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鲁人版高二语文选修《当代小说选读》教师用书:第3单元 5 红旗谱(节选)(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红旗谱(节选)
本课话题——英雄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这天晚上,滹沱河里的水静静流着。
锁井大街上死气沉沉,寂寞得厉害,早早没了一个人、一点声音。
人们把门关得紧紧,点上灯,坐在屋子里沉默着,悄悄谈论,揣摩着事情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时代里,朱老巩是人们眼里的英雄,他拼了一场命,并没有保护下这座古钟,争回这口气来。
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再不敢抬起头来了!
【点评】朱老巩是一位誓死护钟的大英雄,虽然护钟未能成功,但他的名字已经镌刻在锁井镇的史志上,他将永远被四十八村的村民所铭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
——北史
2.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
——克劳塞维茨
3.战胜自己,远比在沙场战胜数千个敌人,更有资格称为英雄。
——《法句经》
4.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
——贝多芬
5.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
——赫·斯宾塞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滹.
沱河(Hū) 釉.子(yòu) 紫黝.黝(yǒu) 蘸.
上(zhàn) 窗棂.(líng) 胡髭.(z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脯⎩⎨⎧ (pú)胸脯(fǔ)果脯
(2)捋⎩⎨⎧ (lǚ)捋胡子(luō)捋桑叶 (3)翘⎩⎨⎧ (qiào )翘尾巴(qiá
o )翘首 (4)抹⎩⎨⎧
(mā)抹布(mǒ)抹黑(mò)抹墙 2.语境辨析法
(5)面对多样化的市场要求,研发人员直言众口难调.
(tiáo),只能去扎扎实实地做市场调.
(diào)研了。
(6)朱老巩意识到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后,着.(zhuó)实气炸了肺,眼睁睁地看着.(zhe)严老尚,倒在了地上。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guàn (罐)子huān (獾)猪
(2)⎩⎨⎧ 抖sǒu (擞)渊sǒu (薮) (3)⎩⎨⎧ zèng (锃)亮chěng (逞)能 (4)⎩⎨⎧ yòu (釉)质远xiù
(岫)yóu (柚)木
(5)⎩⎨⎧ 裤dān ɡ(裆)
饼chēn ɡ(铛)
dàn ɡ(档)案
(6)⎩⎨⎧ biāo (膘)肥piāo (缥)缈piāo (慓)悍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细密·细致 “细密”可形容质地;又指在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时仔细周全。
“细致”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粗犷又细致(细密/细致)的手工编织花纹,是民族风和都市感的又一次完美碰撞。
②龙胜英也正是用这细密(细密/细致)的针脚,绣出了自己那甜美的生活。
2.商榷·商量 两者都是形容词。
“商榷”有商量、讨论的意思。
比较正式和书面的语言,词义较为坚决、果断。
“商量”是指估计、估量。
指在某件事情上还有重新调整和协商的可能,词义较为柔和,具有强调平等处理事件的含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白洁三个小姑娘正商量(商榷/商量)着怎样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已经主动向她们伸出手,说:“大学毕业后,你们年轻人进入社会,知识要经得起工作的考验。
”
②笔者认为,此建议的初衷是毋庸置疑的,但随机抽取代理机构的做法值得商榷(商榷/商量)。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车厢内,一只倒置的矿泉水瓶居然纹丝不动....。
(√) 请说明理由:
“纹丝不动”,指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根据语境信息“300公
里”“倒置”“居然”,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2)穆里尼奥面对皇马进球反应极度冷淡,但对球员的低级失误以及裁判的判
罚暴跳如雷
....。
(√)
请说明理由:
“暴跳如雷”,指急怒叫跳,像打雷一样猛烈。
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根据语境信息“冷淡”“但”,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3)对此,吉马良斯早就有所表态,并不是每一个俱乐部都能如此财大气粗
....,与其羡慕别人,还不如提高自己。
(√)
请说明理由:
“财大气粗”,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根据语境信息“与其”“不如”,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4)警察耐住性子教导“奔驰妇”,但她却恼羞成怒
....,大骂警察。
(×) 请说明理由:
“恼羞成怒”,指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根据语境信息“耐住性子教导”,可知语境中的“奔驰妇”并非害羞,是无视法律的一种表现。
不符合语境。
(5)人们衷心希望,中美之间正常的人文交流切勿节外生枝
....。
(√) 请说明理由:
“节外生枝”,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根据语境信息“衷心”“切勿”,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农民英雄的塑造者——梁斌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
1957年,梁斌经过二十余年的酝酿和探索,成功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旗谱》。
作品问世,宛如平地一声春雷震动文坛,很快被改编成电影。
《红旗谱》先后几十次印刷,印数高达500余万册。
随后出版的《播火记》《烽烟图》也达到相当高的印数,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界与出版界十分罕见的现象。
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大贵、运涛等农民运动的骨干和贵他娘、涛他娘、春兰等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一时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作品影响到了海外,在世界文坛赢得很高的声誉。
《红旗谱》等三部作品被人们誉为“折射时代风云的一面镜子”。
[探背景]
《红旗谱》是梁斌1957年写成的长篇小说。
作为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作品,突出阶级斗争的主题。
小说主要以冀中平原滹沱河畔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故事的基本情节展开,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依托,通过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刻画人物,艺术地概括那个风云四起的时代。
本课选自小说《红旗谱》的开头部分。
小说由此揭开朱、严两家农民同恶霸地主冯家的血海深仇,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朱老巩护钟只是小说的“楔子”,它和稍后描写的朱老明“对簿公堂”,既表现了农民与地主势不两立的阶级冲突,更揭示了老一代农民传统的斗争方式的局限,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无论是赤膊上阵,还是进行所谓的合法斗争,中国农民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滹沱河畔四十八亩的公地,由千里堤上的大钟铸契文为证。
地主冯兰池想毁钟占地,被农民朱老巩阻止。
冯兰池设计“调虎离山”,砸毁大钟,朱老巩怒愤而死。
[文脉·梳理]
⎩⎪⎪⎪⎪⎨⎪⎪⎪⎪⎧ 开端
(1)平地惊雷 ↓发展 (2~65)
誓死护钟,河堤争锋 ↓回缓 (66~69)出面调解
↓
高潮
(70~74) ① ↓结局 (75~85) 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调虎离山 ②饮恨遗嘱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4~2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
二、阅读课文第42~6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析作者写锁井镇的父老乡亲这一场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老乡亲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于地主的剥削,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阶级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也正是他们的袖手旁观,衬托了朱老巩的勇敢和无畏的精神,彰显了敌对实力的强大和父老乡亲麻木不仁的社会氛围,为斗争涂上了失败的灰色。
3.分析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1)朱老巩二话不说,叉开巴掌,劈脖子盖脸打
......过去,说:“去你娘的!”一巴掌把铜匠打了个大骨碌子,滚.在地上。
(2)朱老巩看见冯兰池骂骂咧咧走了来,把两条胳膊一绷.,拍.起胸膛说:“我朱老巩就敢!”
(3)这时,他横.起眉棱下了决心。
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
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总.了个搪扭儿。
他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晃着冯兰池的眼睛。
张开大嘴喊.着:“大铜钟,是四十八村的,今天谁敢捅它一手指头,这片铡刀就是他的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些加点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动词,通过朱老巩的行动和言语,表现朱老巩豪迈、勇敢的斗争精神。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把辫子盘在帽盔上……),交代社会背景。
(2)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朱老巩反问了一句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挖苦咱庄稼人。
”),交代
社会背景。
(3)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
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
5.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
(1)朱老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老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全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冯兰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老巩:疾恶如仇、正气凛然、有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不仅有农民朴实勇敢的特点,还有农民英雄传奇般的色彩;严老尚:蛮横无赖;朱全富:善良老实又胆小怕事;冯兰池:凶恶阴险。
[话题·互动]
话题: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你认为朱老巩为了一口钟而死值得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甲:值得。
作者想用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主人公的正义性,激起群众的仇恨,划分明晰的阶级立场,表达革命意图。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动作描写
本文塑造了一个疾恶如仇、正气凛然、有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的农民英雄形象。
作者用“劈脖子盖脸打”“拍起胸膛”“举起铡刀”等一系列动词描摹朱老
巩,对塑造朱老巩的形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动作描写这一手法作出具体的阐释。
2.写法指导
动作描写“三要点”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作动作描写。
其作用为: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人物。
对自己所要描写或塑造的人物要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其学识、身份、性格等信息,以便准确地对人物进行描摹。
(2)勾画情景。
要勾画人物出现的情景或场景,要清楚在这个场景或情景之中表达人物的何种性格。
(3)准确表达。
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人物的特点,在这个情景之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描摹人物的动作,以表达人物的心理、性格、情感等。
3.迁移应用
请以“感动”为题,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例文】
过了一会儿,老爸便抱了一些苹果兴冲冲地跑来。
他把苹果从车窗一个一个递给我,看着老爸那染霜的白发,我不禁一颤,最后一个苹果没接住,掉在地上。
老爸赶忙弯腰去捡,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老爸慌忙把沾有泥土的苹果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又递给了我。
车开动了,老爸在车窗外挥动着手,着急地喊:“那只苹果,你别吃,还没擦干净……别忘了到校给家里写信。
”我的热泪涌了出来,滴在手上,也滴到了那个还沾有泥土的苹果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大凡有大志者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梁斌先生为革命事业、为文学艺术所具有的器识和实践,正如以上名言所讲,直面无愧。
艾青有诗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正是梁斌先生艺术生命的真实写照,是他使命感、责任感之投向所在。
梁斌先生以红色革命者之忠诚笃实,让红色史迹光芒永恒。
【应用角度】“忠诚”“器识”“责任”等。
2.精彩应用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佳作·领悟]
杏花春雨忆梁斌
今年是杰出的人民作家梁斌诞辰92周年。
梁老不仅以长篇小说《红旗谱》等不朽著作驰名文坛,而且是一位风格独具的书画家。
据著名作家宋安娜在其新著《解读梁斌》中记载:“梁老一生创作了8 000多幅书画作品,3 000多幅毁于‘文革’之火,余下的5 000多幅,大部分藏于民间,散见于故友新朋、普通民众手中。
”
梁老的画被定位为“新文人画”。
他的绘画作品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都大气磅礴,意象凝重。
在他生前,我经常去拜访他,也常在画室静静地看他作画。
他作画就如同写文章一样,先打好腹稿,然后站在案前,蘸饱了笔墨,端详着宣纸,蓦地重重一笔,意饱神足。
那充满希望的目光,那紧闭的嘴巴,那精气神儿,分明是“我写我浩然之气”。
1986年春节过后,我去拜访他。
他在画室中正新春试笔,格外高兴。
我看着他画完了两幅水墨画,一幅清水荷叶,一幅冬梅吐艳。
特别是那幅梅,一竖梅干顶天立地,稀疏的枝丫上点缀着数朵梅花。
他在画面上题字:“放笔为直杆,未为梅正宗”,他笑着对我说:“这不是正宗画法,游戏之作也!”传统画梅多为曲干,而梁老则以直干画之,虽系游戏之作,足可洞见他的独创精神。
他画完两幅还意犹未尽,又挥毫画一幅“三荷图”。
只见他,匆匆几笔,一荷叶,一芙蓉,一莲蓬便脱颖而出,令人拍手称奇。
梁老的书斋里挂满了他的大写意画,诸如:雨过山林、高山流水、秋实累累、碧波仙子等。
他最喜欢画荷,他说:“荷,出于污泥而不染,合我的心气儿。
”他也时常画梅,他把梅视为“百花之魁”。
1978年我就曾为梁老画的梅配诗,征得梁老同意发表在《南开文艺》报上。
诗云:霜天空自寒/梅在雪中笑/莫道阵阵朔风紧/春在枝上闹/花好日更红/老树催新苗/同怀一颗爱梅心/燕落笔端叫。
梁老的书画作品时常有人求,我也曾领过不少人到他的书斋求字。
但我自己却不好意思张口向梁老求字。
有时他写的一张字嫌不好,要丢弃,我忙说:“梁老,这幅送给我!”他冲我笑笑,便送给了我,因为我是他的学生,对外人则送写得最好的。
尽管他时常作画,画作也经常送人,但我从来不张口索画。
也因之成了我的终身遗憾——身为梁老的学生,都没能收藏老师的一张绘画作品。
2004年,北辰区宜兴镇的几位喜好书画的朋友邀我聚会。
其中曾任过宜兴埠镇文化站站长的韩世炎对我说:“我送你一件礼物!”我忙问:“什么礼物?”几位朋友异口同声地说:“给你一个意外惊喜!”我更感到神秘莫测。
当他抖开一幅画卷递给我时,我果然惊喜万分。
“梁老的画!”我几乎要跳起来。
这是一幅大斗方,画着巨大的墨色芭蕉,芭蕉上方是几枝着色桃花,题字是“杏花春雨江南”。
有落款,有印章,就是没有时间。
我问老韩:“这幅画哪来的?”他说:“朋友送我的,我觉得你保留比我保留更有价值,所以我转送给你。
”梁老这幅画是何时作的呢?我推断,此画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
望着这幅画,我们似乎听到了雨打芭蕉,看到了江南美景,老师的音容笑貌也如在眼前。
我终于收藏了老师的一幅绘画作品,这可能是老师冥冥之中知道学生的遗憾,
令友人满足了我的心愿。
我感谢宜兴埠镇的朋友,也永远铭记老师的教诲:“做一个正直的人。
”
1.学拟题
巧妙引入“杏花”和“春雨”的意象,铺设了诗意的氛围;一个“忆”字明确了文题,也饱含了对梁斌的感情。
2.悟开头
文章开篇简洁利索,直接明确作文的由来,并高度评价了梁斌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崇高的地位。
3.学说明方法
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8 000、3 000、5 000等数字充分展现了梁斌丰硕的文学创作成果。
[语言运用层]
1.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腐败不仅仅存在“有权者”身上,应做到“发现一点,寻及全面”,加大区域性、行业性排查力度,将反腐工作横向扩面,纵深推进,反腐不可________。
②中华建筑报记者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采访时发现,这里刚刚才处理的两所学校违法占地案件并非“利器所向”的干净利落,而是________似的“避重就轻”。
③不能不看到,今天的一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做群众工作,到基层调研也是________,根本沉不下去,潜不下心;还有的人在心不在,干不了多久就想挪地方。
A.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B.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C.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D.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解析】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蜻蜓点水:比喻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
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强调对待事物太匆忙,不细致。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B.作为全国首家自闭症音乐康复中心,为自闭症儿童开设了音乐治疗课程,运用与音乐相关的手段,帮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C.通过节能、减排等治理环境的一系列措施,北京的天空会变得更蓝,蓝天不会仅存于冬奥会期间,而是会长期地持续下去。
D.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不是看立法,而是看法律的实施,不是看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而是看司法部门的执法严格。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B 项,主语成分缺失,应删去介词“作为”。
D项,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执法严格”改为“执法的情况”。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连续几个月埋首于砖块般的典籍中之后,________,我知道,这是不同于案头年龄的另一种年龄在捣乱了。
A.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随之而来,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B.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
C.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随之而来
D.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解析】从事理的逻辑来分析,“几个月埋首于……之后”,自然就难以忍受,原因是“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就想释放自己,最后对这一情况进行总结。
【答案】 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对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个仓库,__①__。
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__②__,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
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__③__,一些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农业上常用灌溉法来防治虫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前后语境,第①空格处应该是说这个“仓库”的作用,即“能够储存植物生存必需的营养和水分”;第②个空格后说“都对植物不利”,空格前面已经列举了“水分太少”一种情况,很明显还得有“水分太多”的一种情况,所以第②空格应填“水分太多又导致涝害”;语段最后一句说用水来防治虫害,结合语境,第③空格处应该填让动物缺氧死亡的方法。
【答案】①能够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和水分②水分太多又导致涝害③当土壤中水分过多、通气状况差时
5.下面是某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教学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首先要清楚这是一幅双线交互结构图,然后按照学生和教师两个方向进行表述和说明,总的叙述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分“教师录制视频上传”和“学生在家观看学习”两个阶段,“学生完成训练”再到“教师
查阅作业”,最后生成“课堂展示师生探讨释疑”的结果。
【答案】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至校园网。
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并独立完成训练题,提出看法,做好笔记。
课前教师查阅学生的作业、笔记。
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探讨释疑。
6.请用亲切活泼的口吻为联合国组织拟写一则招聘启事,不超过100字。
联合国官方微博7月13日公布了招聘联合国青年专业人员(联合国国际公务员)的消息,报名条件如下:报考者一般要求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能够流利地用英语或者法语交流,必须在招考当年的年底之前未满32岁。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报考者所属的国家必须是参加这次考试的项目计划国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的能力。
拟写时,要注意使用亲切活泼的口吻,因此可从第二人称的角度来写,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根据所给招聘启事,必须明确招聘条件:学历要求,外语要求,年龄要求,报考者所属的国家必须符合要求。
这些要点都不能遗漏。
【答案】示例:青年朋友!你想来联合国工作吗?只要你所属的国家是参加这次考试的项目计划国之一,而你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2岁以下,能讲流利的英语或法语,并且通过考试的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阅读提升层]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地一声雷,震动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
那时小虎子才十几岁,听说镇上人们为这座古钟议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
宅院后头,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堤,是千里堤。
堤上有座河神庙,庙台上有两棵古柏树。
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矗立在地上,有两人高。
伸拳一敲,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