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下历史课件: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形,磨制和钻孔,会人工取火,爱美意识 饰品 骨针
火
课堂小结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到了我国 境内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及特征, 介绍了山顶洞人。其中,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 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 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 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山顶洞人 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接近,已经具有现代 人类的特征。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分别是约 170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一支《玉树后 庭花》,成了一 个没落政权的亡
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
,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 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 帝国的短暂兴亡……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随堂演练
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 可以参观到( A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 古人类是( B ) ①发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 质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 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 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课堂小结 原始 距今 居民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隋文帝杨
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 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 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 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隋初
3000多万人
隋盛世
4600多万人
1.黄巢起义:
(1)原因: (2)时间:875年 ~ 884年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朱温建梁: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朱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3)节度使实例膨胀,内重外轻
第一单元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约7000年 2.时间: 磨制石器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水稻 干栏式房屋、水井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家畜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养蚕缫 丝、雕刻、漆器
饲养猪狗 等动物
原始 手工业
制陶、
纺织 制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 原始乐器
半 坡 河 姆 渡
磨制石、 约 黄河流 骨、角器 6000 域陕西 种植粟 年
磨制石器 约 长江流 耒耜耕地 7000 域浙江 种植水稻 年 养蚕缫丝
饲养家禽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的物质基础
随堂演练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是( D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4.农耕作物:粟
猪、狗等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6.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 彩陶、陶埙、纺织、制衣
5.原始饲养业:
粟
半地穴式房屋
动脑筋: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 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 又可以取暖。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结论(
人口 垦田 粮仓
人口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垦田
粮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二、开通大运河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 全国的统治; 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 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新课导入
你知道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吗?
中国: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抟土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说
我有小 故事!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 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 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 知识,掌握北京人的历史知识。 2.通过“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北京人系列知识的学 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大猩猩、北京 人和现代人的头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太宗):贞观之治 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武周政治 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玄宗): (前期)开元盛世
(后期)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
唐玄宗统治后期
唐玄宗:深居宫中,怠问政事 李林甫:宰相专权19年,口蜜腹剑 杨国忠:专权、贪得无厌,身兼十余职 高力士:宦官干预朝政 安禄山:三镇节度使,重兵在握
动脑筋:
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 的? 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 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得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 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的摩擦 生火…… 意义: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 寒……
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山顶洞人
说 一 说 山 顶 洞 人 比 北 京 人 有 哪 些 进 步 ?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 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 要经常迁徙。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为代表的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 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 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 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 化遗产的意识。
新课讲授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观察与思考
人类进化示意图
元谋人距 今约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目 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 能够制作工具, 知道使用火。
一、安史之乱
1.原 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
杨玉环
是我惹的祸吗?
“红颜祸水”是导 致唐朝灭亡的真 正原因吗?
一、安史之乱
2.经 过:
(1)755年,安禄山联合史思明起兵反唐 (2)叛军南下,玄宗出逃,肃宗即位 (3)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4)763年平定叛乱
(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无限的想象: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
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 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 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 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
北京人的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
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 摘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江都(扬州)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 南)河北--山东--河南 江苏--浙江
长江 钱塘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 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动脑筋
物 时当 ,考 元谋人 大古 • 为什么叫元谋人 ? 都界 由发 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其现 • 元谋人距今有多久? 发重 现要 约170万年前 地的 • 元谋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命遗 是我国境内考古证实的最早人类 名 迹 。、 遗
历 史 小 常 识
二.北京人的发现
观察与思考
北京人系列化石
1921年,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 南周口店龙骨山。 此后,在这一遗址中,共 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 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 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 了重要证据。
3.影 响: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本为杂胡,随母改嫁后姓安。
早年浪迹边疆从商,30岁后从军,以 英勇骁战升为平卢将军,40岁是为平 卢节度使,49岁时身兼三镇节度使。
认杨贵妃为义母,但与杨国忠不睦; 755年在范阳起兵,称“大燕”皇帝;
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安禄山
二、黄巢起与唐朝灭亡
三.北京人的特征
观察与思考
尖状器
刮削器
砍砸器
动脑筋:
对比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 部有什么区别?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 骨高突,嘴巴突出,没有明 显的下颌。
无限的想象:
•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 天是怎样生活的呢?
提示:可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方面考虑
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 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
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新课讲授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 约6000年
2.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骨耜
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干栏式房屋
思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 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 洼、潮湿温热。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 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1)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2)种植水稻 (3)住干栏式房子,过上定居生活
(4)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3.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 已经是人的主要原因是( A )
A.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C.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D.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新课导入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 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 靠在野外采集、捕捉猎 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 之处?
(5)会饲养家畜 (6)会制造陶器 (7)会制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 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 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 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 重要的物质基础。
2.大家仔 细看图, 说说大运 河的最北 端是哪一 座城镇? 大运河的 中心那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3.大家可 以依次说 出大运河 的四段河 流的名称 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北京)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
二长:二千七百多千 三点:三个城市 长 安 洛阳 黄河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 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
的影响是什么?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 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 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
历 传
胭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 “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 山坡下。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 施巩固统一 ①经济: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