在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当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
我们要看到,制度,上和观念有关;下,则是和整个中国版图内的社会生活实际有关。
故而,以制度的沿革为中心,上,要考察和制度相关的观念变化;下,要考察与制度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中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看来,这个提法表明,延续了20多年的、围绕着政体展开的无谓而有害的争论被转移到有效的关于治体的研究上,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摘编自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中国话语体系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不同于西方世界理论体系的“语言”体系的复兴。
B.在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C.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需求的。
D.重建中国话语体系,要从制度研究入手,挖掘传统治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B.文章侧重从中华民族自身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话语重建面临困难的两个具体原因。
C.文章针对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列举具体事例,论证了中国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D.文章最后提出有效开展治体的研究,需要转换思维,抛弃无谓而有害的政体争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结伴不结盟”等概念是中国语言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B.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也让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C.一项制度是否能有效实施,这与当时社会民众的观念及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D.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体系的民族复兴之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
(数据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微信公众号“大医同盟”2020年2月12日)
材料三: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6时,该国共确诊了15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
有5例已被治愈。
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
澳首席医疗官墨菲就针对该国对华裔的偏见及歧视行为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排外心理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定性,这种做法相当可恶。
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回避任何特定背景或外貌的人。
”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亨特也承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国许多华人社区面临“挑战”和“困难”,他说:“澳大利亚出现了歧视性的报道,我坚决谴责此类报道。
”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对该国华人社区应对疫情的反应表示支持,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华人社区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Ashfield、Box Hill.Hurstville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
同时,该国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也表示,不能容忍种族主义抬头,他说:“任何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种族歧视语言或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必须予以制止。
”
(摘自《澳国内已确诊15例新冠肺炎病例政界人士谴责歧视》、《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12日)
4.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醚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B.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其病毒载量可能也比较少。
C.是否发热和体温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
D.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但自身仍要进行防护。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表现,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B.虽然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患者仍然要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C.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该病毒又对紫外线敏感,因此夏天的到来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D.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种族歧视事件,澳大利亚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这也是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该持有的态度。
6.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该做哪些事情。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树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
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
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
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
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
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
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
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找找她又有何妨?谁让她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呢,谁让她是这城市的父母官呢,难道老于不是归她管辖的一个市民么。
再说找她又不是为我老于,是为我的女儿啊,她是个人才,人才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让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好一点的居住条件又有什么不对呢?他想起前两天,深夜苦读书的女儿双脚踩在炭火盆的边沿上,炭火烤着了女儿的棉鞋,差点烧着女儿的脚。
要是房间有暖气,何至于女儿要围着一只小小的炭盆取暖呢。
老于越想越觉得理直气壮,便有些后悔前两次同学聚会没去参加。
那本是联络感情的形式之一啊,倘若在那样的场合不断见面,再开口求人办事就显得很自然。
不过,即使没有参加那几次的聚会,项珠珠也否认不了老于是她的中学同班同学。
这么一想,老于心里安定了。
④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
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
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
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
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⑤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
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
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
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
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
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
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
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
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
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
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
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
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
项珠珠没有再问。
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
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
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
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顽强地思想着简直是大声地思想着,可他的心依旧是憋闷的。
⑦后来他发现那是因为他到底没能面对项珠珠说出房子的事。
他本是带着一肚子请求从家里赶来的,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
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就像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里去那样。
现在他心里好过了一点,仿佛就因为这龙盘槐伞状的树冠为他遮蔽了冬夜的燥热。
他于是就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就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
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
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3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
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8.概括主人公老于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
(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比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语句是“,”。
(2)杜甫在《望岳》中写远望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语句是:“,”。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来描写醉翁的自画像的语句是:“,,”。
(4)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
《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与此类似,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题。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摈.弃() 遒劲.() 蜡炬.() 百舸.()争流
B.忸怩
..() 铆.钉() 慰藉.() 峥.嵘()岁月
C.寥.廓() 脊髓
..() 包扎.() 虫咬鼠啮.()
D.掂量.() 间.歇() 辟.谣() 磕磕绊.绊()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B.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C.福建计划实现全省自考考籍的电子化管理,同时加强网站建设,为自学考试者提供方便简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D.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1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A.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
B.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C.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四、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
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
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材料二: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寄少年
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
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
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
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将或然说成必然。
原文是“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不是必然。
B项将未然说成已然。
原文是“希望建立起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并不是已经建立了。
C项无中生有。
依据文中第二段内容“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是从今天的视角出发的,废除科举制客观上造成了今天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时废除科举制,其目的是否出于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考虑,则于文无据。
)
2.C(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国内的自由主义者尤其缺乏自信,但究竟他们有何观点文中未提及。
)
3.B(强加因果,推断错误。
依据原文内容“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
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据此得出“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的判断,这是合理的,但“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并非是“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因为依据原文内容,尤其是“从此以后”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让我们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应该是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所引发的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
)
4.D (表述绝对,缺少限定条件“从临床经验来说”。
)
5.A(“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说法绝对,原文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
6.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②尽量不外出,不聚集;③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④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⑤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⑥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⑦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6分,每点1分,答对6点可得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
7.A(B项,“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有误,老于大声说话时为了掩饰有求于人的心理。
C项,不全是为了迎合项市长才大谈文学,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
D项,“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错,这个说法从原文看,没有依据。
)
8.①老于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形象。
②深爱家人:为供儿子念大学,连烟都戒了。
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
③自尊心极强:物质生活困顿却总开不了口求人;在市长同学面前大谈文学,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
④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
(6分:第①点“形象概括”2分;第②③④点“特点分析”4分,答对2点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