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对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具有的现实 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表明,凯勒教学系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凯特的教学效 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
2、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调查表明,学生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之中,相比传统教学方法 ,更多的学生都倾向于个人化教学系统。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学习自定学习速度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时间安排 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凯勒主张学生的学 习速度应由学生自行决定。凯勒对学生自定学习速 度的唯一要求是学生在最后都应达到预期的掌握目 标。
3、教师用少量几次讲课来激励学生
凯勒认为,教师少量几次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这种 类型的讲课也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会。
? 60年代布卢姆 提出的见解对凯勒的教学理论也产生了 很
大的影响。
3、个人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1937年“个人化教学中心”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凯勒个 人化教学系统研究与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凯勒的个人化 教学系统模式在高校学校中的应用从小规模的实验已发展 到遍及全美。凯勒教学法应用的学科也越来越广,起先在 心理、物理、工程学科,以后扩大到数学、化学、生物、 社会学等学科。此外,各种类型的学校也纷纷运用这一模 式来进行教学。
PSI强调了教材应分成许多小单元以及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各个单元,多 次测验就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3、都将教材划分成小的学习单元,按逻辑顺序排列学 习单元。
4、都强调要掌握前一个单元才能学习后一 个单元。 5、都要求在每个单元学习后,立即进行测 验,使学生能立即得到反馈并立即矫正错 误。 6、都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强化原理 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凯勒的个别化教学系统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4、使用指导性教材
书面文字资料是主要的教学来源,教师只是辅助者的角色。系统编 制教材是凯勒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提供完备的教材才能指导学 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容易获得成功。
5、安排学生助理
学生助理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其作用: ?按照教师的标准答案,评阅学生的单元测试卷子,
使学生能得到及时反馈; ?帮助那些学习上碰到困难的同学,进行学习辅导
?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基本是一个自学过程。
? (三)、评价过程 单元测试属于形成性评价,此外,学生也要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
?
?
四、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
凯勒的教学理论对大学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教学 模式主要使用与大学程度的教学,但对中小学教学的改革也 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教学方式 学习进度
学生学习教材和指导材 料,以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自己定速
学生使用程序机器或 程序教材学习,以学 生自学为主
学生自己定速
以班级集体教学、 教师讲课为主
教师掌握进度
学习时间 与地点 单元测验
矫正方法
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 间学习
进行个别测验,学生可 以决定何时参加测验
由助理告知学生错误之 处,学生重学原教材, 然后再进行另一次测验
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学习,可不受课程表 的时间安排的约束等。这些主张构成了凯勒教学模式基本框 架的主要依据。
? 50年代末的斯金纳程序教学强调学生依事先精心编制好的程
序来自我学习,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一步一步前进并 进行及时强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等。这些思想成为凯勒 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主要特征
(一)、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五大特征:
1、掌握为指导
凯勒认为,让学生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为 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必须进行若干次形成性测验。学生如能通 过单元测试,便可进行下一轮测验,若不能,说明还未掌握本单 元内容,就要继续进行此轮单元的学习。单元的掌握标准越高, 期望也就越高。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成就。
1968年凯勒应邀在美国心理学会上作了题为“老师,再见!” 的报告,首次阐述了他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主要观点和主 张。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的 形成。
1、个人化教学系统
? 凯勒任教于美国的许多大学。1963年凯勒回到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工作。鉴于当时的教学仍有许多弊端,凯勒力图改 革创新。他接受了强化原理和程序教学原理以及掌握学习 的思想,并试图将这些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学科的教学 上。这样,凯勒开始从事他的计划——个人教学系统( 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 , 简称PSI),也 称“凯勒计划”。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
目录
一、凯勒的简历及其理论的产生 二、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主要特征 三、个人化教学系统模式 四、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
一、凯勒的简历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凯特(Fred. keller)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1913年凯勒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1948年凯勒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杰出研究奖。 1962年凯勒应邀赴巴西,协助巴西大学创建心理学系。 1963年凯勒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1965年凯勒和谢尔曼一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行教学实验。
并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记录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经常向教师报告学
生的学习情况。
(二) 凯特的教学特点与其他教学的异同点
凯特的个人化教学系统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卢姆的 掌握学习的共同之处
1、都明确规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强调学习要学生都达到掌握的标 准。
中小学
大中小学
三、个人化教学系统模式
? (一)、教师的准备过程 1、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激励学生鼓励学生 和帮助学生。 2、教师的任务:(1)选择一门课程的全部教材,(2)将教材 划分为单元并加以系统组织,(3)编写指导教材,(4)编制 多套的测验试题,(5)担任一些讲述、示范和主持讨论,(6) 解答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 3、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确定教什么,怎样教。此外 还要编制单元测验试卷。(详见书本P296)
不固定
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 题,再由学生自己核 对答案,做对了再呈 现下一问题
学生作出反应后,机 器呈现正确答案,立 即告知学生对于错, 学生接受了正确答案 才能学下一问题
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和地点
所有学生在同一时 间内进行形成性测 验
学生应学不同的教 材,教师个别辅导, 然后再进行一次平 行测验
应用对象 大学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PSI)是 一种强调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自 己定速来适应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 学理论。
2、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产生
?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采纳了早期个别化教学的一些原 理、汲取了各种学习心理学理论、参照了多种教学模式而构 建的。
? 二三十年代的 道尔顿制 和文纳卡制 强调学生自学,教师仅
研究表明,凯勒教学系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凯特的教学效 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
2、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调查表明,学生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之中,相比传统教学方法 ,更多的学生都倾向于个人化教学系统。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学习自定学习速度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时间安排 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凯勒主张学生的学 习速度应由学生自行决定。凯勒对学生自定学习速 度的唯一要求是学生在最后都应达到预期的掌握目 标。
3、教师用少量几次讲课来激励学生
凯勒认为,教师少量几次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这种 类型的讲课也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会。
? 60年代布卢姆 提出的见解对凯勒的教学理论也产生了 很
大的影响。
3、个人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1937年“个人化教学中心”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凯勒个 人化教学系统研究与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凯勒的个人化 教学系统模式在高校学校中的应用从小规模的实验已发展 到遍及全美。凯勒教学法应用的学科也越来越广,起先在 心理、物理、工程学科,以后扩大到数学、化学、生物、 社会学等学科。此外,各种类型的学校也纷纷运用这一模 式来进行教学。
PSI强调了教材应分成许多小单元以及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各个单元,多 次测验就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3、都将教材划分成小的学习单元,按逻辑顺序排列学 习单元。
4、都强调要掌握前一个单元才能学习后一 个单元。 5、都要求在每个单元学习后,立即进行测 验,使学生能立即得到反馈并立即矫正错 误。 6、都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强化原理 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凯勒的个别化教学系统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4、使用指导性教材
书面文字资料是主要的教学来源,教师只是辅助者的角色。系统编 制教材是凯勒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提供完备的教材才能指导学 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容易获得成功。
5、安排学生助理
学生助理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其作用: ?按照教师的标准答案,评阅学生的单元测试卷子,
使学生能得到及时反馈; ?帮助那些学习上碰到困难的同学,进行学习辅导
?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基本是一个自学过程。
? (三)、评价过程 单元测试属于形成性评价,此外,学生也要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
?
?
四、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
凯勒的教学理论对大学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教学 模式主要使用与大学程度的教学,但对中小学教学的改革也 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教学方式 学习进度
学生学习教材和指导材 料,以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自己定速
学生使用程序机器或 程序教材学习,以学 生自学为主
学生自己定速
以班级集体教学、 教师讲课为主
教师掌握进度
学习时间 与地点 单元测验
矫正方法
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 间学习
进行个别测验,学生可 以决定何时参加测验
由助理告知学生错误之 处,学生重学原教材, 然后再进行另一次测验
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学习,可不受课程表 的时间安排的约束等。这些主张构成了凯勒教学模式基本框 架的主要依据。
? 50年代末的斯金纳程序教学强调学生依事先精心编制好的程
序来自我学习,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一步一步前进并 进行及时强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等。这些思想成为凯勒 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主要特征
(一)、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五大特征:
1、掌握为指导
凯勒认为,让学生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为 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必须进行若干次形成性测验。学生如能通 过单元测试,便可进行下一轮测验,若不能,说明还未掌握本单 元内容,就要继续进行此轮单元的学习。单元的掌握标准越高, 期望也就越高。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成就。
1968年凯勒应邀在美国心理学会上作了题为“老师,再见!” 的报告,首次阐述了他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主要观点和主 张。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的 形成。
1、个人化教学系统
? 凯勒任教于美国的许多大学。1963年凯勒回到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工作。鉴于当时的教学仍有许多弊端,凯勒力图改 革创新。他接受了强化原理和程序教学原理以及掌握学习 的思想,并试图将这些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学科的教学 上。这样,凯勒开始从事他的计划——个人教学系统( 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 , 简称PSI),也 称“凯勒计划”。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
目录
一、凯勒的简历及其理论的产生 二、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主要特征 三、个人化教学系统模式 四、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
一、凯勒的简历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凯特(Fred. keller)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1913年凯勒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1948年凯勒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杰出研究奖。 1962年凯勒应邀赴巴西,协助巴西大学创建心理学系。 1963年凯勒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1965年凯勒和谢尔曼一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行教学实验。
并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记录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经常向教师报告学
生的学习情况。
(二) 凯特的教学特点与其他教学的异同点
凯特的个人化教学系统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卢姆的 掌握学习的共同之处
1、都明确规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强调学习要学生都达到掌握的标 准。
中小学
大中小学
三、个人化教学系统模式
? (一)、教师的准备过程 1、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激励学生鼓励学生 和帮助学生。 2、教师的任务:(1)选择一门课程的全部教材,(2)将教材 划分为单元并加以系统组织,(3)编写指导教材,(4)编制 多套的测验试题,(5)担任一些讲述、示范和主持讨论,(6) 解答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 3、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确定教什么,怎样教。此外 还要编制单元测验试卷。(详见书本P296)
不固定
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 题,再由学生自己核 对答案,做对了再呈 现下一问题
学生作出反应后,机 器呈现正确答案,立 即告知学生对于错, 学生接受了正确答案 才能学下一问题
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和地点
所有学生在同一时 间内进行形成性测 验
学生应学不同的教 材,教师个别辅导, 然后再进行一次平 行测验
应用对象 大学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PSI)是 一种强调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自 己定速来适应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 学理论。
2、个人化教学系统的产生
?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理论采纳了早期个别化教学的一些原 理、汲取了各种学习心理学理论、参照了多种教学模式而构 建的。
? 二三十年代的 道尔顿制 和文纳卡制 强调学生自学,教师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