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的观察
与护理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的效果。

方法:将5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对照组在皮损处涂搽去炎松尿素软膏。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 <0.05)。

结论: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能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标签: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生茶油;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医文献中称作“奶癣”,而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的皮肤病,其致敏源可能与食物、药物、寄生虫、药粉或气候冷热、潮湿、干燥、日光等因素有关[1-2]。

本病多于出生后1个月开始发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临床表现为丘疱疹、皮疹结痂、渗出糜烂三种皮疹混合存在,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WBC增高;患儿因皮疹瘙痒而哭闹,寝食不安,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

我院2005年1月~2009年2月,应用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25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5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湿疹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观察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8岁,平均(4.40±1.51)岁。

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岁,平均(4.50±1.42)岁。

两组患儿的临床分期、皮肤损害分型均符合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皮肤损害分型、病情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护理相同。

观察组患儿给予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成糊状(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比例为7∶1,加少许生茶油、爽身粉)后均匀涂擦在皮疹处,疗程2~3 d。

对照组患儿在皮损处涂搽去炎松尿素软膏,疗程为2~3 d。

1.3 疗效评定
治愈:皮损于3 d内全部结痂脱落,患儿安静。

好转:皮损消退60%,时有哭闹。

未愈:皮损消退<60%,患儿哭闹。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1,P <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皮肤损害类别有溢脂型、渗出型、干燥型。

三种类型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三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种类型湿疹;婴儿湿疹的高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皮含水和氯化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有调查表明,引起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过敏,包括乳品、母乳和牛奶[3-5]。

有些乳母为了保证孩子出生后聪明健康,保证产后有充足的乳汁,而大量食用鱼、鸡肉、蛋类等高蛋白食物,而这些食物均可成为抗原,这些抗原大多是糖蛋白,加热或酶水解可出使它们的抗原性有所下降,但不能彻底清除,而对某些抗原加热可以增强它们的抗原性并引起更加严重的变态反应[6]。

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血液中的抗体主要经胎盘来自母体,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故对细菌感染抵抗力弱。

若护理不当,皮疹处容易继发局部感染,红霉素软膏具有抗感染、消肿作用。

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感染、止痒和血管收缩作用;生茶油是未经炒制的茶末子榨取的油,其凝固点低,低温稳定性好,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它含有各种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天然维生素,能提供人体肌肤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是优质的护肤油脂,其中所含的茶皂素则具有抗渗、消炎、镇痛作用,又因其渗入深层肌肤发挥其药效,所以生茶油能有效地治疗婴儿湿疹,加上一些爽身粉成糊状,增加黏性[7]。

本研究结果表明,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能提高治愈率,经观察无明显副作用,说明红霉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生茶油混合涂擦治疗婴儿湿疹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治愈率,减轻患儿痛苦,寝食恢复正常,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提高湿疹患儿的生活质量,使用方便,无明显副作用,患儿易于接受。

注意事项:此药不宜长期应用,皮疹消退后应立即停用。

[参考文献]
[1]张焕珍.婴儿湿疹的中西结合护理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1):72.
[2]李俊锋.中西医结合治婴儿湿疹12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四川中医,2002,20(11):65.
[3]刘冰,伏瑾.婴儿湿疹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
志,2006,22(7):542.
[4]沙艷.婴儿湿疹防治近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2(6):96.
[5]宣兆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西药治疗婴幼儿湿疹102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01.
[6]亓化香.婴儿湿疹的预防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9,25(2):66.
[7]王金勇.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