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合集下载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校: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三中执教人:侯照明联系: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邮政编码:262737电子信箱:houzhaoming885@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43~47页的内容。

(2)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

(3)搜集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认识三种血细胞。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掌握关于血型和输血的知识,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探究,使学生逐步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教学思路: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记忆、读图或者理解问题的方法,目的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图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济南版)复习课件

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济南版)复习课件





红细胞 双面凹的圆饼状
白细胞 圆球状 有细胞核
最大,数目最少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最小
有无细胞核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大小、数量 比白细胞小,数目最多 功 能 运输氧气
能吞噬侵入人体的 病菌
止血和加速凝血
8、红细胞富含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 铁 的蛋白质, 其特性是 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 方容易与氧气分离。 。 9、当 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 时,就会出现贫血症状。 10、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 白细胞 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加。此时血 常规化验单中 白细胞 的测定值将偏高。 11、为什么输血前必须先鉴定血型? 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可能会出现
红细胞凝结成团的现象
12、人的血液可分为四种类型: 。 A型、B型、AB型、O型 13、填表:P47 14、输血时应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 O 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AB 型血的病人原则 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15、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 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可 以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 调节作用 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 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 血器官的 造血 功能。 1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 无偿献血 制度。献血是每个 18--60 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17、P492、4题
所示的部分。其主要成分是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功能。来运输。A
能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的
结构 血小板 存在于图中 C 。 C ( 4)静置一段时间后量筒中B的部分呈 暗红 色,C部分会变成白色。B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3)白细胞
③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
(4)血小板
④防御疾病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2.将新鲜血液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加入柠檬酸钠; (2)用竹签搅动几分钟;
(3)不进行任何处理。静置后均出现淡黄色液体,三种方
法获得的液体名称分别是( )
A.血浆、血清、血清
B.血浆、血浆、血清
C.血清、血浆、血浆
D.血浆、血清、血浆
(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
制度,献血是每个 周
岁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6 、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C)
A、 胆汁
B、 血浆蛋白
C、 血红蛋白 D、 人体内细胞的蛋白质.
7、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C )
我的实验:探究血液的组成
抽取新鲜的血液10毫升, 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 液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 间。
看一看: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白细胞和血小板
想一想:
(白色)
红细胞
1.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 目的是什么?
(暗红色)
2.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浆(55%) (淡黄色)
血细胞 (45%)
(B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白细胞和红细胞
C、 白细胞和血小板 第一节物D质、运输的载红体细胞和血小板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 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济南版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南版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潍坊锦程中学孙朋朋【内容简析】《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及血常规化验单两部分内容,这也是本章内容的重要部分。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

对于血液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同时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展示、视频演示等方法与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结合实际,完成对血液的理性认识升华。

【学情分析】通过一学期的生物课程学习,初一下学期的同学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生物学实验,尤其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往往还不容易在表象背后深刻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点拨。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认识三种血细胞。

【能力目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方法】实验法、视频演示分析法、列表归纳法【活动方式】以实验室同桌和前后桌为小组,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共同进步。

【评价方式】小组评价、个人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分层血液和凝固血液的试管(26组)、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各种血常规化验单,分发给学生准备的导学案和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结合前两章的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怎么会运到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怎么会运走?二、课内探究课内探究导学(相信自己,我最棒!)【课内探究一】认识血液的组成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思考、交流下列问题:1.右图A试管中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现象。

2.由图A可知,血液由和组成。

前者约占血液的,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主要功能是运载,运输和。

物质运输的载体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浆(淡黄色)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
>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色)
红细胞(红色)
血细胞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与安放 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反光镜: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安放装片
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
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 红细胞里中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
特性: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特性: 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项目
红细胞
形状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双面凹的圆饼状 无
请通过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健康情况。
炎症 贫血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消化系统 营养 氧气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活细胞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
河水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畅所欲言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受伤流血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消毒
包扎
你是否有去医院验血的经历?
为何感冒发烧通常需要验血?
学习目标
1、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及 各组分的功能。
较大,最多
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气
血细胞类型
白细胞
圆球状 有
最大,最少
防御疾病
血小板
不规则 无
最小,较多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过程环节及情境创设(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中心中学盛红梅)/submission/sh engwu/6041911《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环节,其中新课学习主要是通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四个活动来完成的,敬请指导老师和专家指点。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多媒体展示“白求恩大夫为战士输血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战士输血的故事。

我接着导入陈述:“由此可见血液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又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参与活动,探究新知(35分钟)活动一观察思考获取真知⑴首先让学生畅谈对血液的认识,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会就血液的颜色、出血状况、化验抽血等畅谈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我在学生畅谈后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⑵接着我开始做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观察思考: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血液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⑶学生分成四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组内互动。

讨论后填写《导学案》中的观察报告。

⑷最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情境和意图:结合学生平时对血液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血液的颜色和状态,引发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观察、思考、讨论得到答案,这是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过程。

活动二自己动手分组实验⑴按照课本实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中的探究实验报告中。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课件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课件
一般的贫血患者,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白细胞
1.白细胞呈什么形状? 呈圆球状。
2.白细胞有没有细胞核? 有细胞核。
3.白细胞大小如何数量多少? 最大,数量最少。
4.白细胞能够吞噬什么? 吞噬病菌。
5.白细胞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内到毛细血管外的? 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
6.白细胞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1.发现是红细胞的凝集导致了输血的失败。 2.发现ABO血型系统,
将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
卡尔·兰德施泰纳
分析讨论: 参照课本47页表格回答
1 为什么输血前先鉴定血型?
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可能会出现红细胞 凝集成团的现象。
2各种血型的人可以接受哪几种血型?


可接受
可输给
1.成分:
半 淡 血浆
透黄 明色
2.功能:
运载血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血 液
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需 染 色 后 才 能 观 察 到
染色后的颜色
实验讨论:
• 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
红细胞最多。
• 你是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的? 尝试描述他们的形态。
形态不同。。。
血细胞类型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双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较大,最多
最大,最少
最小,较多
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
防御疾病
止血和加速凝血
临床上的应用
数量过少或血红蛋 数量增多说明有 其数量决定止血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思考:P32教材导学二、2.(1)凝集反应表格!
输血和献血
想一想: 想一想: 输血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输血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输同型血。 ♦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 %~ 8%;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 ; ♦ 失血超过 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生命危险; 毫升, 毫升 有生命危险;
电 镜 下 的 白 细 胞 ( WBC )
最大数量 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白细胞还有哪些特点? 白细胞还有哪些特点?
白细胞有细胞核,能作 白细胞有细胞核, 有细胞核 变形运动, 变形运动,有防御疾病 的作用。 的作用。
血小板 形状不 规则且 无细胞 核,有 凝血和 加速止 血的作 电镜下的血小板( 电镜下的血小板(PLT) 。 ) 用
凝集
遇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 型 的 发 现
红细胞
血清 不凝集
♦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 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 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 ♦ 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血型: 型 型 型 型
血液凝集原理
血型 A B AB O 凝集原 (红细胞 红细胞) 红细胞 A B A、B 、 无 凝集素 (血清 血清) 血清 抗B 抗A 无 抗A、抗B 、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预习效果展示: 预习效果展示:
通过预习我了解了…… 通过预习我了解了 通过预习我的疑惑有…… 通过预习我的疑惑有
3.1 物质运输的载体
物 质 运 输 的 载 体

血浆(淡黄色透明液体) 位于上层,约占55% 血



血细胞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导学提纲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血液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2.血浆占血液的______,是一种______色液体,其中90%以上是______,其余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特征和功能:比较项目血细胞类型形态结构(大小形状)结构特点功能数量5.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______的蛋白质——______,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______,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______,在血液中的正常含量是:男性______克/升,女性______克/升。

当血液中的______数量过少或者______含量过低时,人会得______,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应该多吃含有______和______丰富的食物。

二、输血与血型1.人体的血量相对稳定,成年人血量大约为体重的______。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______,就会有生命危险。

2.临床实践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型分为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______________为原则。

4.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______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献血是每个______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例1】取少量新鲜的家畜的血液,倒入培养皿,凝固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正面颜色鲜红,背面颜色暗红B.正面颜色暗红,背面颜色鲜红C.两面都是鲜红色D.两面都是暗红色【例3】(2007·聊城中考)一个A型血的人出现意外事故,急需输血,在医院无血源的情况下,医生抽取病人和献血者少量的血液进行混合检测,结果未出现凝集现象。

据此可以推知献血者的血型是( )。

A.A型B.A型或O型C.A型或B型D.A型或AB型课堂自测1.血浆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物质运输的载体课件44PPT

物质运输的载体课件44PPT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请判断:(1)哪位女性患有贫血症? (2)哪位女性患有肺炎? (3)哪位女性受伤后伤口不易止血?
RBC(个/L) WBC(个/L) PLT(个/L) 正常值 (3.5(4-10)×109 (100-300)×109
5.0)×1012
甲 乙 丙 丁
4.6×1012 3.2×1012 4.1×1012 3.8×1012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血 液 的 组 成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什么? 还有哪些成分? 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水(约占91%~92%)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巩固练习一
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无机盐 D、水 2、请据右图分析回答问题: (1)将少量血液注入盛有抗凝剂的 ① 量筒内,轻轻震荡,静置一段时间后会 出现如图的 现象。 ② (2)请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③ ① ② ③ 。 (3)② 层和③层的细胞总称为 。 (4)本实验证明了血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最不易观察到的是哪一种血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细胞?
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阅读课本46页第一段,思考回答: 1、说出红细胞的形状。红细胞有无细胞核? 2、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 3、血红蛋白的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4、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会出现什么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贫血患者应多吃 含 铁和蛋白质 丰富的食物。
失血过多,需要 立即输血!!!
血量和输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约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第三章 1 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三章 1 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三章人体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学习目标:2、说出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会识别三种血细胞,能说出血细胞的数量及缺乏症。

4、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中的几个指标,增强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

4、输血和血量,尝试血型的识别与鉴别。

自主学习一:1、阅读第43页,找出血液循环的作用。

2、阅读第45页,说出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和组成,血浆约占血液的,是一种的液体。

血浆中以上是水,其余为、、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血细胞包括、、。

合作探究一: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44页部分和45页相关链接,小组合作。

1、10毫升新鲜血液的试管内加入少量的抗凝剂(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2、新鲜的血液不加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3、血清与血浆的最大区别是合作探究二:12、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什么是贫血?3、会识别45页图中的三种血细胞。

4、小组解读47页血常规化验单。

自主学习二:1、人体内的血量一般是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如果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会有生命危险。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ABO血型系统把人的血液分为、、、。

5、输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献血是每个周岁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毫升,不会影响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知识拓展:阅读46页相关链接,血细胞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怎样治疗白血病?复习巩固本节内容:当堂检测:1、父亲为A型血,需要输血时,最好输血。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3、你认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A 葡萄糖B 血红蛋白C 无机盐D水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不具有细胞核的是()A 白细胞和血小板B红细胞和血小板 C 红细胞D血小板5、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对红细胞和白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数量多,有细胞核B白细胞体积大,无细胞核C 红细胞体积大,无细胞核D白细胞体积大,有细胞核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A 氧气B 二氧化碳C氮气D空气7、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会发现()A 血红蛋白增多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增多8、将新鲜的血液放入试管,加入少量柠檬酸钠的目的是()A 使血浆和血细胞分开B 防止血液凝固C 破坏血细胞D加速血液凝固。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3.1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3.1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2.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
3.讲解血液、淋巴等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
讲授新知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利用多媒体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和作用。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讲解血液、淋巴等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和收获,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总结,使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质运输过程进行研究,如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对所选物质运输过程的研究报告;
3.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总结,共同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质运输过程进行研究。如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让学生共同完成对所选物质运输过程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总结,共同提高,使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搜集和分析与物质运输相关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搜集和分析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利用网络、数据库等资源,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课标分析】_物质运输的载体_生物

【课标分析】_物质运输的载体_生物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课标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建议是: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对本节课提出的重要概念是:血液是循环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人体产生的废物也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高特定的器官排出体外。

人体结构和生理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3)》教案新部编本2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3)》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教学目标: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②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③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升判断推理、讨论分析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2、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选好小组发言人。

教学过程:重温历史寻根揭秘(8分)物质运输的载体(二)输血与血型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

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

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直到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泰纳尝试将多人的血液样品混合,发现了ABO血型思考问题:(1)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2)他是怎样发现的?(3)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分为哪几种类型?【说明】: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关系调查研究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因此,A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血人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展示问题:血型的发现:⑴红细胞凝集①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凝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了凝集现象;遇到另外一些人的血浆时,不会发凝集现象。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概述血量和输血的意义。

学习重点: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能区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血液的成分和各组成成分的主要功能。

学习过程:学生自学,完成问题,教师纠正讲解一、课前导学:通过问题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1、红细胞为什么呈现红色?2、贫血是怎样引起的?3、血红蛋白有何特点?4、人体血量:占体重的,一般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就会有生命危险。

二、新课学习:学生自学完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5——26页,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皮肤不小心被轻微划伤时,流出血液,为什么不久会自然止血?2、受伤后,伤口发炎红肿甚至化脓,主要与哪种血细胞有关?为什么?经血常规检查后,发现这种血细胞的含量(偏高或偏低),原因是。

3、一位病人的皮肤上出现了许多含红色的小斑点,经血常规检查后,发现它的一种血细胞的含量偏低,试分析这种血细胞是,原因是四、应用达标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完成,教师加以讲解1、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

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贫血是指( ) A血液的总量过少B血细胞含量过少C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D、血浆含量过少3、.血液是属于一种( ) A.体液 B.腺体分泌物 C.组织 D.器官4、.血红蛋白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A.锌 B.钙 C.铀 D.铁5、.下列含有细胞核的是( )A.血浆B.成熟的红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6、.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B、运输养料和氧气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D、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7、当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A血浆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8、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A.红细胞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C.养料D.二氧化碳9、下列细胞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10. 人体红细胞的特点是( )A.有细胞核B.能吞噬病菌C.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D.能止血11、.显微镜下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是()A.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B.比白细胞大、有细胞核C.数量少、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D. 个体小、无细胞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 年 4 月 1 日,星期一,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2、技能目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练使用显微镜
3、情感目标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创设点按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生动,有效的生物活动,组织学生
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功能。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
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
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
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
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上述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
板书设计: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吞吃侵入人体的病毒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及三种
血细胞的功能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体验、去感知。

成功之处:
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自主获取知识,达成共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足之处:
如何使学生的实验观察更有效,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点的落实还要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