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带答案重点知识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带答案重点知识归
纳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加入CaCO3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B.加入SiO2有利于破坏叶肉细胞
C.分离色素时塞紧试管口是为了防止乙醇和层析液的挥发
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中色素越少越利于色素分离
2、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
B.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ATP
C.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
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
3、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4、下列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B.正常细胞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C.ATP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时需同时水解所有的磷酸基团
D.催化ATP合成和分解的是同一种酶
5、农科所通过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得到下图实验结果:
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但PH、消化酶量等均可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前应在相同温度下保存提取到的消化酶,其中50℃为最适宜温度
C.该动物的最佳饲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40℃-55℃、多饲喂淀粉类饲料
D.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混合,再置于对应组温度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6、甲、乙两图都表示密闭容器中某植物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呼吸作用时CO2和O2的含量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a氧浓度对应乙图中的A点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8倍
C.乙图中C对应氧浓度下最适合储藏植物器官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7、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如图甲、乙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不同组别甲装置内的缓冲液pH不同,且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匀后再转动玻璃瓶
B.不同组别乙装置水槽中的清水水温应均相同且适宜,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C.乙装置量筒内出现的气泡是氧气,气泡的产生速率可反映该实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D.各组实验持续反应一段时间后,每组乙装置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一定各不相同
8、如图所示,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
响。
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提高温度,P点将上移
B.P点处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的R点应右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右移
多选题
9、下表所示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底物的量、酶的用量、温度、pH等
C.该实验的因变量也可用底物剩余量表示,可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D.若“某酶溶液”是新鲜的淀粉酶,则①为无砖红色沉淀
10、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施肥及CO2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其中NPK指施加氮肥、磷肥和钾肥;NP指施加氮肥和磷肥。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结果显示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只有CO2浓度
B.a点代表了施加氮肥和磷肥时(NP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CO2浓度
C.单独施用钾肥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体内的酶、ATP、叶绿素等有限有关
D.图中显示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增大
11、实验是认识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空题
12、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染色体,可采用碱性染料__________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与细胞壁逐渐分离的是__________。
(3)鉴定组织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使用___________染液,观察到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4)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FeCl3溶液和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选用的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早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__,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带答案(六)参考答案
1、答案:D
分析:1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 (最宽)、叶绿素b (第2宽),
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A正确;
B、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加入石英砂有利于破坏叶肉细胞,使研磨充分,B正确;
C、分离色素时塞紧试管口是为了防止乙醇和层析液的挥发,C正确;
D、色素的量合适才能使分离效果明显,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当
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集团脱落时会发生性状改变做功,据此分析。
A.ATP推动细胞做功过程中,ATP的水解是放能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吸能反应,因此该过程存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正确;
B.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并不能用于再生ATP,B错误;
C.ATP水解是放能反应,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也是放能反应,C正确;
D.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现状,这是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故选B。
3、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
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
B、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起不到层
析的效果,B错误;
C、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错误;
D、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只有两条色
素带,不含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是特殊的化学键,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很容易水解,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一般与耗能反应相偶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偶联;细胞内ATP含量很少,细胞对ATP的需求量很大,依赖于ATP与ADP的
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植物细胞ATP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ATP来自呼吸作用。
A、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偶联,A错误;
B、ATP和ADP不停的转化,维持细胞的能量供应,所以正常细胞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B正确;
C、ATP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时需同时水解远离腺苷的那个磷酸基团,生成ADP,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催化ATP合成和分解的不是同一种酶,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和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力的影响,其自变量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力,pH、各种消化酶的量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淀粉在
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若淀粉酶活力降低,则淀粉分解量减少。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所以自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种类,PH、消
化酶量等属于无关变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从图中看出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50℃左右,但保存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温度控制在40℃-55℃,各种酶的活性达到最大,且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说明该动物对淀粉的
分解能力最强,所以应该多饲喂淀粉类饲料,C正确;
D、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在将其混合,若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混合,反应已经开始,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
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
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图乙中的C点)的氧浓度。
A、据分析可知,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为6 .O2吸收量为2,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过程消耗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4,根据
有氧呼吸物质变化关系:1C6H12O6~6CO2,可推断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3;根据无氧呼吸中物质变化
关系:1C6H12O6~2CO2,可推断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则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6倍,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乙图中C点)的氧浓度,C正确;
D、据分析可知,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pH,因变量为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无关变量包括温度、反应时间等需保持一致。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缓冲液要设置为不同pH,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匀后再转动玻璃瓶,使酶和底物混合,A正确;
B、乙装置水槽清水的水温应设置相同且适宜,以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B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故量筒内收集到的气泡是氧气,气泡的产生速率反映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反映该实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C正确;
D、酶在两种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活性可能相同,每组实验经足够时间反应后,有些乙装置中量筒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可能会相同,另外若各组的过氧化氢都彻底分解,则乙装置中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应相同,D 错误。
故选D。
8、答案:C
分析:分析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氧气的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当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氧气的净释放量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
P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细胞呼吸消耗氧气,Q点是光的补偿点,该点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R为光的饱和点。
A、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升高,呼吸作用强度提高,P点上升,A正确;
B、P点光照强度为0,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正确;
C、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光饱和点会向左移动,氧气释放量减少,即R点应向左上移,C错误;
D、装置B是缺镁培养液,则小球藻中叶绿素不能合成,吸收光能减少,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Q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但是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则需要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保证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Q点将右移,D正确。
故选C。
9、答案:AB
分析:1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 .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
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试管I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性糖,所以现象①是产生砖红色沉淀,试管II中的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蔗糖是非还原糖,所以该试管中的现象是无砖红色沉淀;若选择新鲜的蔗糖酶,试管I中的淀粉不能被水解成还原糖,淀粉是是非还原糖,所以现象①是无砖红色沉淀,试管II中的蔗糖能被蔗糖酶催化水解成还原糖,所以该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
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步骤3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A正确;
B、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因此底物的量、酶的用量、温度、pH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
C、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C错误;
D、若“某酶溶液”是新鲜的淀粉酶,试管I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性糖,所以现象①是产生砖红色沉淀,D 错误。
故选AB。
10、答案:ABD
分析:由图可知,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施肥的种类,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
A、图中结果显示,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施肥,A错误;
B、a点代表了NP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二氧化碳浓度,B错误;
C、单独使用钾肥,可能是由于体内酶、ATP、叶绿素等有限,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C正确;
D、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净光合速率增大,超过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
故选ABD。
11、答案:BD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
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后加入1mLNaOH和3~4滴CuSO4,A错误;
B、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室温条件下,取黑藻的幼嫩叶片(黑藻的幼嫩叶片中细胞质丰富,流动性强,
且含大量叶绿体)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观察到细胞中叶绿体处于不断地环流状态,B正确;
C、撕取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 .5g·mL-1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能够观察到发生质壁分离,但是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C错误;
D、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实验中,向装有2mL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注入2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因为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故保温5min后,各注入2mL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后,淀粉
组呈砖红色,蔗糖组呈蓝色(因为斐林试剂呈现蓝色),D正确。
故选BD。
12、答案:(1)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
(2)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
(3)苏丹Ⅲ染液
(4)肝脏研磨液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分析:1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
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
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
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3 .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等,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活性丧失。
(1)
为了便于观察染色体,可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2)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
(3)
若要鉴定组织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使用苏丹Ⅲ染液,观察到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4)
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是产生的气泡速率,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
(5)
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13、答案:萨姆纳蛋白质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