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施工方案审批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施工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目录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前期准备
4、基础施工
5、塔机安装
6、塔机拆卸
7、塔吊起重机的转移
8、塔式起重机的塔身升降、附着及内爬升
9、塔吊起重机的使用要点
10、塔吊安装、使用及拆卸安全措施
11、塔吊计算书
12、QTZ40和QTZ63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本工程分为 B2、U2、
2,各栋建筑占地面积: 11592 m 2,总
楼高: 17m ,层高8米6米4米57 m170m47m55m31.5m
1、
5米50cm5M4m37M10M4.5M4.5M25Km/h2M1M2M0.5M装有上下两套操纵系统的起重机,不得上下同时
2、作业中如遇六级及以上大风或阵风,应立即停止作业,锁紧夹轨器,将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应能随风转动。

对轻型集仰变幅起重机,应将起重臂落下并与塔身结构锁紧在一起。

3、作业中,操作人员临时离开操纵室时,必须切断电源,锁紧夹轨器。

4、起重机载入专用电梯严禁超员,其断绳保护装置必须可靠。

当起重机作业时,严禁开动电梯。

电梯信用时,应降至塔身底部位置,不得长时间悬在空中。

5、作业完毕后,起重机应停放在轨道中间位置,起重臂应转到顺风方向并松开回转制动器,小车及平衡重应置于非工作状态,吊钩宜升到离起重臂顶端2~3M处。

6、停机时,应将每个控制器拔回零位,依次断开各开关,关闭操纵室门窗,下机后,应锁紧夹轨器,使起重机与轨道固定,断开电源总开关,打开高空指示灯。

7、动臂式和尚未附着的自升式塔式起理机,塔身上不得悬挂标语。

8、每月或连续大雨后,应及时对轨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
括:轨距偏差,钢轨顶面的倾斜度,轨道基础的弹性沉陷,钢轨的不直度及轨道的通过性能等。

对混凝土基础,应检查其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

混凝土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量应满足基础表面倾斜度或钢轨顶面倾斜度不大于1/1000的要求。

如不均匀沉降量超过允许值,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一般有附近地面低洼集水和地基软弱两种,处理措施有:如基础附近地面低洼,应排去集水、挖去淤泥,垫高地面并确保排水通
畅,对软弱地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换填法、挤密桩法或灰土墙、锚杆法等措施处理。

10、塔吊安装、使用及拆卸安全措施
①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现场施工的各项安全规范及本工种安全操作
规程(依苏州市安全规定)。

②拆装单位必须指定一名熟悉该类型塔吊、经验丰富的工长现场指挥。

③塔吊司机、塔吊拆装人员以及塔吊指挥都必须持有当地市级劳动部门签发
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④塔吊司机每班作业前都必须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塔吊的各项安全限位必
须齐全可靠。

⑤塔吊拆装前,拆装队必须熟悉现场。

⑥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⑦在塔吊运输过程中,注意塔吊部件严禁与现场高压线碰撞。

⑧塔吊在自升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必须派专人观察顶升套架滚轮与标准节
间距离,派专人负责销轴的连接,派专人负责液压油缸的操作等。

⑨塔吊在顶升过程中严禁回转起重臂。

⑩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销及其它任何部件之间的联接销都必须穿开口销⑪塔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4‰。

⑫塔吊安装好后,应遵循《安装质量验收制度》、《塔吊安装后验收和交付使用制度》中要求进行空载实验和重载实验,检查各工作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

⑬严禁高空落物。

⑭6级风以上严禁塔吊安装作业,4级风以上严禁塔吊顶升施工作业。

⑮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不小于20×20米的安全作业区。

⑯施工机械、设备出入现场,司机注意场地周围的高压电线,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器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严禁使用220伏及以上的电源。

⑰操作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统一着装,佩带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品,登高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⑱塔吊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必须错开,严禁塔吊间、塔吊与建筑物间发生碰撞。

11、国家规范安全技术
一、防止起重机事故措施
1、起重机的行驶道路必须平坦坚实,地下墓坑和松软土层要进行处理必要
时,需铺设道木或路基箱。

起重机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

当起重机通过墙基或地梁时,应在墙基两侧铺垫道木或石子,以免起重机直接辗压在墙基或地梁上。

2、应昼避免超载吊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避免时,应采取措施,如:
在起重机吊杆上拉缆风或在其尾部增加平衡重等。

起重机增加平衡重后,卸载或空载时,吊杆必须落到与水平线夹角60度以内.在操作时应缓慢进行.
3、禁止斜吊。

这里讲的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起重机起重臂顶的
正下方,因而当将捆绑重物的吊索挂上吊钩后,吊钩滑车组不与地面垂直,而与水平线成一个夹角。

斜吊还会使重物在离开地面后发生快速摆动,可能碰伤人或其它物体。

4、起重机主应避免带载行走,如需作短距离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构件离地面不得大于50CM,并将构件转至正前方,拉好溜绳,可能碰伤人或其它物体。

5、双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各单机载荷不得超过其允许载荷的80%,并在操作时要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

在整个抬吊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6、绑扎构件的吊索需经过计算,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

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检查。

7、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或设备。

8、禁止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

9、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起重机架驶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

架驶员应听从指挥,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驾驶员可拒绝执行。

10、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泉后进行检修。

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拔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

11、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

当吊钩吊环表面有裂纹、严重磨损或危险断面有永久变形时应予更换。

二、防止高处附落措施
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一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带绳端的钩环挂于高处,而人在低处操作。

2、在高处使用撬杠时,人要立稳,如附近有脚手架或已安装好的构件,应
一手扶住,一手操作。

撬杠插进深度要适宜,如果撬动距离大,则应逐步撬动,不宜急于求成。

3、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作业处和构件上有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从事露天高处吊装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4、必须牢固。

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

立梯工作角度以75度±度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不得有缺档。

5、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梁的强度。

6、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

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L70*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

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7、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应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挑头板。

8、安装有预留孔洞的楼板或屋面板时,应及时用木板盖严,或及时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附落措施。

9、电梯井口必须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10、从事屋架和梁类构件安装时,必须搭设牢固可靠的操作台。

需在梁上行走时,应设置护栏横杆或绳索。

三、防止高处落物伤人措施
1、地面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2、高处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应放在随身佩带的工具袋内,不可随意向下丢掷。

3、在高处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火花落下伤人。

4、地面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高空作业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过,也不得在起重机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过。

5、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连接确实安全可靠,才能松钩或拆除临时固定工具。

6、设置吊装禁区,禁止与吊装作业无关的人员入内。

四、防止触电措施
1、吊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现场电气线路及设备位置平面图。

现场电气线路和设备应由专人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严禁非电工人员随意拆改。

2、施工现场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得用裸导线。

所架设的高压线应距建筑物10M以外,距离地面7M以上。

跨越交通要道时,需加安全保护装置。

施工现场诳间照明,电线及灯具高度不应低于2.5M。

3、起重机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

4、构造运输时,构件或车辆与高压线净距不得小于2M,与低压线净距不得小于1M,否则,应采取停电或其它保证安全的措施。

5、现场各种电线接头、开关应装入开关箱内,用后加锁,停电必须拉下电闸。

6、电焊机的电源线长度不宜超过5M,并必须架高。

电焊机手把线的正常电压,在用交流电工作时为60~80 V,要求手把线质量良好,如有破皮情况必须及时用胶布严密包扎。

电焊机的外壳应该接地。

电焊线如与钢丝费心交叉时应有绝缘隔离措施。

7、使用塔式起重机或长起重臂的其它类型起重机时,应有防雷防触电设施。

8、各种用电机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

接地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多股软祼铜线和专用线夹。

不得用缠绕的方法接地和接零。

同一供电网不得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使用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

9、在雨天或潮湿地点作业的人员,应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

大风雪后,应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防止断线造成触电事故。

12、吊计算书如附件
13、TZ40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QTZ63塔吊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等编制。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63,塔吊起升高度H:
35.00m,
塔身宽度B:1.6m,基础埋深d:2.00m,
自重G:,基础承台厚度hc:1.35m,
最大起重荷载Q:60kN,基础承台宽度Bc:
6.00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级别:RRB400,
基础底面配筋直径:18m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90kPa,
基础宽度修正系数ηb:,基础埋深修正系数ηd:,
基础底面以下土重度γ:20kN/m3,基础底面以上土加权平均重度γm:20kN/m3。

二、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6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 k=G+Q=+60=;
2、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M kmax=·m;
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 k/(F k+G k)≤Bc/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 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 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 k──混凝土基础重力,G k=25×6×6×=1215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1215)=0.425m < 6/3=2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地基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425m < 6/6=1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k=(F k+G k)/A
P kmax=(F k+G k)/A + M k/W
式中:F k──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 k=;
G k──基础自重,G k=1215kN;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6m;
M k──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 k=·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63=25.488m3;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 k=(+1215)/62=
P kmax=+1215)/62+=;
P kmin=+121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
f a = f ak+ηbγ(b-3)+ηdγm
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m2;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m3;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 取值,取6.000m;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m3;
d--基础埋置深度(m) 取2.000m;
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大于压力标准值P k=,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标准值P kmax=,满足要求!
五、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βhp f t a m h o
式中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 时,βhp取.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 t=;
h o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 h o=1.30m;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 m=(a t+a b)/2;
a m=[+ +2×]/2=2.90m;
a t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取a t=
1.6m;
a b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a b= +2×=;
P j --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取 P j=;
A 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 l=×5.40m2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F l=P j A l;
F l=×=。

允许冲切力:××××== > F l= ;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六、承台配筋计算
1.抗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计算公式如下:
M I=a12[(2l+a')(P max+P-2G/A)+(P max-P)l]/12
式中:M I --任意截面I-I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 --任意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取
a1=(Bc-B)/2=2.20m;
P 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取m2;
P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I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BcP max-a1×P min)]/Bc=[6×-×-×]/6=;
G --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取G=×25×Bc×Bc×hc=×25×××=m2;
l --基础宽度,取l=6.00m;
a --塔身宽度,取a=1.60m;
a'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 取a'=1.60m。

经过计算得M I=×[(2×+×+×+。

2.配筋面积计算
αs = M/(α1f c bh02)
ζ = 1-(1-2αs)1/2
γs = 1-ζ/2
A s = M/(γs h0f y)
式中,αl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为,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l=;
fc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m2;
h o --承台的计算高度,h o=1.30m。

经过计算得:αs=×106/×××103××103)2)=;
ξ=1-(1-2×=;
γs=2=;
A s=×106/××103×=925.09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2150.00mm2。

故取 A s=12150.0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18@120mm。

承台底面单向根数48根。

实际配筋值12216 mm2。

QTZ40天然基础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参考文献编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安全检查标
准》(JGJ59-99)、本工程用《塔吊使用说明书》、地质勘探报告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等编制。

基本参数
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TZ40;塔吊自重Gt:;
标准节长度b:2m;最大起重荷载Q:40kN;
塔身宽度B:1.4m;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
塔吊起升高度H:30m;主弦杆宽度c:250mm;
非工作状态时:
额定起重力矩Me:4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20kN;
工作状态时:
额定起重力矩Me:4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50kN;
2、风荷载基本参数
所处城市:江苏吴县东山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地面粗糙度类别:D类密集建筑群,房屋较高;
非工作状态时,基本风压ω0:·m;
工作状态时,基本风压ω0:·m;
3、基础基本参数
交叉梁截面高度h1:1.1m;交叉梁宽t:1m;
基础底面宽度Bc:6m;基础底板厚度h2:0.3m;
基础上部中心部分正方形边长a1:3.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承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基础埋置深度d:2m;
十字交叉梁上部钢筋直径:20mm;十字交叉梁上部钢筋型号:RRB400;
十字交叉梁底部钢筋直径:20mm;十字交叉梁底部钢筋型号:RRB400;
十字交叉梁箍筋直径:10mm;十字交叉梁箍筋型号:HPB235;
十字交叉梁箍筋肢数:4;
十字交叉梁腰筋直径:18mm;十字交叉梁腰筋型号:RRB400;
基础底板钢筋直径:18mm;基础底板钢筋型号:RRB400;
4、地基基本参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90kN/m2;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20kN/m3;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22kN/m3;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a:m2;
非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G+×Q=×+×=;
2、塔吊弯矩计算
总的最大弯矩值M max=×=·m;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 = M/(F+G)≤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G = 25××=;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1.467m < ×3=2.828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e = M/(F+G)=+= ≥ Bc/6=6/6=1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max=[a (F + G)]/18-B c2a+3×-3a
式中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 = Bc/(F+G)=2.780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 max=[+]/×63/18-62×+3××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第5.2.3条,计算公式如下:
f a = f ak+ηbγ(Bc-3)+ηdγm
式中 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m2;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
γ=m3;
Bc--基础底面宽度,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 取值,取Bc=6.000m;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γm=m3;
d--基础埋置深度(m) ,取d=2.000m;
解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 max= ,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βhp f t a m h o
式中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其间按照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 t=mm2;
h o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 o=0.25m;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 m = [21/2×(Bc-a1)-t]/2 = [21/2-1]/2 = 1.48m;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 l= P max a m2=×=;
允许冲切力:××××== ≥ F l= ;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五、交叉梁截面主筋的计算
1、梁弯矩计算
M I=P max(mS3/3-S4/6)/m
式中 P max -- 基础设计值,取P max=;
m -- 基础梁底部应力最大处与应力为0处的距离,m=
8.485m;
s -- 基础边缘至最近塔吊脚的距离,s=3.253m;
经计算得:M I = ××6)/ = ·m;
2、截面配筋计算
A s = M/(γs h0f y)
αs= M/(α1f c bh02)
ζ = 1-(1-2αs)1/2
γs = 1-ζ/2
式中,αl──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l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l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1=;
f 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 c=mm2;
h o──有效计算高度;
f 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1)、梁上部配筋计算
单筋距形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 = αl f c th o2ζbζb)=·m > M I = ·m
梁上部只需构造配筋。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100×1000
×%=220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820,实际配筋值2513.274mm2。

(2)、梁底配筋计算:
αs=×106/×××= ;
ξ=1-(1-2×=;
γs =2=;
A s =×106/××360)= 1618.526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100×1000
×%=1650mm2。

故取 A s=1650.0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620。

实际配筋值1884.956mm2。

(3)、梁箍筋计算:
F l=,选择Φ10,4肢箍,A sv1=78.54mm2;
s ≤ /
ρsv = nA sv1/bs
ρsvmin = 0.24f t/f yv
s=190mm
最小配箍率:ρsv=nA sv1/bs=4××=>ρsvmin = 0.24f t/f yv=×210=
建议配筋值:HPB235钢筋,10@190
(4)、梁腰筋计算:
十字交叉梁高度h1=1100mm>450mm,所以需要配置腰筋。

As≥t×ho×%=1000×1050×%=1050mm
故取 As=105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518。

实际配筋值1272.345mm2。

(5)、板底配筋计算:
最小配筋率为%,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6000×300×%=2700mm2。

故取 A s=7087.44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18@210mm。

承台底面单向根数28根。

实际配筋值7125.132mm2。

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G+×Q=×+×=;
2、塔吊弯矩计算
总的最大弯矩值M max=×=·m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 = M/(F+G)≤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G = 25××=;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1.504m <× 3=2.828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e = M/(F+G)=+= ≥ Bc/6=6/6=1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max=[a (F + G)]/18-B c2a+3×-3a
式中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 = Bc/(F+G)=2.740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 max=[+]/×63/18-62×+3××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第5.2.3条,计算公式如下:
f a = f ak+ηbγ(Bc-3)+ηdγm
式中 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m2;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
γ=m3;
Bc--基础底面宽度,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 取值,取Bc=6.000m;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γm=m3;
d--基础埋置深度(m) ,取d=2.000m;
解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 max= ,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βhp f t a m h o
式中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其间按照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 t=mm2;
h o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 o=0.25m;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 m = [21/2×(Bc-a1)-t]/2 = [21/2-1]/2 = 1.48m;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 l= P max a m2=×=;
允许冲切力:××××== ≥ F l= ;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五、交叉梁截面主筋的计算
1、梁弯矩计算
M I=P max(mS3/3-S4/6)/m
式中 P max -- 基础设计值,取P max=;
m -- 基础梁底部应力最大处与应力为0处的距离,m=
8.485m;
s -- 基础边缘至最近塔吊脚的距离,s=3.253m;
经计算得:M I = ××6)/ = ·m;
2、截面配筋计算
A s = M/(γs h0f y)
αs= M/(α1f c bh02)
ζ = 1-(1-2αs)1/2
γs = 1-ζ/2
式中,αl──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l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l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1=;
f 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 c=mm2;
h o──有效计算高度;
f 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1)、梁上部配筋计算
单筋距形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 = αl f c th o2ζbζb)=·m > M I = ·m
梁上部只需构造配筋。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100×1000
×%=220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820,实际配筋值2513.274mm2。

(2)、梁底配筋计算:
αs=×106/×××= ;
ξ=1-(1-2×=;
γs =2=;
A s =×106/××360)= 1643.825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100×1000
×%=1650mm2。

故取 A s=1650.0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620。

实际配筋值1884.956mm2。

(3)、梁箍筋计算:
F l=,选择Φ10,4肢箍,A sv1=78.54mm2;
s ≤ /
ρsv = nA sv1/bs
ρsvmin = 0.24f t/f yv
s=190mm
最小配箍率:ρsv=nA sv1/bs=4××=>ρsvmin = 0.24f t/f yv=×210=
建议配筋值:HPB235钢筋,10@190
(4)、梁腰筋计算:
十字交叉梁高度h1=1100mm>450mm,所以需要配置腰筋。

As≥t×ho×%=1000×1050×%=1050mm
故取 As=1050mm2。

建议配筋值:RRB400钢筋,518。

实际配筋值1272.345mm2。

(5)、板底配筋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