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在儿童保健中 的 应用
1
一、中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理据
(一)禀赋先天生,脾胃后天成
儿童先天基础源于父母的肾气,后天生长发育源 于自身的脾胃。
肾—膀胱:
仓库 封藏精华
脾—胃:运化 精微及水湿
肝—胆:疏畅道路
有动力
通调排泄
心—小肠 (血)
肺—大肠 (气)
排泄糟粕
2
(二)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 , 运化水湿,主四肢;主肌肉;主思维;其华在唇,
克
实15克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16
六、日常保健食疗方
1)健脾助长
汤 太子参5 谷芽10 麦芽10 鸡肾(出水)2个
克 蜜枣1个 克
克
。
2)热滞
汤 太子参5克 火炭母10克 布渣叶10克 鸡内金3
克
无花果2个 鸡肾(出水) 2个。
3)湿滞汤
太子参5克 扁豆10克 木棉花10克 云苓10
是人 体营养来源的重要载体。
大脑
肺—大肠(气)
(生长发育)
肾—膀胱 仓库
心—小肠 (血)
肝—胆(道路)
脾—胃(运化)
3
(三)中医儿科生理、病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4、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5、后天Βιβλιοθήκη 本,气血生化,依靠脾胃。4
消化 吸收
12
(五)积 滞 质
定义:有脾胃积滞症状。 表现:形体偏瘦,积滞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引
起形体消瘦的一系列积滞症状:食欲不振,饮食量较少, 饮食不慎则觉明显不适。面色苍白或萎黄,有时可见吐乳 或酸馊食物残渣,腹部胀满,大便不调,酸臭或便秘,或 夹有食物残渣,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厚,脉细。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调理方法:健脾消滞。 方药:小儿积滞汤——太子参10g、白术10g、云苓10g、 甘 草3g、独脚金5g,象牙丝5g、白芍3g、鸡内金3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9
(二)脾 虚 质
定义:出现脾胃虚弱的主要证状 。 表现:经常出现食欲不佳,进食后消化不好,进食量少,
神疲懒言,哭声较低,身体虚胖,安静少动,面色苍白或 萎黄,自汗乏力,动则汗多,大便溏烂,或夹不消化食物 残渣,每日2-3次,小便量多或正常,舌色淡,舌体胖 有 齿痕,苔薄白,脉细。 生长发育:出现虚胖型的形体。 调理方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 甘 草3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4
(七)异 禀 质
定义: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特异性遗传等因素造成的 一种体质。
表现:遗传性疾病有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异常等; 胎传性疾病为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过敏性疾病因过敏情况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饮食:自我调节能力差,因异禀质特异情况而不同。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因异禀质特异情况而
10
(三)热 滞 质
• 定义:有脾胃热滞症状。 • 表现:口气臭秽,唇红,面色偏红,或有低热,烦躁 多啼, 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热,口臭,口渴 喜冷饮, 大便异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 滑数。
•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 调理方法:清热消滞。
• 方药:小儿热滞汤——太子参10g、白术5g、云苓 10g、甘 草3g、竹茹5g、葫芦茶10g、布渣叶10g、 神曲5g。
不同。可见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肢体缺陷。 调理方法:健脾补肾,补养先天、后天为基础。 方药: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根据临床症状不
同进行加减。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5
五、重视季节特点的保健方法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气候特点 湿气大 暑气重 干燥 寒冷
保健汤
太子参、木 棉花、炒扁 豆煲瘦肉 太子参、莲 叶、冬瓜连 皮煲瘦肉 太子参、石 斛、雪梨煲 瘦肉 太子参、莲 子、茨实煲 瘦肉
克
无花果2个 鸡肾(出水) 2个。
17
4)积滞汤 太子参5克 独脚柑3克
无花果2个 。
象牙丝3克
鸡肾2 个
5)清火除烦汤 麦冬3克 云苓10 克
蜜枣1个 瘦肉(出水)3两。
18
七、穴位按摩保健
1)足三里、迎香点穴 2)四神聪轻按 3)耳廓擦按
19
4)穴位保健方法注意事项 取穴准备 敲击力不宜过重,以舒适为主 坚持每天按压 要剪指甲,防止划伤
•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1
(四)湿 滞 质
定义:出现脾胃湿滞症状。 表现:口气酸臭,食欲差,食量不多,自我调节能力差,
尤其进食湿气重的食物后,感觉明显不适。面色萎黄或晄 白,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眼屎多,厌食油腻,有时呕吐 痰涎,纳呆,有时浮肿,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或 泄泻,小便浑浊、量少或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厚 白腻,脉濡缓。 生长发育:形体虚胖。 调理方法:健脾化湿。 方药:小儿湿滞汤——太子参10g、白术10g、云苓10g、 甘 草3g、绵茵陈10g、扁豆10g、火炭母10g、佩兰5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精气神
脑部 发育
脾胃
整体 发育
增强 抵抗力
学习 能力
补充 先天不足
排毒
5
脾胃水谷之气
气
血
卫外之气
柱
卫外之气
肾阴
肾气
6
二、影响脾胃运化的因素
1、心情——开心、自信、关爱、鼓励,促进消化 2、饮食——健康、规律、控量、均衡,促进吸收 3、睡眠——充足而不懒床,质好而不贪睡 4、环境——通风、采光、整洁、卫生 5、运动——拓展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6、穴位保健——健旺脾胃,培育正气、预防疾病
8
四、各型体质中医保健常用的方法
(一)生 机 旺 盛 质
定义:脾胃健旺。 表现:胃口好,排泄好,睡眠好。毛发 润泽,皮肤柔嫩,面
色红润有光泽,唇色红润,精力充沛,舌体正常,舌淡红, 苔薄白,脉滑或缓。 生长发育:发育正常,身体健壮、匀称、生机勃勃、生长旺 盛。 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刻苦 耐劳。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脾 胃旺盛。 调理:保持调和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3
(六)心 火 偏 旺 质
定义:有心火偏旺症状。 表现:烦躁,哭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便秘等疾病。
面红,心神不宁,多动不安,易兴奋,发脾气,注意力不 集中,挑食,纳差,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入睡难, 睡觉易惊醒,夜间啼哭,踢被子、掀衣服,嘴唇偏红,舌 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生长发育:形体消瘦。 调理方法:清心降火。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10g,甘草3g,淡竹叶10g, 麦 冬5g、通草5g、灯心草5g 。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7
三、重视中医“治未病”理念
(一)健康期 养正气 ——重点看脾胃,学会观察口气、二便、 胃口、皮肤等情况。坚持穴位保健。
(二)疾病早早期 扶正祛邪——胃口差、口臭、烦躁、易哭、皮肤 粗糙,大便不畅。清湿、热、滞气。
(三)疾病早期 及早治疗——胃口极差,口味臭秽,大便异常 或溏或结,大便不畅,皮肤出疹, 脾气暴躁,辨证论治。
3岁以下儿童 3-6岁儿童 频次
太子参5克、木 太子参10克、
棉花10克 炒扁豆10克
木棉花15克 炒扁豆15克
太子参5克、莲 太子参10克、
叶10克
莲叶15克
冬瓜连皮半斤 冬瓜连皮半斤
太子参5克、石 太子参10克、
斛5克、雪梨 石斛10克、雪
1/4个
梨1/3个
太子参5克、莲 太子参10克、
子5克、茨实10 莲子10克、茨
20
八、结束语
我们也将不断实践,探索构建针对儿童不 同中医体质的“治未病”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
发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优势,能够 达到保健在前,预防为主,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 质的目的。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1
1
一、中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理据
(一)禀赋先天生,脾胃后天成
儿童先天基础源于父母的肾气,后天生长发育源 于自身的脾胃。
肾—膀胱:
仓库 封藏精华
脾—胃:运化 精微及水湿
肝—胆:疏畅道路
有动力
通调排泄
心—小肠 (血)
肺—大肠 (气)
排泄糟粕
2
(二)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 , 运化水湿,主四肢;主肌肉;主思维;其华在唇,
克
实15克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每周1 至2次
16
六、日常保健食疗方
1)健脾助长
汤 太子参5 谷芽10 麦芽10 鸡肾(出水)2个
克 蜜枣1个 克
克
。
2)热滞
汤 太子参5克 火炭母10克 布渣叶10克 鸡内金3
克
无花果2个 鸡肾(出水) 2个。
3)湿滞汤
太子参5克 扁豆10克 木棉花10克 云苓10
是人 体营养来源的重要载体。
大脑
肺—大肠(气)
(生长发育)
肾—膀胱 仓库
心—小肠 (血)
肝—胆(道路)
脾—胃(运化)
3
(三)中医儿科生理、病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4、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5、后天Βιβλιοθήκη 本,气血生化,依靠脾胃。4
消化 吸收
12
(五)积 滞 质
定义:有脾胃积滞症状。 表现:形体偏瘦,积滞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引
起形体消瘦的一系列积滞症状:食欲不振,饮食量较少, 饮食不慎则觉明显不适。面色苍白或萎黄,有时可见吐乳 或酸馊食物残渣,腹部胀满,大便不调,酸臭或便秘,或 夹有食物残渣,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厚,脉细。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调理方法:健脾消滞。 方药:小儿积滞汤——太子参10g、白术10g、云苓10g、 甘 草3g、独脚金5g,象牙丝5g、白芍3g、鸡内金3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9
(二)脾 虚 质
定义:出现脾胃虚弱的主要证状 。 表现:经常出现食欲不佳,进食后消化不好,进食量少,
神疲懒言,哭声较低,身体虚胖,安静少动,面色苍白或 萎黄,自汗乏力,动则汗多,大便溏烂,或夹不消化食物 残渣,每日2-3次,小便量多或正常,舌色淡,舌体胖 有 齿痕,苔薄白,脉细。 生长发育:出现虚胖型的形体。 调理方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 甘 草3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4
(七)异 禀 质
定义: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特异性遗传等因素造成的 一种体质。
表现:遗传性疾病有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异常等; 胎传性疾病为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过敏性疾病因过敏情况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饮食:自我调节能力差,因异禀质特异情况而不同。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因异禀质特异情况而
10
(三)热 滞 质
• 定义:有脾胃热滞症状。 • 表现:口气臭秽,唇红,面色偏红,或有低热,烦躁 多啼, 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热,口臭,口渴 喜冷饮, 大便异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 滑数。
•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 调理方法:清热消滞。
• 方药:小儿热滞汤——太子参10g、白术5g、云苓 10g、甘 草3g、竹茹5g、葫芦茶10g、布渣叶10g、 神曲5g。
不同。可见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肢体缺陷。 调理方法:健脾补肾,补养先天、后天为基础。 方药: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根据临床症状不
同进行加减。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5
五、重视季节特点的保健方法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气候特点 湿气大 暑气重 干燥 寒冷
保健汤
太子参、木 棉花、炒扁 豆煲瘦肉 太子参、莲 叶、冬瓜连 皮煲瘦肉 太子参、石 斛、雪梨煲 瘦肉 太子参、莲 子、茨实煲 瘦肉
克
无花果2个 鸡肾(出水) 2个。
17
4)积滞汤 太子参5克 独脚柑3克
无花果2个 。
象牙丝3克
鸡肾2 个
5)清火除烦汤 麦冬3克 云苓10 克
蜜枣1个 瘦肉(出水)3两。
18
七、穴位按摩保健
1)足三里、迎香点穴 2)四神聪轻按 3)耳廓擦按
19
4)穴位保健方法注意事项 取穴准备 敲击力不宜过重,以舒适为主 坚持每天按压 要剪指甲,防止划伤
•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1
(四)湿 滞 质
定义:出现脾胃湿滞症状。 表现:口气酸臭,食欲差,食量不多,自我调节能力差,
尤其进食湿气重的食物后,感觉明显不适。面色萎黄或晄 白,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眼屎多,厌食油腻,有时呕吐 痰涎,纳呆,有时浮肿,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或 泄泻,小便浑浊、量少或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厚 白腻,脉濡缓。 生长发育:形体虚胖。 调理方法:健脾化湿。 方药:小儿湿滞汤——太子参10g、白术10g、云苓10g、 甘 草3g、绵茵陈10g、扁豆10g、火炭母10g、佩兰5g。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精气神
脑部 发育
脾胃
整体 发育
增强 抵抗力
学习 能力
补充 先天不足
排毒
5
脾胃水谷之气
气
血
卫外之气
柱
卫外之气
肾阴
肾气
6
二、影响脾胃运化的因素
1、心情——开心、自信、关爱、鼓励,促进消化 2、饮食——健康、规律、控量、均衡,促进吸收 3、睡眠——充足而不懒床,质好而不贪睡 4、环境——通风、采光、整洁、卫生 5、运动——拓展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6、穴位保健——健旺脾胃,培育正气、预防疾病
8
四、各型体质中医保健常用的方法
(一)生 机 旺 盛 质
定义:脾胃健旺。 表现:胃口好,排泄好,睡眠好。毛发 润泽,皮肤柔嫩,面
色红润有光泽,唇色红润,精力充沛,舌体正常,舌淡红, 苔薄白,脉滑或缓。 生长发育:发育正常,身体健壮、匀称、生机勃勃、生长旺 盛。 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刻苦 耐劳。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脾 胃旺盛。 调理:保持调和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13
(六)心 火 偏 旺 质
定义:有心火偏旺症状。 表现:烦躁,哭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便秘等疾病。
面红,心神不宁,多动不安,易兴奋,发脾气,注意力不 集中,挑食,纳差,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入睡难, 睡觉易惊醒,夜间啼哭,踢被子、掀衣服,嘴唇偏红,舌 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生长发育:形体消瘦。 调理方法:清心降火。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10g,甘草3g,淡竹叶10g, 麦 冬5g、通草5g、灯心草5g 。 穴位保健:足三里、迎香
7
三、重视中医“治未病”理念
(一)健康期 养正气 ——重点看脾胃,学会观察口气、二便、 胃口、皮肤等情况。坚持穴位保健。
(二)疾病早早期 扶正祛邪——胃口差、口臭、烦躁、易哭、皮肤 粗糙,大便不畅。清湿、热、滞气。
(三)疾病早期 及早治疗——胃口极差,口味臭秽,大便异常 或溏或结,大便不畅,皮肤出疹, 脾气暴躁,辨证论治。
3岁以下儿童 3-6岁儿童 频次
太子参5克、木 太子参10克、
棉花10克 炒扁豆10克
木棉花15克 炒扁豆15克
太子参5克、莲 太子参10克、
叶10克
莲叶15克
冬瓜连皮半斤 冬瓜连皮半斤
太子参5克、石 太子参10克、
斛5克、雪梨 石斛10克、雪
1/4个
梨1/3个
太子参5克、莲 太子参10克、
子5克、茨实10 莲子10克、茨
20
八、结束语
我们也将不断实践,探索构建针对儿童不 同中医体质的“治未病”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
发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优势,能够 达到保健在前,预防为主,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 质的目的。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