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压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实际摆放砖块使学生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14.1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3.单位:Pa 1N/m2=1Pa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 .公式: P=F/S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交流方面,表现比较好。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在实验探究上花费的时间多些,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练习少些,下节课应进行一些计算练习
物理学科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中学曲广明
课题
压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研点评:
在本节课中,充满活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充分体现。在整节课中,教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均由学生完成,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辅助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得到充分的调动,整节课他们都在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
重点
压强的概念
教学
难点
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
关键
做好探究实验和理解好压强公式
教学
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长方体木快,重物,橡皮泥,砖块,图钉,海绵等。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预备
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3.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1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根据桌上的器材分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在设计实验之前,教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
(1)研究一个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经常用什么方法?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或减小)
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利用身边的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展示本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
概念
教学
引入压强的概念
1甲物体重100N,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5m2乙物体重200N,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25m2哪一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大呢?
(1)提问: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
(2)请一名学生上前表演。得出结论。
多媒体显示: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3)指出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
通过动手动脑“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生估测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从而引出增大或减小压强。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巩固
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
找来三块砖讲桌的左侧放一块,右侧放两块,怎样摆放才能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2.课后调查;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并写成调查报告。
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教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
实现思维的碰撞
(3)如何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验。请三至四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4)分组进行实验
A图钉和一端销尖的铅笔
B长方体木快,海绵,勾码(200g)
C橡皮泥,砖块
(5)分析论证
展示部分小组实验,交流小组结论。
借助多媒体演示情景,
提出问题。层层引导、步步深入。
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化比值法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
学生比较陌生单位,因此需要加以强调。
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和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

运用
1.估测自己站立和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估测、突破难点)学习简单的压强计算得出的结果相互交流各自对地面的压强
2.如何增大和减少压强
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无限的增大压强。)
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为本节压强公式计算做铺垫,同时区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情境
引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
1.骆驼在沙滩上行走;
2.火车在铁轨上行使;
3.人在雪地上行走时留下深浅不同的脚印;
4.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能提哪些问题?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教师提出:“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深有的浅?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板书: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F ——压力(N)
3.公式: P= ——
S ——受力面积(m2)
4.单位: Pa1Pa= 1N/m2
5.例题:一个质量是50㎏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0cm2,求它对水平面的压强是多少?
结合探究过程,根据左边提出的问题引出压强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