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乎”——李小龙《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作家张爱玲有一篇 趣味盎 然 的短 文 《 必 也正名乎》 ,文 中说
道 :“ 除 了小 说里 的人 ,很 少 有人 是 名 副其 实 的 ( 往 往 适 得其 反 ,名 字 代表 一 种需要 ,一种 缺 乏 。穷 人 十有 九 个 叫金贵 、阿 富 、大有 ) 。但 是 无论 如 何 ,名字 是 与一个 人 的外 貌 品性 打 成 一 片 ,造 成 整个 的 印象 的。 因此 取 名是 一种 创造 。 ” 张爱玲 提 醒 我 们 , “ 小 说 里 的人 ” 颇 有 “ 名 副 其 实 ” 的现 象 ,这是 因为社 会 上人 名 的 由来 一开 始总是 不 由 自主 的 ,而 小说 中的人 名则 是作 家有 意 的创 造 ,就 像 李 小 龙 博 士 这 部 书稿 所 说 的 , 书 的名 字 ( 当然 也包括 书中人 物 的名字 )“ 可完 全 由作者支 配 ,因而也就
中国古代 小说 叙 事传统 内在奥秘 的切人 点这 一想法 ,引起 小龙 博 士一 探 究竟 的好 奇 和兴趣 。而对 历史 现象 和社会 现 象 的好 奇 和兴 趣 ,恰 恰是 学
术研 究最 为有 效 的触媒 。
1 8
当然 ,要将 个人 的 好 奇 和 兴 趣 转 化 成 为 有 价 值 、有 意 义 的学 术 问 题 ,并非 一 件轻 而易 举 的事情 ,这 里需 要 的是研 究 者探 索 的敏 感 、思 维 的活跃 和论 述 的透辟 。而这 种 探 索 的敏 感 、思 维 的活 跃 和 论 述 的 透辟 , 对 于多 年沉 浸传 统文 化 、精研 古代 典籍 的小龙博 士来 说 ,恰 恰 是他 的长 项 ,因此 他 能够得 心 应手 地将 个人 的好 奇 和兴趣 转化 成 为有 价 值 、有 意
顺 ,则 事 不成 ;事 不成 ,则 礼乐 不兴 ;礼 乐不 兴 ,则刑 罚 不 中 ;刑罚 不
中 ,则 民无所 措手 足 。故君 子名 之 必可 言也 ,言 之必 可行 也 。君 子于 其
言 ,无所 苟 而 已矣 ! ” ( 《 论语 ・ 子 路》 )在孔老夫子 看来 , “ 名 ” 和 “ 实 ” 之 间居 然存在 着一 种 车轱 辘 似 的错 综 复 杂关 系 ,而 且 “ 名正 ” 居 然成为 “ 言顺 ” 、“ 事成 ” 、“ 礼乐兴 ” 、“ 刑罚 中” 、“ 民有 所措 手足 ” 等所 有社会行 为 的发 端 、基点 ,这怎能不 慎之又慎 呢?
生种种 神 秘 的关 联 ,也 足 以从 一 个 侧 面反 映人 与人 之 间 的微 妙 的 关 系 。 比如 ,一位 少 女称 一位 男性 是 “ 叔叔 ” 还 是 “ 哥哥 ” ,其 中也许 就 蕴 涵
着相当微妙 的情感因素或心理因素 ,难道不是这样吗?
尤 其 对于 历史 久远 的汉 字文 化来 说 , “ 命 名 ” 更 是 形 成 一种 源 远 流

个名 字 都 隐含着 某种 “ 微 言 大义 ” ;用 西 方 的新 词 说 ,任 何名 字 都 是 种 独特 的 “ 有意 义 的形式 ” ( f o r m w i t h me a n i n g ) 。名 字 的确 定 、名 字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称呼,乃至名字的更易 ,往往足以与一个人的性格、命运、遭际等发
“ 必也正名乎 ”
— —
李小 龙 《 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 究》 序
◇ 郭英德①
对 于任何 一个 人 来说 ,名 字从 表面 上看 都 只是一 个符 号 。这 个 符号 有 时甚 至 可 以 简 化 到 不 能 再 简 的 地 步 ,或 者 以数 字 为 序 ( 称 一 、二 、 三 、 四等 ) , 以天 干为 序 ( 称 甲、 乙 、丙 、丁 等 ) ,甚 至 采 用 “ 虎儿 ” 、
更能体现作者的意图” 。
我 不知 道小 龙博 士 在 选 择 “ 中 国古 代 小 说 书 名研 究 ” 作 为 学 术 研
究课 题 的时候 ,是否考 虑 到 “ 名”和 “ 实 ” 之 间存 在 着 如 此 错 综 复 杂
的关 系 。但是 我 可 以料 想 到 ,也许 正是 书名 作为 一种 符号 足 以成 为揭 示
往往不 由自主地心生疑窦 ,是 否因为名 字不 “ 匹配”或 者不 “ 合适” ?
于是 就迫 不及 待地 请相 士测 字算 命 ,改名 甚 至更姓 ,祈 求鸿 运 降临 。 也 许 正 因为 历 史 上 、社 会 上 、文 学 上 “ 名 ”和 “ 实 ” 之 间 一 直存
在着 这种 “ 扯 不断 ,理 还 乱 ” 的 复 杂 因 缘 ,所 以孔 老夫 子 早 在 两 千 多 年前 就语 重心 长 地强 调 : “ 必也正名乎? ” “ 名 不 正 ,则 言不 顺 ;言不
长的传统 ,有形无形地渗透到当下的文化传播或文化传承之中。在 当今 网络盛行的时代里 ,“ 起名网” 、“ 取名 网” 之类 的网站仍然大行其道 ,
① 郭英德 ,文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有 《 明清传奇史》 等 。
1 7
风 光无 限。人们 约定 俗成 地认 为 ,只要有 一个 “ 匹配 ” 的 、 “ 合适 ” 的 名 字 ,一个 人就 可 以一 生 好 运 ,一 个 组 织 ( 公 司 、学 校 、机 构 等 )就 可 以飞黄腾 达 。而 一个人 或 一个 组织 一旦 遭逢 坎坷 ,厄 运频 现 ,当事 者
“ 狗儿 ”之类的小名 ;或者像 “ 老外”那样 ,直接借用祖父、父亲的名
字 ,人们 为 了加 以 区别 ,在 称 呼 时加 上 “ 老” 、“ 大” 、“ 小 ” 的标 签 , 如 “ 老约 翰 ” 、“ 大约翰 ” 、“ 小 约翰 ” 之类 。 但 是 ,也 正 因为名 字是 一个 符号 ,它就不 仅仅 具有 标 识 的作 用 ,还 蕴涵着 某 种难 以言 明或 者无 须言 明 的特殊 意 味 。用 中国 的老话 说 ,任 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