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人口与环境(讲解部分)PPT2021届高三新高考地理教师用书(26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③ 死亡率的下降 开始的。 (4)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
可以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 判断。(如下图)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 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2)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 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
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宁溘死以流亡差兮异,余不忍为此态也。
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主要影响因素
八本个文镜 从头荆,轲时主将间画入差面秦异是作准“抱备随在工着怀作里生写,产起抚力,摩水接我着平” 写的他提在高太,子自丹然的环催境促因下素启程的赴作秦用,越及来至到越秦小国,社后会巧用经“济打开因关素节的”的作办用法越“拜来见越”秦大王,最后记叙
考点三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宏观因素 第四段:迫晋退兵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
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①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考点二 人口问题
1.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机会
高考地理
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
知识清单
知识1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① 不断加快 ;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有②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
知识2 人口问题
主要人口问题:人口① 增长过快 、人口② 老龄化 、人口出生③ 性别 比失调 等。
知识3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① 在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原因 (1)“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时期
特点
流向
原因
“二战”前
(2)微观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 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第一课时 九年级同学平时的学习十分紧张,但是他们仍然以满腔的热情参加了本次活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9.2班的节目《我们都是好孩子》 ,请5号参赛班级4年级同学准备。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本文通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与燕国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实际上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强秦同其他诸侯 国之间的矛盾斗争。 作者尤其着力刻画了荆轲这一侠士形象,对这一形象作者持敬仰、歌颂的态度:他反抗强暴、有胆有识、大智大勇、视死如归,是一 个英雄形象。 二、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确: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 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
1125..写用作蛟者龙引嫠年吭妇龄高听差歌箫异,声吟的青诵感壮古受年代来咏突人月出口的箫迁诗声移歌的主,悲召凉要唤与是月幽经亮怨济飞的因行句素的子句:或子舞婚:幽姻诵壑因明之素月潜之蛟;老诗,年,泣人歌孤口窈舟窕之迁之嫠移章妇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18.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青事少的年结局人:口荆迁轲移壮最烈牺可牲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4.本段记叙了太子丹听到樊将军献出头颅的消息之后的悲痛状况,但为了完成赴秦刺杀秦王的大事,也只得承认现实。
2.微闻大鼠量有作农作索村索人(暗口暗地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
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
了刺秦王的壮烈举动及其惊心动魄的场面。对这一复杂的事件,作者不但写得精彩、生动,而且文字十分洗练,有很强的感染力。
军民团结,地鱼域水差深异情,不由论经在济战落争后年地代,区还迁是入和经平济时发期,达我地们区军的爱主民,要民影拥响军因,素军是民团经结济一因家素亲。有请8.2班《十颂红军》。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知能拓展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温馨提示 自然增长率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的,最小时人口也不是最少 的;当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 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③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④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 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探究感悟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曲线图的判读
2.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坐标图通常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其判读的 方法较多,其中判读较简单的一种如下图所示: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A、B、C箭 头。 (2)过图中标出的点(图中的黑点)分别画出与A、B、C三个箭头平行且延 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3)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注意三个构成要素所占比重, 数据和一定为100%)。图中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据依次是:A轴(0— 14岁)约27%;B轴(15—64岁)约46%;C轴(65岁及以上)约27%。 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 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 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 (1)经济因素。 (2)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 体。 (3)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知识拓展 中国人口流动进入以家庭化迁移为主阶段 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 壮年独立流出,接着是夫妻两人流出,然后把孩子接过来,最后将整个家搬 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以家庭化迁移 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欧洲→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
旧大陆→新大陆
非洲→美洲
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
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东南
扩张
亚、美洲
“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 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定居移民(减少)转向外籍 欧等发达国家及② 石油产区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
工人(增多)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 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 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 化社会。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
业发达,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 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②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 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 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③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 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速度;伴随着劳动 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D.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但我们不能为了追赶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只能通过自我探索发展本国的共享经济。 让学生用烛之武的言行来证实这句诗。 1.本段记叙了荆轲入秦前的危急形势:燕国的紧邻赵国已被秦国吞灭,战火已燃至燕国南部边境。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西亚

差异性
(2)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 温馨提示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交通通信、文化教育,以及国家政策、 战争等。其中,③ 经济因素 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婚恋观、生育观等,从而影响人口出生 率的高低,最终影响人口的发展。 (2)外国文化中婚俗、宗教等对人口影响很大。 (3)中国文化对生育观念、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有较大影响。
设问探究 (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分析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 主要因素。 (2)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描述人口流动表现的 主要特点。 (3)说出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
探究流程 (1)由图可知,第一批人口流动特点:男性且以20~40岁的青年劳动力为主→ 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经济因素。 (2)由图可知:第一批青年男性劳动力工作稳定→第二批人口迁移以女性青 年人口为主→为方便照顾老人与小孩→第三批则是0~14岁的儿童,第四批 及以上主要是55岁及以上的老人→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 体。 (3)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时期→人口迁移的规律:人口由经济落后地区迁 往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于城市地 区→主要方向: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探究 统计图(表)背后的秘密——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与分析
实践探究
探究典例 情境设题 2016年10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 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 的18%,相当于每6个人中有1个是流动人口。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 特点越来越突出。中国家庭化迁居寓于世界人口流动浪潮中,不仅具有与 国外家庭迁移相似的共同性,还体现出因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结构性因 素而带来的特殊性。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 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