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章 C 力的分解 课件 (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分解
今兵威已振,势如 破竹,数节之后, 皆迎刃而解,无复 着手处也。
——《晋书·杜预传》
θHale Waihona Puke F力的分解阅读并回答:
一个力可由多少个分力替代?
无数个
力的分解遵循什么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多少种分法?
无数种
如何进行分解才有实际意义?
按照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F
1 F
F
G
仍然把G分解为平行
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
F1
的两个分力
θ
F2
G=10N
小结:
应用力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 2、 由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确定分力方向 3、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
力的分解的实例应用:
1.门锁的锁舌为何在关 门时会自动缩入?
帆船可否逆风而行?
风筝为何可在水平风力 的作用下飞上蓝天?
实例应用: 1.门锁的锁舌为何在关门时会自动缩入?
阻碍门关上
使锁舌缩入
实例应用2:
帆船可否逆风而行?
F平行于帆
帆
F垂直于帆
推动帆船
F风
船前进的方向 F1使船前进
F垂直于帆面
F2使船身倾斜
实例应用3:
风筝为何可在水平风力的 作用下飞上蓝天?
使风筝飞高
F有效风
使风筝飞远
力的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
2
G
实际问题抽象为 物理模型
F1 F2
F
F1=Gsinθ F2=Gcosθ
F1
θ
θ
F2
G
实际问题 抽象为 物理模型
θ
0o
F1=Gsinθ (N) 0 F2=Gcosθ (N) 10
30 o 45 o 60 o 90 o
5.0 7.1 8.7
10
8.7 7.1 5.0
0
如果挡板不垂直
于斜面,我们是否
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将已知 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小结1:
力是可以分解的。 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今兵威已振,势如 破竹,数节之后, 皆迎刃而解,无复 着手处也。
——《晋书·杜预传》
θHale Waihona Puke F力的分解阅读并回答:
一个力可由多少个分力替代?
无数个
力的分解遵循什么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多少种分法?
无数种
如何进行分解才有实际意义?
按照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F
1 F
F
G
仍然把G分解为平行
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
F1
的两个分力
θ
F2
G=10N
小结:
应用力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 2、 由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确定分力方向 3、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
力的分解的实例应用:
1.门锁的锁舌为何在关 门时会自动缩入?
帆船可否逆风而行?
风筝为何可在水平风力 的作用下飞上蓝天?
实例应用: 1.门锁的锁舌为何在关门时会自动缩入?
阻碍门关上
使锁舌缩入
实例应用2:
帆船可否逆风而行?
F平行于帆
帆
F垂直于帆
推动帆船
F风
船前进的方向 F1使船前进
F垂直于帆面
F2使船身倾斜
实例应用3:
风筝为何可在水平风力的 作用下飞上蓝天?
使风筝飞高
F有效风
使风筝飞远
力的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
2
G
实际问题抽象为 物理模型
F1 F2
F
F1=Gsinθ F2=Gcosθ
F1
θ
θ
F2
G
实际问题 抽象为 物理模型
θ
0o
F1=Gsinθ (N) 0 F2=Gcosθ (N) 10
30 o 45 o 60 o 90 o
5.0 7.1 8.7
10
8.7 7.1 5.0
0
如果挡板不垂直
于斜面,我们是否
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将已知 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小结1:
力是可以分解的。 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