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文言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月 下旬刊 综述·专著以生为本,让文言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吴宏娟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四分之一,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

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19-02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现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的心得和体会,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侧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美妙境界,深深感受到祖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

以初中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为例,在大致了解全文后,本人通过创设问题引导想象来让学生感受文章内涵。

结合文中的描述,通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文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想像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紧接着提问若然你置身于和平恬静、融洽安宁的桃花源中会怎样做?提出会选择留下来还是回到充满功利性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明作者陶渊明的思想——人们追求与向往的理想社会,正是对当时现实的鲜明对比,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用这样的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步一步诱导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如《岳阳楼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或”字,即“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这两个“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时”的意思,后者是“或许”的意思。

再联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中的“或”与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有的人”的意思。

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

我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

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

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

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

在教学中我也把这些记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力。

换言之,教学金字塔模型是一个系统的干预幼儿问题行为,提升幼儿社会情绪的模型。

它包括一套从下至上的策略,对正常幼儿而言,教师应该与之建立积极响应的关系;对于稍有问题的儿童来说,则进一步需要教师提高具有预防措施的教室环境;对于有中度问题儿童,还需要教师采取教学策略;对于严重的问题儿童,教师需要与相关人员一起,制定集中地个性000化干预措施。

实际上,很多问题儿童都是因为成人和环境的原因导致的,如果幼儿园教师社会情绪教育达到前三级水平,那么需要集中地个性化干预的儿童就会非常少[7]。

三、对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启示
国外学者对幼儿社会情绪教育进行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目前,国外不少幼教学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意识到社会情绪教育必须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重视广泛地开展社会情绪学习项目。

我国学者韦钰院士受到国外社会情绪学习项目的启发,也极为重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情绪教育,其“做中学”项目[8]和“科学教育”[9]理念中从小对学生进行社会情绪教育的小范围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对幼儿园教师社会情绪教育鲜有研究。

而教学金字塔模型致力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情绪发展,预防幼儿问题行为在美国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启示我国幼儿园教师:首先,学习社会情绪教学金字塔模型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将金字塔模型背后的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内化为自身的教育理念。

因为一个人的教育理念会引导他的教育行为,缺乏教育理念必然会导致教育行为缺失。

在社会情绪教育越来越重要,而社会情绪教学金字塔模型在国内几乎是空白的特殊情况下,幼儿园教师更应该主动学习该方面的理论知识。

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一线,造福中国亿万幼儿。

其次,与幼儿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10]。

”如此这般的师幼关系才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开展各项活动。

那么,幼儿社会情绪教育活动也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最后,创设高质量支持性的教室环境。

教室的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光是墙面布置,教室空间结构布置也应该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避免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积累积极的社会情绪。

尤其要注意区角材料数量和区角中幼儿人数的灵活控制,以方便幼儿社会性交往,形成积极的社会情绪。

参考文献:
[1] Damasio A R. 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99, 203~204.
[2] Adolphs R.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human social behavior.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3, 4: 165~178.
[3] 计琳.社会情绪能力影响孩子一生[N].上海教育.
[4] 前溪.14岁男孩杀死1岁半妹妹警示二胎父母[OE/BL]. /yl/rp/2014/08/13/362579.shtml
[5] Diane,ranson.,&AryAnn,emchak.(2011).Toddler Teachers’ Use of Teaching Pyramid Practices. Hammill institute on disability.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30(4) 196 –208.
[6]G l e,D u n l a p.,G a i l,E.J o s e p h.,L i s e,F o x.,L o u i s e. Hemmeter.,&Phillip,S.Strain.(2003).The Teaching Pyramid—A Model for Supporting Social Competence and Preventing Challenging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7] Sugai, G., R.H. Horner, G. Dunlap, M. Hieneman, T.J. Lewis,
C.M.Nelson, T. Scott, C. Liaupsin, W. Sailor, A.P. Turnbull, H.R. Turnbull III,
D. Wickham, B. Wilcox, & M. Ruef. 2000. Applying positive behavioral support and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in schools.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2 (3): 131–43.
[8]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9)—关于学生社会情绪能力培养的学习标准[EB/OL]. http:///weiyu/entry/10054.2014- 05- 18.
[9]科学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EB/OL]. http://bbs.ci123. com/post/68136.html
[10]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7.
19
· ·
综述·专著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月 下旬刊
三、关键字词,言文统一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在文本中找不到课眼,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关键词串联法来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串联起文言字词知识及对课文的分析,从而实现“言文统一”。

比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教学,可以抓住全文的四个关键字:大、独、喜、痴,以此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

围绕“大”字,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可以体现雪之大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句子的过程中落实重点字词,了解白描这种描写方法。

“喜”是作者到湖心亭遇到知音后的直接抒情。

围绕“喜”字,可以让学生分析“喜”的原因、“喜”的语言和动作的表现。

“痴”是舟子回来时对“余”此行的评价。

对“痴”字的理解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引导学生从“痴”字的字典义出发,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理解到作者的行为实在不是因为傻、笨,而是基于自己内心对山水之乐、对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痴迷。

对同一种行为的不同理解,也就造就了代表世俗的“舟子”和超越世俗之外的“余”与“两人”的隔阂,也就成就了课文中的“独”。

“独”不但是作者的实写,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

围绕着这四个关键字讲解,不仅能很好地串联起文章的情节,而且能帮助学生在联系课文情境的情况下落实、理解文言字词,在分析情节中体会作者用词用语之妙,最终体会到事、景、情中的“独”与“痴”。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以点带面,以粒串线,就能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章,主动寻求和思考文言字词的解释、文言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整体性,从而实现“言文共生”的教学目的。

四、熟读成诵,四个结合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可以使人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反复地诵读我国的古代诗歌,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积累可以增强学生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

对文本读多了、读熟了,就可以增进语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意思,掌握好与古诗文相关的语言规律,从而增强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诵读。

在课堂中教师要实施范读和学生仿读以及背诵竞赛,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还能够让初中生在实施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文言文诵读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文言文知识由口到心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

我认为应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 做好四个结合:自读和范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实,才能事半功倍。

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文中的 “使人谓”、“寡人”等的词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秦王对安陵君轻蔑的态度,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读得稍微重一些;“安陵君其许寡人”,则应该体现出秦王的高傲自大和盛气凌人。

总之,只要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

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今后,我还将在课改中去探索、去实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亮丽的一道风景!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薛美英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十方中心学校 福建 龙岩 364301)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20-0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观摩课、评课重点都关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特别是在指导朗读上的方法,更是苦下功夫。

其实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

朗读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对一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一般可以分成三步来完成:(1)正音朗读——初读;(2)理解朗读——细读;(3)感情朗读——美读。

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一下朗读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一、初读:读得对
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初步地读。

这是读好课文的基础阶段。

初读是孩子初步感知教材,所以要求不能过高。

初读最基本的就是能够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念词、咬字吐字、发声训练等。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发音、正音训练外,其余内容,特别是念词训练非常容易被忽视。

“念词”训练就是训练孩子以词为单位进行朗读,而不是以字为单位进行朗读。

许多孩子在朗读时,只会一字一顿地“念字”不会“念词”。

我们应该在词语教学时有意让孩子多读词,并教给学生读词的方法,还要在朗读时教学生“连词读”。

二、细读:读得懂
如课说,初读课文侧重于读得正确,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细读课文,则侧重于读懂课文。

这个阶段主要是理解性的朗读,特别是要理解关键的词、句、段,从而在此基础上读懂全篇。

在这个理解性朗读阶段,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紧抓字词是基础
字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所以,在细读中首先要抓到就是字词的理解。

学生对一个字、词的理解,同他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于有些词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来理解词义。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第二段时,就应该抓住“五彩缤纷”这个词来理解。

这个词的意思是各种颜色繁多交错,非常好看。

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各种花开时的景象,或者看到各色气球的样子,让他们描述一下,再相机出示词语。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理解了这个关键词,学生对全段的意思也就基本明了了。

2、理解句子是关键
朗读时,如果学生对所读的句子理解充分,语感往往会很好。

低年级时,课文中的句子大都比较简单,在训练过程中,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句子所包含的部分:“谁”或“什么”+“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句式:“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

到了高年级阶段就要理解复杂句了。

复杂句的理解是在简单句的基础上。

当学生经过了简单句的训练,对复杂句的理解自然要容易得多。

3、强化感知是升华
理解的更高层次是让学生去感知,通过感知来使学生体会出文章的意思,从而激起学生的情绪,加深他们的内心体验,最终在字里行间理解课文。

要达到强化学生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内心体验的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创设情境。

比如用音乐来渲染,用图片来再现,或者是让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或者提供情境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三、美读:读得美
美读,是对朗读的更高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是更高的要求。

美读的要求是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读出美感,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把这种美感通过自己的朗读传递出去。

要达到美读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朗读时语调、语速的变化技巧
指导学生一些朗读时的技巧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

因为学生在朗读时常出现已经理解了意思但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
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