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合集下载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之所以做为循环系统的第一节,首先因为这章在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是如何排除体外的?这必须经过血液循环才能实现。

可见本章和前两章的联系密切,也为学习第四章做好铺垫。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实现的”。

并由此展开血液运输的功能,血液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呢?这主要与血液的成分有关系的自然过渡。

二、教学设计理念21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浆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会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技能。

(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现象、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去医院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及出血过多对人生命的危害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并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血细胞的功能及血红蛋白的特性。

五、课前准备教师: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掌握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教学内容:
1.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4.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讲解:依次讲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细胞膜的渗透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
输和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帮助他们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和应用。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一些相关问题,巩固他们对物质运输的理解,并总结本课要点。

5. 小结:简要回顾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手段: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总结
作业: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并尝试解答提供的练习题。

评价:根据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评价其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3. 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重点: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
1. 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包括根部吸收水分、茎部和叶片传导养分的过程。

三、示范: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过程。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体内其他物质的运输方式,并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思考。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升。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植物和动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和特点3. 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教学难点:1. 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2. 理解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教学准备:1. 讲义、幻灯片等教学工具2. 实验室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入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植物体内物质运输(20分钟)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2.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3. 实验室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过程三、动物体内物质运输(20分钟)1.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3. 实验室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过程四、物质运输的重要性(10分钟)讨论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运输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巩固和复习。

作业布置:1. 结合实际生活或课堂知识,总结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异同之处。

2. 针对学生安排相关实验或小研究,深化对物质运输特点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特点,通过实验和案例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分析的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物质运输的理解和认识。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校: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三中执教人:侯照明联系: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邮政编码:262737电子信箱:houzhaoming885@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43~47页的内容。

(2)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

(3)搜集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认识三种血细胞。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掌握关于血型和输血的知识,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探究,使学生逐步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教学思路: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记忆、读图或者理解问题的方法,目的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图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的过程。

3.了解物质的运输和基本载体。

二、教学内容
1.物质运输概念
2.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3.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三、教学重点
1.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2.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四、教学难点
1.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五、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巩固。

2.案例教学,动态展示,小组探究。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
1.讲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
1.学习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的过程。

2.了解物质的运输和基本载体。

3.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听取教师讲解。

3. 讲解
1.讲解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4. 探究
1.组织小组实验探究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5. 总结
1.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教学评价
1.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

2.对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

八、教学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内容,条理清楚地做实验报告。

九、教学材料
1.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

十、教学时间
1.2课时。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茎秆中的物质运输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植物体内物质循环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新鲜的植物(例如豆苗或青菜)
2. 食用色素水溶液
3. 刀具
4. 餐具盘或玻璃器皿
5.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将植物茎秆切成适当长度的片状,以便于观察其断面。

2. 准备好食用色素水溶液,使其具有鲜明的颜色。

3. 将切好的植物茎秆片放入色素水溶液中浸泡数分钟,使其吸收色素。

4. 取出浸泡后的植物茎秆片,用纸巾擦拭干净,放置在餐具盘或玻璃器皿中。

5.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秆片的断面,观察色素在植物内部的运输情况。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刀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手指。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植物茎秆片的处理,避免损坏或丢失。

3.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撞或摔落。

拓展实验:
1. 将浸泡过色素的植物茎秆片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例如温度、光照等),观察色素
运输的速度是否会受到影响。

2. 比较不同种类植物茎秆的色素运输情况,分析不同植物的物质运输机制。

实验评估:
1. 学生能否正确操作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实验报告或展示海报等形式,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可以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内容。

高中生物物质的运输方式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运输方式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运输方式教案主题:物质的运输方式目标:学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了解植物和动物的不同运输系统,掌握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呢?2. 观察实验:给学生展示一张图中有血管和根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像中脉管和导管的结构。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植物的物质运输方式:a. 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分,通过细胞间连通的根发达和根维管束向地上部输送。

b. 茎干内有维管束,可向叶绿素细胞输送水分、无机盐分、养分和激素。

c. 叶片内的细胞之间有小孔,方便气体交换和二氧化碳传递。

2. 动物的物质运输方式:a.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废物。

b. 呼吸系统:肺部通过肺泡向血液输送氧气,同时从血液中吸收二氧化碳。

c. 消化系统:通过食物消化吸收,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实验:准备一组植物切片和动物血液样本,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组织中的细胞结构和血细胞的运输。

2. 讨论:请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物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

四、总结(5分钟)1. 回答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课学习到的植物和动物的不同运输系统。

2. 总结:强调物质的运输方式对于生物体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五、作业(5分钟)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物质运输方式。

2. 完成思维导图或短文,总结本课学习到的知识点。

六、课后反馈(5分钟)1. 学生展示作业成果,给予互相点评和建议。

2. 解答学生的问题,巩固本课内容。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运输现象。

教学重点:1.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应用的举例和解释。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运输?为什么需要物质运输?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运输是指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物质在细胞膜或组织间的移动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被动运输(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被动运输是什么?被动运输的原理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动运输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被动运输的原理是浓度梯度。

3. 举例说明:如水分子在植物细胞中的运输。

三、主动运输(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是什么?主动运输的原理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相反方向上移动,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主动运输的原理是ATP酶。

3. 举例说明:如钠离子在神经细胞中的运输。

第二课时:四、物质运输在生活中应用的举例(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人体对氧气的运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物质运输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如何解释?与物质运输的原理有何关系?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运输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是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它们在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物质的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物质运输的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如何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质运输?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还有其他物质运输方式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还有如胞吞和胞吐等物质运输方式。

生物物质运输高中化学教案

生物物质运输高中化学教案

生物物质运输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生物物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3. 了解生物物质运输过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机制。

4. 能够分析、解释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物质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3. 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生物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2. 理解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生物物质运输方式。

3. 分析植物和动物体内生物物质运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法。

2. 图表说明法。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1. 简介生物物质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解析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过程。

3. 探讨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机制。

4. 总结生物体内生物物质运输的共同特点和差异。

六、教学案例:1. 请举例说明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路线和机制。

2. 解释动物体内的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3. 分析植物和动物体内生物物质运输调控机制的异同点。

七、课堂练习:1.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植物体内的生物物质运输?A. 光合作用B. 蒸腾作用C. 细胞分裂D. 吸收养分2. 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部分?A. 心脏、血管、肺部B. 大血管、小血管、心脏C. 毛细血管、心脏、气管D.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八、课堂讨论:1. 对于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方式,你有什么疑问和理解?2. 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对于生物体的生存有何重要意义?九、小结与作业:1. 总结植物和动物体内生物物质运输的共同特点和差异。

2. 完成相关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1. 《生物物质运输概论》2. 陈列等. 生物物质运输实验室教学研究与实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案现在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自信是你成功的基石,沉着是你飞翔的翅膀;课堂是你创造的舞台,展示是你最美的风采。

2011年3月11日13:46分在日本的本州岛附近发生的9.0级地震,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而人属于生物,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如何运到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运走?这些物质的运输都要依靠循环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物质运输的载体。

实验1:观察血液的组成方法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家兔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观察内容: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实验现象水 90%以上、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占血总量约55%下层:深红色,占血总量约45%[实验2]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涂片•方法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涂片,找到物象• 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思考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4.最小的是哪种?实验现象红细胞(红色,量最多,圆饼状)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分析]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白细胞有多种(见图片)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分析]观察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现象思考:红细胞有什么功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有关红细胞的疾病贫血: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知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2. 物质运输的方式3. 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4.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5. 物质运输的相关实验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相关实验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运输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物质运输的载体图像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运输的过程。

4.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方式2. 第二课时: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3. 第三课时: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物质运输的相关实验和观察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六、教学内容6. 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本节课将深入探讨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包括载体蛋白的作用、通道蛋白的特性以及运输蛋白的饱和性和选择性。

7.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学生将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转导过程。

八、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8. 实例分析:氧气的运输与血红蛋白通过分析血红蛋白如何运输氧气,学生将理解结合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血液运输氧气的过程。

9. 实例分析:钠-钾泵与细胞内环境稳定学生将通过分析钠-钾泵的工作机制,了解细胞如何维持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平衡,以及这对细胞功能的重要性。

十、实验设计与分析10. 实验设计:探究物质运输速率学生将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不同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速率,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案例_刘德刚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案例_刘德刚
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PT让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深刻的比较认识。
动脉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有的位置较深,有的位置较浅;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视频】: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show/RemwCMArgP2sV1pV.html
明确学习任务:
1.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终点是_______。
由于本节课当中学生的积极性都挺高,每次主动举手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学生不少。所以上完这节课后,我还对以下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当主动举手参与各种课堂活动的学生较多时,应选择那一位学生参与?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姓名:刘德刚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3861033电子邮件:sdqzldg@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的出了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
六、教积极性相当高,不少学生还把找到的资料打印出来,从学生上课时的回答来看,授课的内容学生都很有兴趣,但是也本节课我的得与失。(六)通过搜索,观察心脏的结构,师生共同总结
【搜索】心脏的结构:/i?word=%D0%C4%D4%E0%B5%C492&cl=2&lm=-1&fm=hao123
1、心脏的位置:胸腔
2、形状:倒置的梨
3、心脏的结构:有个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4、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
教师总结:心脏的内部构造与生理功能相适应:左心室心肌发达,收缩时将血液压向动脉,流经全身。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收缩时将血液压向肺动脉。左、右心房心肌不如心室发达,收纳由静脉流回的血液。心肌收缩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心脏瓣膜是控制血流方向的关键,房室瓣只向心室开,动脉瓣只向动脉开。静脉瓣很像衣服上的一对口袋,相对位于静脉腔里,这对口袋的开口方向与血流方向是一致的。假如血液倒流,则会充满两个口袋,堵塞血管的通道,所以它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探究和材料分析,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系统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和血型、血量的关系.【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2。

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输的载体的学习。

2.血液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提问:1。

血液是什么状态?2.为什么我们平常所吃的猪血和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血液的组成内容,展示血液分层图,开展人血涂片观察探究活动,播根据老师的思路,想象血液在人体中流动的画面。

思考问题,认识到血液对人体物质运输的重要性.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参与探究活动,回答老师问题,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

【板书设计】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红细胞(输送氧)血细胞白细胞(防御和保护)血液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二、血型和输血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学历案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学历案

七年级上册第学历案(1)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2)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1.能正确说出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2分)2.能说出各部分名称(每题1分,共7分)任务二:描述血细胞和血浆的功能(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活动1:观看“红细胞的功能”视频,思考(指向目标1)1、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的?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什么?3、红细胞有什么功能?活动2:观看“白细胞的功能”视频,观察课本P64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指向目标1)1、当身体某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的?2、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活动3:观看“血小板”视频,思考:(指向目标1)血小板的功能是什么?活动4:观察课本P62“血浆成分示意图”并阅读第一段内容,思考:(指向目标1)1、血浆包括哪些成分?血浆有什么功能?2、为什么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基础闯关:(检测目标1)名称形态大小细胞核数量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课堂检测小黄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就医,通过验血发现其血液中()(检测目标1)A、红细胞增多B、白细胞增多C、血小板增多D、血红蛋白增多2、某同学不小心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止血中起主要作用的血细胞是()(检测目标1)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吞噬细胞3、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检测目标1)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4、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检测目标1)A、运输氧气B、运输二氧化碳C、运输废物D、运输营养物质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站地医生对大量失血的伤员进行输血,结果有些伤员得救,有些伤员却在输血后很快死亡。

伤员输血后很快死亡的原因是()(检测目标2)A.红细胞凝集,不能运输氧B.病菌随血液进入体内,感染疾病C.人体脱水,导致某些生理活动不能进行D.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课后作业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检测目标1)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2.小明去医院进行了血常规的化验,医生看了化验单后,说她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有炎症,医生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检测目标1)A.白细胞减少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减少3、某同学不小心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随让没有包扎伤口,但流血却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检测目标1)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吞噬细胞4.血小板的结构特点是()(检测目标1)A.形状不规则,有细胞核 B.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C.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D.比红细胞大,无细胞核5.无偿献血是我国现行的献血制度,它要求某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出一定数量的自身血液。

初中生物运输方式教案

初中生物运输方式教案

初中生物运输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学习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人体运输方式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的关系及具体机制。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生动形象地呈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2. 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重点讲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3.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和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的关系及具体机制。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作业布置:1. 作业一:回答以下问题: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血液通过哪些方式在人体内进行运输?2. 作业二: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1. 运输方式:分子扩散、细胞吞噬、血液循环2. 血液的作用:供给养分、排除废物、传递信息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教授了人体内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对人体运输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理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2.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的原理及实例。

三、教学难点: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分子机制。

2.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实物或模型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引入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概述:介绍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3. 主动运输:讲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如ATP酶的利用,举例说明如Na+/K+泵等。

4. 被动运输:介绍被动运输的原理,如扩散、渗透等,举例说明如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5. 胞吞和胞吐:讲解胞吞和胞吐的原理,如细胞膜的变形和内吞外排作用,举例说明如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6. 课堂互动:针对所讲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

7.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食物消化吸收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10. 板书设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 主动运输:利用ATP酶,如Na+/K+泵等。

2. 被动运输:扩散、渗透等,如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3. 胞吞:细胞膜变形,内吞作用,如白细胞吞噬细菌。

4. 胞吐:细胞膜变形,外排作用,如分泌蛋白的释放。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导入、药物设计等。

2. 介绍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的研究进展,如新型载体研究、纳米技术等。

七、课堂小结: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或教参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进行解释。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讲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济南版 教案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讲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济南版 教案

第九讲: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梳理知识点1:物质运输的载体【例1】有一位成年男性刚从青藏高原归来,下列哪一项可能是他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 ×1012/LWBC8.2×109/LHB132g/LPLT216×109/LB.RBC7.9×1012/L WBC7.2×109/LHB232g/LPLT203×109/LC.RBC4.9×1012/LWBC18.2×109/L HB112g/LPLT276×109/LD.RBC2.9×1012/LWBC8.2×109/LHB89g/LPLT276×109/L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以及人体对外界低氧环境的适应。

正常的成年男性各项血常规应为:RBC(4.0~5.5)×1012/L,WBC(4~10)×109/L,HB120~160g/L,PLT(100~300)×109/L。

而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由于长期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内红细胞数量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答案:B【例2】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B、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

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凝剂的作用和血液的成分。

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自然分为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而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凝固后的血块周围渗出的液体是血清。

答案:C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 )。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3.人体受伤出血时,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是( )。

4.患有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时,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 )5.某成年男性,血常规化验结果是:RBC3.59×1012/LWBC14×109/LHB127g/L PLT140×109/L。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意义;(2)掌握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不同物质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能力;(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质运输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意义;(2)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不同物质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物质运输的原理及影响因素;(2)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区别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运输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运输实例,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等。

2. 新课讲授(1)物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意义①物质运输的概念:物质在生物体内或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有规律、有目的的运输过程。

②物质运输的类型: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

③物质运输的意义:保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2)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①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

②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③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3)不同物质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①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分子越小、脂溶性越强,运输速率越大。

②协助扩散:动力是浓度差,需要载体蛋白,当超过一定限度时,运输速率不再增大。

③主动运输:动力是能量,需要载体蛋白,分子越小、脂溶性越强,运输速率越大。

④胞吞和胞吐:动力是能量,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运输方式下的运输速率。

(2)分组调查:收集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运输实例。

高中生物物质转运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转运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转运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
2. 掌握物质转运的种类和机制;
3. 能够分析不同情境下的物质转运机理。

教学重点:
1. 物质转运的种类;
2. 物质转运的机制。

教学难点:
1. 物质转运的生物学意义;
2. 物质转运的调节机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出物质转运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物质转运的种类: pass/透过细胞膜的扭转和流动、主动运输和袖膜运输;
2. 物质转运的机制:脂运输、水运输和胞间导水道。

3. 物质转运的生物学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维持细胞健康和正常生理活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以不同情境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物质转运机理,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实例探究(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转运的变化,加深对物质转运机理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强调物质转运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物质转运的知识点方便以后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物质转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过程环节及情境创设中中心镇台县王庙山(东省鱼盛红梅) /submission/shengwu/6041911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人从生《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其中新课学习主要是通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四个活动来完计了四个环节,成的,敬请指导老师和专家指点。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钟)1.多媒体展示“白求恩大夫为战士输血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白求恩“由此可见血液对人大夫为八路军战士输血的故事。

我接着导入陈述:类有重要意义,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又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创设情景,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5分钟)参与活动,探究新知(2. 获取真知观察思考活动一会就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⑴首先让学生畅谈对血液的认识,血液的颜色、出血状况、化验抽血等畅谈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我在学生畅谈后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⑵接着我开始做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让学生带着三个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问题观察思考: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血液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⑶学生分成四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组内互动。

讨论后填写《导学案》中的观察报告。

⑷最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情境和意图:结合学生平时对血液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血液的颜色和状态,引发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观察、思考、讨论得到答案,这是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过程。

活动二自己动手分组实验⑴按照课本实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中的探究实验报告中。

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最后各组推荐一位发言人以接力的形式明确成果。

⑶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时用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状图片。

⑷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6页的内容,并观看血液的科教视频,探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在探究红细胞功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功能的基础上,讨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在探究白细胞的功能学习中,再让学生观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多媒体视频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在探究红细胞功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设计情境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过渡,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在试验中我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内部,组织学生观察,进行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另外,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组之间的互动。

活动三解读医单学以致用⑴教师过渡陈述:“小明的妈妈近几天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疲劳、头晕,经医生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小明的妈妈的“医院检验报告单”:⑵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有关问题:①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②该化验单的哪项测定值不正常?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进行互动交流。

③根据化验单中RBC(红细胞)的测定值,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设计情境和意图:结合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血常规化验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悉血细胞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活动四填表总结盘点收获⑴让学生根据以上所学,自主填写《导学案》中三种血细胞的特征比较表格,填写完毕后,小组内交流答案,⑵然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由学生自行核对。

⑶核对完毕后,然后让学生谈本课感受最深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情境和意图: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理念,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总结,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互动,使学习的问题具体化、广度化、深度化,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总结的技巧和能力。

3.达标检测,自我评价(6分钟)让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的“堂堂清”小练习。

这些小练习都是一些基础题,设计适量、题型多样、梯度不一,通过这些当堂小练习来巩固对新知识的学习。

分钟)2课外探究(,布置作业4.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查询,了解血液的产生、白血病或骨髓移植等知识,将搜集到的信息贴在板报上,在班内交流。

总之,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我在本课的设计中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实验,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附本课学案)第一节课《物质运输的载体》学案一、学习导航(相信自我,我的学习我做主)(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⑵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⑵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⑵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三)自主先学(预习生成,基础知识轻松搞定)1.血液有和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2.血细胞包括、和。

3.红细胞没有,呈状,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或小),呈状,有,它有的作用。

5. 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它有和的作用。

二、课堂互动(学会合作,顺利走进学习快车道)活动一观察思考获取真知1.请你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谈谈你对血液的认识,并说出你最感到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2.请填写观察加入凝血剂的血液的实验报告:①加入抗凝血剂的血液静置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现象。

②血液可能有和组成。

血浆是一种色的液体,其主要功能是。

活动二自己动手,多维分析1.请大家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结果填写在探究实验报告册中。

①在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__,呈___ 状。

②显微镜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 ,颜色是_____ ,它呈_____ 状。

③数量较小,在显微镜下很难分辨的是_______ ,形状不规则且无2.请大家阅读教材46页的内容,并观看视频,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①红细胞的功能是。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在小组内讨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②白细胞的功能是。

在小组内讨论: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③血小板的功能是。

在小组内讨论: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活动三解读医单,学以致用观察小明的妈妈的“医院检验报告单”:讨论下列问题:1.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2.该化验单的哪项测定值不正常?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3.根据化验单中RBC(红细胞)的测定值,你认为可以小明的妈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活动四快乐填表盘点收获1.让大家根据以上所学,自主填写《导学案》中三种血细胞的特征比2.谈谈本课你感受最深的问题是什么?三、堂堂清小练习(学海竞技场,实战展风采)1.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血浆D. 血小板C. 血清B. 红细胞A.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会明显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细胞是( )A.血浆B.红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3.下列含有血红蛋白的是(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4.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作用的是( )A.红细胞B.血浆C.白细胞D.血小板5.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象回答:(1)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2)量筒中出现了现象。

(3)量筒中1、2、3三层的物质依次是、、,2、3层的细胞总称为。

(4)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和两部分。

(5)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思考探究6.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张颖之点评]盛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物质运输的载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她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引入-新知-评测-拓展。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盛老师都给出了教学活动开展的思路以及丰富的素材,并解释了设计的意图。

从开始的引人入胜、到四个活动的巧妙安排(观察-讨论-应用-总结)、到课堂反馈评价、到最后的课后拓展,整个教学环节完整有序、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原理、学以致用。

这些思路和素材都很值得老师们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