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50米跑教案教学设计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50米跑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一、教学内容
1. 章节内容:第五章“体能训练”,第三节“短跑”。
2. 详细内容:50米跑技巧、起跑、途中跑、冲刺跑、呼吸调整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50米跑的基本技巧,提高短跑成绩。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兴趣。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的技巧掌握。
2. 教学重点:呼吸调整、动作协调、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口哨、计时器、标志桶。
2.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毛巾。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校园运动会50米跑比赛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比赛场景,
激发学生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5分钟)
(1)起跑:蹲下,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距起跑线约一脚长,
后脚距前脚约半脚长。
(2)途中跑:身体保持前倾,步频快,步幅适中。
(3)冲刺跑:全力冲刺,尽量提高速度。
(4)呼吸调整: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呼吸方式。
3. 分组练习(10分钟)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的练习。
4. 例题讲解(5分钟)
以实际比赛为例,讲解50米跑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5分钟)
学生进行50米跑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主题:50米跑技巧
2. 内容:
起跑:蹲下,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距起跑线约一脚长,后脚距前脚约半脚长。
途中跑:身体保持前倾,步频快,步幅适中。
冲刺跑:全力冲刺,尽量提高速度。
呼吸调整: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呼吸方式。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2)制定一个为期两周的50米跑训练计划。
2. 答案:
(1)起跑、途中跑、冲刺跑技巧。
(2)个人训练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基本掌握了50米跑的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起跑和呼吸调整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运动会50米跑比赛。
(2)邀请专业教练进行50米跑技巧讲座。
(3)开展家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50米跑训练。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的技巧掌握。
2. 教学重点:呼吸调整、动作协调、节奏感。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4. 作业设计:作业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一、起跑、途中跑、冲刺跑技巧的掌握
1. 起跑技巧:
学生需掌握起跑姿势的正确性,确保起跑时身体稳定性。
强调起跑动作的协调性,包括脚部力量与手臂摆动的配合。
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起跑节奏。
2. 途中跑技巧:
教学过程中,强调身体前倾,保持低重心,提高步频。
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步幅,避免过大或过小。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在途中跑过程中保持稳定。
3. 冲刺跑技巧:
强调冲刺阶段全力以赴,发挥最大速度。
教授学生如何在冲刺阶段调整呼吸,保持体力。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冲刺能力。
二、呼吸调整、动作协调、节奏感
1. 呼吸调整:
教授学生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呼吸方式,以保持肺部氧气供应。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呼吸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呼吸方法。
鼓励学生在训练中尝试不同的呼吸节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
2. 动作协调:
教学过程中,强调手臂摆动与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
通过示范、模仿、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协调方式。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 节奏感: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音乐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找到跑步的节奏感。
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节奏感。
三、分组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1. 合理分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技能水平,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均衡发展。
在分组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练习指导:
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练习计划。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动作、呼吸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四、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1. 针对性:
作业内容需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作业计划。
2. 实践性:
鼓励学生制定训练计划,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运动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语言要简练、清晰,语调要富有激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技能讲解与示范、分组练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
2. 在分组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校园运动会50米跑比赛的录像,让学生置身于比赛场景中,激发学习兴趣。
2. 通过情景导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案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实践情景引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技能上有所提高。
二、改进之处
1. 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在分组练习环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后续教学计划
1.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 定期组织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反思,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体育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