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条”净化了朋友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商13
认证后注册账号”,就是说,以后用微信得“实名制”。
提起“实名制”总是让一部分人心怀忐忑,互联网从最初诞生开始,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从各大论坛到QQ、微信、易信等用于交流沟通的言论场所,因为不是实名制,危言耸听者、妖言惑众者、恶意中伤者数不胜数,“人肉你全家”的网络暴民戾气冲天。
敢说、能说、乱说的背后仗得就是“反正不管说啥,你也找不着我”。
“实名制”政策的出台,无疑给这部分人套上了“紧箍咒”。
对大部分人而言,“实名制”意义不大,因为在不知不觉之中,你已经悄悄地“实名化”了。
以微信为例,如果你是以手机号注册的微信账号,那么手机号本身就关联到你的身份信息,这就属于“间接实名”;如果你以昵称或电子邮箱注册,但实际上你日常使用还是通过移动端,也就是设备手机绑定,也是“间接实名”;如果你既没有用手机号注册,也没有设备手机绑定,但你使用微信支付时绑定了银行卡,同样银行卡也关联到身份信息,这也“间接实名”了。
受影响较大的反而是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的开通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只需腾讯自己审核通过即可,今后在审核时,还要多个关口,要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时间延长了。
因此,指着新媒体营销的企业在申请公众号时,要预留足够长的时间。
当然,公众号更不能“乱论国事”,此前发表、转载时政类新闻以博得受众关注的方法也不能用了。
企业公众号赢得用户关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实并不是及时跟进各式热点信息,反而是做足服务平台更能获得用户的信赖。
因此,此次“微信十条”的出台,倒更像是即时通信工具的一次大梳理,去污存净,让移动互联的生态圈变得更易管理。
可以预见的是,这将给从事新媒体营销的人员带来新的挑战……
■文/本刊记者 周静
微博之后,微信也迎来了监管时代。
为此,新浪微博在那几天还专门开设了关于“网信办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规定”的话题,“终于也轮到你了吧”的小心思昭然若揭。
此话得从8月7日下午的那则消息谈起,中央网信办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内容包括: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需资质;保护隐私;实名注册,遵守“七条底线”;公众号需审核备案;时政新闻发布设限;明确违规如何处罚等,一共十条,而由于微信用户数众多代表性明显,因此被网友直接称为“微信十条”。
“微信十条”一出,威慑力无穷。
先来看看涉及的用户有多少。
据统计,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其中微信有超6亿用户,约4亿活跃。
这6亿微信用户中大概有580万公共账号,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
看着这些数据不由让人产生敬畏之感,一个小小的微信居然能联系如此庞大的人群。
一人一句评论,就足以让“口水也能把人淹死”成为现实,从这个层面而言,必要的监管势在必行。
那 “七条底线”至少可以有效约束使用者,以免妖言惑众,以讹传讹。
要不然,像“今天前要处理违章记录,否则保费上浮”;“微波炉辐射致癌”;“人贩子撞伤学生再送医拐骗”;“超市小票摸多了会致癌”等等,这些过段时间就出现的谣言,辗转在你我的朋友圈里,除了给人添堵、闹心之外,万一当真了,就更让人郁闷了。
“微信十条”一出无事生非的造谣者、传谣者估计要消停不少。
这十条规定里,当然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第六条,“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
“微信十条”净化了朋友圈
“微信十条”的出台,倒更像是即时通信工具的一次大梳理,去污存净,让移动互联
的生态圈变得更易管理。
可以预见的是,这将给从事新媒体营销的人员带来新的挑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