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心肾法治疗月经后期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心肾法治疗月经后期临床研究
石瑞香
【摘要】目的本课题研究以王九一教授运用补心汤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为入手点,阐释王教授的中医妇科理论系统,总结其中医理法方药及辨证思维特点,并总结、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及医案.期望能为有效地诊治中医妇科疾病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方法临床选取200例辨证符合阴血不足,心肾不交证的月经后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分别给与加减补心汤、西药人工周期治疗.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中医治疗组(加减补心汤)治疗月经后期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不弱于西医治疗组,而且对全身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月经的调节功能主要靠心、肾、子宫协同作用完成的,辅以冲任的经脉调节和肝脾气血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心肾相交则月经正常;反之,心肾不交,则月经后期甚至闭经.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5(013)018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王九一;交通心肾法;月经后期;临床研究;天王补心丹;妇科
【作者】石瑞香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廊坊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王九一教授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是由国家卫生部评选的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对脾胃病、妇科、儿科、风湿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治疗效果显著。
王九一教授经过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发现,有一部分月经后期患者兼见心阴不足,心肾不交的各种症状,用补心汤加减治疗后,不仅全身症状改善,月经亦随之恢复。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总结出,月经的调节功能主要靠心、肾、子宫协同作用完成的,辅以冲任的经脉调节和肝脾气血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理论。
月经后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月经失调表现,相当于西医的月经稀发,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各种病因相互错杂使该病久治难愈。
月经后期中医治疗方法根据辨证有所不同,王九一教授总结观察其中有一部分月经后期病人证属心血虚,心肾不交所致,临床应用加减补心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升月经后期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200例辨证为心血虚,心肾不交的月经后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月经后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经过中医辨证为心血虚,心肾不交型月经后期,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纳入标准符合心血暗耗,阴虚血少证的月经后期诊断标准者;用脑过度,思虑偏多的女性,如考前学生、工作压力大的职业女性、平素性格谨慎,考虑事情很多的女性等;年龄在15~49岁之间的女性;近3个月未使用激素治疗者。
病例排除标准:妊娠患者;近3个月使用激素治疗者;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过敏体质者;依从性不良者。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加减天王补心丹治疗。
基本药物组成:柏子仁15 g,炒酸枣仁15 g,麦冬10 g,天冬10 g,生地黄15 g,当归15 g,丹参30 g,玄参15 g,红参10 g(先煎),桔梗10 g,茯苓30 g,香附15 g,怀牛膝15 g,郁金10 g,阴虚火旺者加连翘15 g、栀子15 g。
煎服法:加凉水浸泡30分
钟,自动煎药机设定武火20分钟,文火40分钟,每剂药煎取2袋,每袋200 m l。
每次服1袋,每日服2次,饭前1小时服药。
30天为一个疗程。
开始服药时间以病人就诊时间为准。
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
停药后3个月随访。
对照组:西药人工周期疗法。
用法用量: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1mg(1片),日1次,用水饭后吞服,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连服21天停药,再补佳乐服到
14天时,加用黄体酮胶囊,每次2粒,每日1次,睡前服,连服7天,与补佳乐同时停药。
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时间3个月。
停药3个月随访。
1.4 观察指标主要症状:月经周期时间。
全身症状:心悸、失眠、潮热心烦、手足心热、或口舌生疮、心悸失眠、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查测肝肾功能、血常规。
1.5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月经后期的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治疗后月经周期正常,能维持三个月经周期以上;次症逐渐消失。
有效:月经周期虽未恢复正常,但较前周期缩短;次症减轻或消失。
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及次症均无改变。
经过统计学处理,中西医治疗组月经周期的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1,无明显差异。
两组治愈率与好转率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显著。
全身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中,采用t检验,P<0.01,差异显著。
中西医两组治疗月经周期改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月经周期的治愈率差异显著,西医治疗组治愈率优于中药治疗组。
全身症状的治愈缓解情况是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总体来看,中医治疗组缓解全身症状较快,月经周期逐渐缩短,在临床观察结束时仍未完全恢复正常较多;西医治疗组的疗效是月经周期恢复较快,而对于全身症状的缓解帮助不大。
因此,综合分析两组疗效,中医治疗组(加减补心汤)治疗月经后期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不弱于西医治疗组,而且对全身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月经后期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经期不来”。
相当于
西医的月经稀发。
如伴有月经量少,常可导致闭经。
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各种病因相互错杂使该病久治难愈。
古代医家认为月经后期有虚实之别,虚者有脾虚、肾虚、肝血虚、气血亏虚、阴血不足以及阳虚内寒;实者有肝郁气滞血瘀、痰湿壅滞以及寒凝血瘀。
而对于阴血不足导致的月经后期,古代、近现代医家多从肝、脾或血虚、气血两虚入手,少有人从心肾论治本病。
《傅青主女科》[1]论述“种子十法”时,虽提及心肾不交可以导致不孕,却未论述月经后期亦可由心肾不交所致;夏桂成[2]教授提出“心-肾-子宫生殖调节轴”理论,但是却未提到心肾不交对月经后期的影响。
王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当今女性,面临学业、家庭、事业、照顾子女等多重压力,不免劳心思虑过度而影响月经,出现月经后期甚至闭经。
王师分析其病机是由于劳心伤神,思虑过多,暗耗阴血,心肾阴虚,心肾不交而见月经后期甚至闭经。
王师明确提出心肾不交可以导致月经后期甚至闭经,并提出治法:滋阴养血,交通心肾,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根据本课题200例疗效观察,同样证实此法疗效肯定,具有可重复性。
王师分析本法取效的理论依据,认为:心者,火也,八卦中的离卦,为君主之官,属手少阴心经,是脏腑经络的主宰者,神明之府概括在内,因为脑为元神之府。
肾者,水也,八卦中的坎卦,为生殖之本,藏精,为天癸之源,阴阳之宅,属足少阴肾经。
胞宫,为女子独有的器官,也是女性生殖的主要脏器,女子“经、带、孕、产”等生理特点均与此有关。
《石室秘录》指出胞宫为“心肾接续之关”胞宫的生理功能与心肾均有直接联系,受心肾的调节。
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作用,心血充足时,在心气的推动下可以下达于胞脉,充于胞宫,参与化生月经的功能。
心主神,肾藏志,心气下通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能推动调节阴阳之间的消长转化为节律运动。
肾藏精,心藏神,精神互依,精能养神,神能
驭精(包括生殖之精)。
而且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髓能养神,心脑为神之所藏处,神能驭精,是以心肾相交,神明清晰,血脉流畅,即可调节月事如常[3]。
反之,心血少,心气虚,心气不能下通于肾,心血不能下达胞脉,充养胞宫,即可导致月经后期甚至闭经。
加减补心汤方中:生地黄,既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又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
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润,有清虚火之效,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
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
人参、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收敛心气、养心阴而安心神,柏子仁养心安神。
以上皆为补心气,宁心安神而设。
桔梗载药上行,以养心;牛膝引血下行以通经,二者一升一降,交通心肾,香附、郁金行气活血,推动血行,使诸药补而不滞。
全方配伍,使阴血足,心肾交,气血流通畅达,月经自然来潮。
案1患者吴某,女,33岁。
2014年1月9日初诊。
主因月经后期2年余来诊。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周期28天,近两年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思虑较多,出现月经衍期,38天至45天一行,带经4天。
末次月经2013年12月28日。
平素失眠多梦,眠浅易醒,心悸,口干,烦躁,耳鸣、腰膝酸软。
纳可,二便如常。
舌红苔少,脉细滑。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证候诊断:阴虚血少,心肾不交。
西医诊断:月经稀发。
治法:养血调经,交通心肾。
处方:柏子仁15 g,炒枣仁(打)15 g,天麦冬各10 g,生地黄20 g,当归6 g,丹参30 g,红参(先煎)10 g,元参15 g,桔梗6 g,泽泻10 g,知母10 g,怀牛膝30 g,川芎6 g,
炒山栀子15 g,砂仁10 g,合欢花45 g,炙甘草6 g。
7付,水煎服,日1付。
复诊:药后月经于1月26日来潮,周期28天,睡眠渐安,心悸渐平,腰酸稍好,因吃中药不方便,改服天王补心丸。
电话追访告知,连服2月余天王补心丸,睡
眠已安,月经正常行经3个月。
案2患者赵某,女,46岁。
2014年10月9日初诊。
主因月经后期、量少半年余
来诊。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周期28天,近半年出现月经衍期,2~3
月一行,带经4天,量少。
末次月经2014年8月28日。
家中老人生病,患者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老人,自感心力憔悴,失眠多梦,眠浅易醒,心悸,口干,烦躁,耳鸣、腰膝酸软,近两周还有潮热汗出,心烦易怒,纳可,二便如常。
舌红苔少,脉细滑。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证候诊断:阴虚血少,心肾不交。
西医诊断:月经稀发。
治法:养血调经,交通心肾。
处方:柏仁15 g,炒枣仁(打)15 g,
天麦冬各10 g,生地黄20 g,当归6 g,丹参30 g,红参(先煎)10 g,元参
15 g,桔梗6 g,百合30 g,连翘15 g,怀牛膝30 g,郁金10 g,炒山栀15 g,砂仁10 g,香附15 g,炙甘草6 g。
7付,水煎服,日1付。
复诊:药后潮热汗出、心烦易怒症状消失,带下清稀,小腹偏坠,睡眠好转。
守方继进1个月,月
经于11月2日来潮,经量稍增,睡眠渐安,心悸渐平,腰酸稍好,又用上方随证加减,连服3个月,月经行经2次,周期分别为45天和38天,月经周期逐渐恢复,经量亦较前明显增加。
因家中老人住院,自行停药。
2015年5月来院复查,告知月经已经恢复正常。
上述两个医案皆是笔者临床研究中的典型医案,二者或因工作压力或因生活琐事,均思虑较多,耗伤阴血,出现月经后期、心悸、失眠,医案2患者甚至出现更年
期症状,经过交通心肾法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可见心、肾对月经周期具有调节作用,临床验证王师理论的正确性。
【相关文献】
[1]谢萍,余晓颖,高雪.《傅青主女科》种子十法之浅析[J].四川中医,2012,5: 21-22.
[2]夏桂成.调节心肾子宫轴促排卵重在癸水[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321-323.
[3]肖承悰.中医妇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