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事迹材料(四点半社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推报优秀项目
事迹材料
与农民工子女零距离接触
——“四点半·社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
项目事迹
一、项目背景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的重要途径。
城市孩子的家教、兴趣培育、人格发展教育等等应有尽有,但是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呢?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或较为落后的农村的一小块地方生活着,没有人指导他们做家庭作业,没有人给他们培育兴趣爱好……
农民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育观念冷漠、教育方法落后、父母与孩子缺乏交流等问题。
农民工的自身素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较低,也导致无法更好的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上班时间长,往往早晨7点上班,晚上8点才下班。
而中小学学校放学为下午4:30,中途有3.5小时没有人照顾孩子。
社区及第三
方组织托管或者代为照顾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简介
自2010年10月起,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学校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四点半社区学校”,为社区农民工子女(6-14岁的儿童)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学府社区试验性开展了“四点半·社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项目”(以下简称陈家桥四点半社区学校)。
项目依据儿童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发展性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辅之以补救性、预防性社会工作,帮助提升社区农民工子女的能力与素质,参与到农民工家庭教育、亲子沟通、行为矫治、心理治疗、社区宣传教育、儿童家庭作业辅导等多方面工作中,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力的社区关怀与支持,主要开展工作农民工子女成长服务、康乐服务、心理辅导服务、家庭作业辅导、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活动。
三、项目实施
经过前期的科学准备,陈家桥四点半社区学校规范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探索出“校社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模式。
现将活动具体实施情况说明如下:
(一)组建“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需求调研,为项目开展坚实基础
1.组建志愿者队伍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与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组建了包含专业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队伍。
队伍人员涉及小学教育、社会工作、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行政管理等专业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志愿服务团队。
项目服务中社工带领志愿者进行专业社工服务设计与提供专业服务,社工整合志愿者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提升服务效益。
2.开展需求调研并分析整理出适合农民工子女的社区课堂服务
社工和志愿者们制作了家长版、学生版、教师版调查问卷,分别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前期调研,以提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融入及适应性,增强农民工子女的竞争能力为导向,从儿童的人格发展和能力发展为方向,分析整理出并设计出适合农民工子女课余教育的社区课堂服务。
(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提升农民工子女能力
在开办社区学校以来,在“社工+志愿者”的综合性志愿者服务团队协调合作下,开展作业辅导(共计约680小时,服务4386人次);对试验班的20个农民工子女建立了个案
管理档案,应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个别辅导服务;开展生命教育共16期,服务320人次;开展手语培训班共10期,服务198人次;开展作文培训班共12期,服务240人次;开展手绘培训班共12期,服务240人次;开展家务培训班共6期、服务120人次;创办社区少儿报共16期,每期发放200份少儿报,服务3200人次;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坊2期,服务32人次;开展农民工子女安全教育2期,服务37人次;开展家访8次,服务23人次(含家长);开展六一儿童节参观重庆科技馆活动,服务人次38人次(其中大学生志愿者18人);开展亲子活动1期,服务58人次(含家长);组建社区小自愿者队伍建设,开展服务2次,分别为学校学生发放少儿报和农民工子女提供辅导宣传。
通过对境遇不良社区农民工子女(如为遭受虐待儿童、单亲家庭儿童、贫困儿童、孤儿)提供支持性个案服务,寻求并整合了社会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通过组建社会工作小组,组织社区农民工子女在社区中学习知识、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同辈群体的交流,丰富农民工子女的知识、社会阅历、人际交往经验等;通过开展小组游戏传达团体合作、关爱他人的精神,提升农民工子女素质与能力;通过组建社区少儿志愿者预备队服务,鼓励少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育农民工子女的感恩、爱心、服务、奉献精神,从而宣扬志愿精神和
社会公益;
(三)积极探索“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模式,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
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和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科学规划和精心组织下,积极探索以“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模式。
在团队合作中,社工作为专业工作人员及专职工作人员植入整个志愿服务项目中,组织带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设计与开展服务。
在整个服务中,既锻炼了社工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培育了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方法,进而提升了志愿者的专业服务价值,使志愿服务从零散的服务转为持续性的项目,加快了志愿者从个人兴趣爱好、爱心服务转为专业社工服务的速度。
四、项目成效
一是开办了实体四点半社区学校,在社区里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专门服务。
二是将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社区)志愿者与专业社工相结合,组建了“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团队,提高了志愿者服务质量,提升了志愿者服务能力。
三是归纳总结了农民工子女城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规划内容,促进志愿服务向更加持续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四是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专业人员、大学与社会组织共同提供志愿服务的服务机制。
五、项目未来发展构想
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和活动开展形式,努力构建“社工+志愿者”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民工子女社区教育长远发展。
结合国家当前的政策与规范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地层层推进“四点半·社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项目,在社区里增开四点半社区学校,提高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覆盖率,为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专业优质的志愿服务。
附件(照片)
1.学生招募
2.第二年度需求调研
3.社区课堂教学服务
4.小组工作服务
5.亲子活动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