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教学论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课程的内容包括社会常识、历史常识、常识、法律常识和基本伦理道德等。

2、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为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四个方面。

3、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课后作业、、成绩评定等。

4、适合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5、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有道德经验、经验、审美经验和身体经验等。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初步分为四类,即文本资源、影像资源、环境资源和资源。

7、小学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感体验法、模拟情景与角色扮演法。

8、——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9、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三个领域。

10、基础教育具有全民性、基础性和性三个特征。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儿童进入小学后,技能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对象。

2、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人口和文化。

3、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非常紧密。

4、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5、一般来说,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6、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备物质条件,因此它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7、教学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影响。

8、新版小学社会课程教材是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强化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模式
2、人生观
3、基础性原则
4、通用性知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制定小学社会课程目标的依据。

2、简述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3、简述小学社会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

4、叙述小学社会课程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

1、请结合你的实际工作,谈谈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综合式课程结构设计思路。

2、小学社会课程结构特征:客观性、性、可转换性和可度量性。

3、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有经验、认识经验、审美经验和身体经验等。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借助——认识周围世界的。

5、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意义在于实现教学过程的——。

6、制约小学社会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因素、学生因素和学科因素。

7、小学社会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

8、最初”小学”的这个词是指_____.
9、目前小学社会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是——。

10、建立校本研究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除了以小学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外,还要注意__________.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2、在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静坐的听众。

3、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模式的简约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可以被学习、示范和模仿。

4、在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进程与教材没有联系性。

5、教师自主发展强调教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随意性。

6、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元曾指出“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

8、2001年出台的《小学思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学优生
2、四基础论
3、诊断性评价
4、教师素质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叙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2、制定课程目标的原则。

3、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4、教学评价的功能。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

1、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社会课程教师的素质修养。

小学社会教学论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2002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灵魂是————。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学时。

3、中国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是——。

4、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5、教学评价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评价。

6、制约小学社会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因素和学科因素。

7、小组合作学习于20世纪——年代,在美国兴起,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8、——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

9、——是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10、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小学社会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对其今后的学习都是基础性的、必不可少的。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体,教师才是主体。

3、教学评价部分在教学设计中是可以忽略的。

4、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5、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才能称得上健康。

6、教师是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7、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一般人数在10~20人。

8、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长短,大体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手段
2、人格
3、教学媒体设计
4、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从哪些方面理解教师的素质。

2、教学评价的步骤。

3、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环境设计的原则。

4、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

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社会课程教师的素质修养。

小学社会教学论模拟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职能是家庭的基本职能。

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

3、教学评价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评价和自我评价。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属于——教学原则。

5、小学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模拟情景与角色扮演法。

6、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能力两种。

7、——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8、——基础论主张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

9、教学策略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组织策略,二是传输策略,三是——策略。

10、课程目标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检查与——方面。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课程结构的有序性包括空间有序和时间顺序。

2、教学环境的优化是物理环境,而不是其他环境。

3、小学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

4、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5、课堂教学是小学社会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

6、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着遗传上的差异。

7、欣赏激励型评价是在口头上没有“不”的评价方式。

8、教材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传递和复制着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受到其规范和制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目标表述
2、教学评价
3、因材施教原则
4、教学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小学社会课程目标的作用是什么?
2、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3、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4、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分为哪三个步骤。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

1、结合
小学社会教学论模拟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教学理论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代表人物是——。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终身性、自主性、阶段性、性。

3、“编织学校”(即一种让编织女工照顾无人照看的孩子的托儿机构)是——创立的。

4、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两个功能:一是唤醒功能,二是——功能。

5、由人所创造的、和人有关系的现象都可以称为——。

6、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和——。

7、小学社会课程以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为三维目标。

8、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有道德经验、认识经验、审美经验和——经验等。

9、小学社会课程教师道德专业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环境。

10、根据参加的人数,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备课。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物理环境要素包括心理。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而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3、学校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是进行公民教育。

4、课外、校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是学校在组织学科课程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

5、社会需求就是人的需求,是指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需求。

6、小学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7、世界上最早的社会课程出现在英国。

8、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生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一样。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2、3、道德教育4、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2、3、4、叙述开展课堂诊断性评价的程序。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

1、
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的原创公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