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解读
一、背景和目的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构建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管理部门和经营人围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面临重大事故隐患缺乏明确判定依据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困扰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明确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依据是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基础。
为此,部组织编制印发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以下简称《判定指南》),指导各地科学判定重大事故隐患,完善隐患治理的制度体系,对重大隐患实行精准和闭环管理,坚决遏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主要内容
《判定指南》共12 条,兼顾了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判定指南》第1 条、第2 条分别明确了制定目的、依据和适用对象。
第
3 条明确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领域5 个方面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作业环节
的超范围(超能力、超期限)作业和危险货物违规存放、工艺设备设施、安全设施和应急设备、作业场所或装卸储运设备设施的安全距离(间距)、重大安全管理缺陷等。
第4 条至第8 条针对上述5 个方面,细化了24 种重大事故
隐患的情形。
为避免遗漏,同时考虑到各地实际,第9 条设定了兜底条款,各地在24 种情形之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较大且难以直接判断为重大事故隐患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依法进行论证分析和综合判定。
第10 条明确了消防和特种设备等特殊领域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
第11 条对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后续处理进行了衔接性规定。
第12 条对有关术语进行了定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