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周练试题(六)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周练试题(六)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周练试题(六)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
月周练试题〔六〕
〔时间60分钟,共计62分〕
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30分〕
根底检测 1.以下各组句
子中
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
矣 过:错误的 至今治.
强 治:治理 B .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特指合纵 而陛下说.
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 .此非所以..
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以,用来 是以太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 D .却宾客以业.
诸侯 业:使……成就事业 藉寇兵而赍.
盗粮 赍:赏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吾尝跂而.
望矣 B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
益仇 C .然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
轻者在乎人民也 D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以下对本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

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

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题项 1 2 3 4 5 6 7 10 11 12 答案
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中的“五帝〞在《史记》中指黄帝、炎帝、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C.“丹青〞中的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丹青也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用来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

当时平民以黑巾覆头,故名。

5.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作者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奉献的事例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色、乐、珠玉方面,所轻视的却是百姓客卿的话,那么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作者对秦王辞退一切客卿、把兵器和粮食给予盗贼,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结怨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是在帮助敌国,是在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强敌国的实力,会使秦国变弱,使国家陷于危地。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不该驱逐客卿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取人那么不然,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②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③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④然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⑤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
7.《谏逐客书》铺陈秦王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警示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的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述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8.情境式默写。

〔 17分〕
〔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进而提出诘问:“!〞以驳倒“吏议〞。

〔3〕.以人和物作比拟,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挖苦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

〔4〕.《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5〕《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

〔6〕《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

9.翻译句子。

〔每句5分,共计15分〕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高案治李斯。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

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

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罪一矣。

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

罪二矣。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

罪三矣。

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

罪四矣。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

罪五矣。

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罪六矣。

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

罪七矣。

假设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

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

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

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

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假设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0.以下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厚赋天下,不爱其费爱:保护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狱:牢狱
C.榜掠千余,不胜痛掠:拷打 D.逮秦地之狭隘逮:及时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B.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与其中子俱执
C.幸二世之寤而赦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诛灭自己的兄弟自封为皇帝,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成心给自己罗列了七大罪状,以让奏书能够顺利地上报二世,希望二世能觉悟然后赦免他。

D.李斯虽遭受严刑拷打,但仍不顾一切以实情对答,自恃有辩才且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观察他也不改口供,终于获得二世的欢心。

《红楼梦》学习内容
1.请简述贾雨村如何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2.请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3.请简述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4.请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亮相的情节?
5.简述“宝黛初会〞的情景?
1.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上任就遇人命案——两家争买一婢女,贾雨村立刻就要拿人判案。

门子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一份金陵城的“护官符〞,凶手薛蟠是“官符〞中薛家的公子。

贾雨村不顾争买的婢女英莲是早年恩人丧失的女儿,依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2.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絳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归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3.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4.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5.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

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假设蹙〞,便送他“颦颦:’二字。

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答复没有时,宝玉那么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六〕答案
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30分〕
题项 1 2 3 4 5 6 7 10 11 12
1.解析:A 答案 C A D B C C D C D D
项,治,社会安定。

B项,说,同“悦〞,喜欢。

D项,赍,送给、付与。

答案:C
2.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B项,都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用来。

C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D项,副词,却,竟然。

答案:A
3.解析:依据上下文语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以判断即可。

答案:D
4.解析:不是“炎帝〞,应是“颛顼〞。

答案:B
5.解析:“把兵器和粮食给予盗贼〞理解有误,原文是把“秦王辞退一切客卿〞的行为比喻为“藉寇兵而赍盗粮〞。

答案:C
6.答案:C
解析:①“今取人那么不然,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说秦王赢政对待六国客卿的方式,不是原因。

③“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是说明“假设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为引出下文议论效劳的。

④“然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这是批评秦王驱逐客卿,轻视人才。

②⑤⑥三项是从驱逐客卿会给秦国带来危害的角度来分析,全都属于不该驱逐客卿的原因。

7.答案:D
解析:本文的主旨在于劝阻秦王逐客,劝谏时铺陈秦王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把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与用物方面为我所用的态度形成比照,并抓住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指陈利弊。

综合分析,D项最恰当。

8.情境式默写。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客何负于秦哉
〔3〕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4〕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6〕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9.翻译句子。

(1)增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渐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

(2)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舍弃细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显示他的德行。

(3)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别国的音乐适于观听,可以满足耳目的需要吗?10..C A.爱:爱惜。

B.狱:案件。

D.逮:及,至。

11.D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B.代词,这样/代词,他的。

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都是介词,因为。

12.D“李斯……不顾一切以实情对答〞错误,原文是“斯……终不敢更言,辞服〞,意思是“李斯……最终不敢更改口供,认罪屈服〞;“终于获得二世的欢心〞错,原文是“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李斯屈打成招,最终未获得二世的欢心。

【参考译文】
赵高查办惩治李斯。

李斯被捉拿捆绑,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可悲啊!无道的
昏君,怎么能替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

这三位臣子,难道不忠诚吗?然而却不能免于一死,他们尽忠而死,然而效忠的对象错了。

现在我的智慧比不上这三个人,但是二世的无道超过了夏桀、商纣和夫差,我因尽忠而被杀死,是应该的。

况且二世的统治难道不混乱吗!从前诛灭自己的兄弟自立为皇帝,杀害忠臣,重用卑贱之人,修建阿房宫,向天下百姓横征暴敛。

我不是不劝谏,只是他不听我的。

但凡古代圣明的君王,饮食都有节制,〔使用的〕车马器具有定数,宫殿的规模有限度,发布命令、兴办事业,增加费用却无益于百姓获利的就禁止,所以能够长治久安。

现在在兄弟间大行暴逆,不顾及这样做带来的灾祸;迫害杀戮忠臣,不考虑这样做带来的灾祸;大规模修建宫殿,加重天下百姓的赋税,不爱惜钱财:这三件事实施之后,天下人都不听从他。

现在天下已经有一半的人反叛了,但二世的心还没有醒悟,却让赵高辅佐,我一定会看到敌寇攻进咸阳,麋鹿在朝廷的废墟上来来往往。


这个时候二世派赵高查办丞相李斯的案件,定罪名。

赵高惩治李斯,拷打了他一千多下,李斯忍受不了疼痛,自己无辜而服罪。

李斯不自杀的原因是他自负有辩才,有大功,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如果侥幸能够上书陈述自己的冤屈,希望二世能够觉悟然后赦免他。

李斯于是从监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三十多年了。

我到秦国时,秦国的领土还很狭小,先王在位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几十万。

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谨慎地奉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供应他们金银财宝,让他们游说诸侯,暗中修整军队,整治政令教化,使勇猛善战的人为官,使功臣受尊重,提升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因此终于能够胁迫韩国,削弱魏国,击败燕国、赵国,灭掉齐国、楚国,最后吞并六国,俘虏他们的君王,拥立秦王为天子。

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秦国的领土不是不广阔,又向北驱逐胡人、貉人,向南平定百越,来显示秦国的强大。

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尊崇大臣,提升他们的爵位,来稳固他们同皇上的亲密关系。

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建立社稷,修缮宗庙,来显示君主的贤明。

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

更改度量衡器上的刻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公布天下,来树立秦朝的威名。

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

修建道路,兴建游览的地方,来显示君主的志得意满。

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

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以顺遂君主赢得民心的意愿,使百姓都拥戴君主,至死不忘君主的恩德。

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

像我李斯这样做臣子的,所犯的罪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

幸而皇上让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去,赵高让官吏丢掉不上报,说:“囚犯怎么能上书!〞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个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前去审问李斯。

李斯更改口供,把实情告诉这些人,赵高就又让人拷打他。

后来二世派人去观察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和以前一样,最终不敢更改口供,认罪屈服。

判决书呈给皇上,二世快乐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背叛了。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具五刑,论罪在咸阳街市腰斩。

李斯出狱时,与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看着他的次子说:“我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难道还可以吗?〞于是父子二人相对而哭,被诛灭了三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