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中的人性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城市广场中的人性化设计
学院:艺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08级1班指导教师:李华职称:高工
学生姓名:刘念
学号:40810010206
摘要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楼林立,道路上车水马龙。
城市居民日益感受到环境的恶化和交通的拥挤,城市中娱乐、休闲的空间也越来越少。
因此,广场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下面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人们在室外开放空间中的情感需求和活动需要,探寻个性化广场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城市,广场,使用群
ABSTRACT
Squa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space composition, Plaza will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spatial composi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is able to provide a communication to the public, public places of entertainment, leisure and meetings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the fast paced city life in modern society, square to the public featuring a tranquil and quiet leisure; in the crowded city in the concrete jungle, Plaza can hold an oasis for the public and Mike Sher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high-rises in the city, busy on the road. Urban residents increasingly feel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congestion, less and less space for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in the city. Therefore, the square's rol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llowing from the consumer's point of view,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motional needs of people in an outdoor open space needs and activities, explore personalized square space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Humanized design,city square,using groups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城市广场对人的重要性 (3)
一、相关概念 (3)
1.广场 (3)
2.以人为本 (3)
二、城市广场与人性需求 (4)
三、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标准 (4)
1.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 (4)
2.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标准 (5)
3.空间布局人性化的表现 (5)
四、文化与广场的人性化设计 (5)
1.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 (6)
2.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标准 (6)
3.空间布局人性化的表现 (6)
第二章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原理 (7)
一、广场尺度边界与视觉吸引 (7)
1.尺度 (7)
2.视觉吸引 (7)
3.边界 (7)
二、广场中的铺装设计 (7)
三、广场中的设施、植物与微气候 (8)
1.植物与微气候 (8)
2.设施 (8)
四、广场中的空间与亚空间的分布 (9)
第三章当前广场中出现的问题 (10)
一、空间尺度过大 (10)
二、大草坪的弊端 (10)
三、广场内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11)
第四章城市广场实例调查分析 (11)
结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前言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大型群体性综合活动。
由于建筑室内的面积无法承载大规模的活动,同时空间的封闭性也对人群的流动产生了影响。
于是,一个开阔舒适、环境优美、阳光充足、功能齐全的室外空间成为了人们聚会的首选。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善,休闲、社交等精神生活成为人们得到满足之后的新追求,从而引起公共交往场所需求的大增。
而传统城市的整体性和宜人尺度已被现代城市的超预期扩张和大规模淹没。
城市文化广场能够合理组织时间和空间,优化城市环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城市里的公共生活舞台。
但同时应该看到城市广场景观被破坏,车辆都可以进入广场,卫生情况差等等与城市形象极不协调,与大众心中越来越看重的“人居环境”理念格格不入的问题,广场的人性化已迫在眉睫。
城市广场作为艺术建设,它即应该反映传统和历史,也应该传递着美的节奏和韵律。
生存让人类聚集于城市,美好生活让我们居留于城市。
美好生活不止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适宜人类居住和持续的城市,具有更大价值的城市。
城市广场应建设出完美的积极向上的形象,符合当代人们的呼唤。
广场以其开放式的空间满足了人们进行交流、聚会、娱乐、休息、锻炼等多种综合性活动的需求。
对都市人性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被誉为“都市的客厅”。
作为一种城市建筑类型,它既反映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必须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作为其空间布局及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只有意识到人作为城市生活主体的重要性,才可能将文化广场设计成充满魅力、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形态特色、让市民获得丰富视景的文化广场。
从设计的根本目的,即“以人为本”出发,为人们创造一个合理的、完美的生存方式、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成为必然。
设计既然是为人,“人性化”自然是设计的核心。
人性化的设计就是在设施环境与服务的使用者是人的前提下,所提供设计和服务,充分考虑到人的真实需求、人的行为弱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我防护意识,让设计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适应
使用者的行为活动,使人们在使用过程的同时感到舒适与满足,从而感到愉悦。
同时在环境的熏陶当中修正行为、净化心灵、提高素质。
因此,“以人为本”是人性化设计的设计核心,是将艺术设计与科技成果相结合,体现自然与人文互融的时代精神,是人、物、自然三者和谐完美结合的设计。
设计人性化,不仅仅是设计个性化、功能、绿化等概念所包含的,而是在更深入层次上的追求上,要求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而是包含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民族传统、人文特点、道德规范、宗教文化,更是综合了时代科技等因素的体现。
所以说人性化设计是人类生存意义上的一种至高设计追求。
文化广场空间布局的人性化设计既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又是人类物质文化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
在城市中,广场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也是城市设计整体性大方向的指向标,说明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
城市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方面,它的设计手法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最终让城市整体与环境统一。
在人性化设计中文化内涵的广场设计是整个广场的生命,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城市广场文化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
当前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的环境,协调与统一是文化广场的魅力之所在。
其中包括:其一,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于街道的协调与统一;其二,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要协调与统一;其三,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应协调与统一。
本文主要探讨文化广场在人性化空间布局中的基本要素、设计原则和处理手法。
第一章城市广场对人的重要性
一、相关概念
培根在《城市设计》里写到:“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上代传下来的老信条重新下定义,也必须从当代的角度重新系统地阐述旧的观念”。
“广场”作为外国传进中国的词汇,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广场概念,最早的“广场”“Agora”一词是在公元前 8 世纪古希腊出现的,译为“集中”,既表示人群的集中,也表示人群集中的地方,后被用来表示“广场”。
古罗马出现了“Plaza”和“Square”两词,“Plaza”指公共的或公用的“Square”或者市场,也指市场中商业建筑群;“Square”指在城镇中心宽广的开放地段,形制多为矩形,也可由建筑围合起来。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为适应当今社会各种生活需要,新兴的现代广场应运而生,中外学者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它。
1.广场
从汉字字义上看,“广”者,宽阔、宏大之意也,“场”,指平坦的空地。
“广场”,即广阔的场地,是指由两条或几条街道汇合处形成的空地(《语言大典》,三环出版社,1990)《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广场的定义为:“城市广场,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
广场又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
”这一概念简洁明了的概括了城市广场的形态、功能和精神内涵。
2.以人为本
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场所,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需要,我们在广场设计中,除了其功能要素外,更应该注重的是新的生活环境下对其新的要求。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作用应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是具体城市空间设计中体现处处以人为本,不但要满足各层次、各年龄段人在广场中的生理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行为需要、情感需要。
二、城市广场与人性需求
城市广场精神通常指品位和气质。
但是城市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能震撼心灵的空间艺术,一种潜在与无形的力场。
世界上广场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被人们戏称为“没有广场就没有意大利”。
精美的广场因为特殊的空间魅力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
华盛顿林荫景观大道、巴黎香榭里舍景观大道、纽约中央公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莫斯科红场等都已成为自己城市的象征和重要标志。
空间特质和环境感染力在这些广场上都有体现。
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一定会觉得神圣、庄严;中央公园里你定会找到那份城市中罕见的森林野趣;站在新梅田中心的空中广场上是一种新奇、刺激的感受;在华盛顿景观大道能让你畅快、振奋。
创造广场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是不同的地域的特征。
这种精神文化就是城市的文化历史深入地理解,自然特征最大程度的利用,创造属于城市自己特色的的开放空间,这就是文化、就是精神,在使人感到愉悦的同时,又能制约那些不协调的行为。
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素质,净化了心灵,这才是人性化的最高追求。
我们要重归人性的场所,就需要设计师融人当地人的生活,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
设计是为了人的内在体验、生活。
因此高水平的城市开放景观空间系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的努力。
同时,城市开放景观空间设计应该在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上为基准。
在基础建设之上加强管理起到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空间等。
三、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标准
1.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
通过对人的行为心理分析所知,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有四种需求:—是生理,需要方便舒适的环境。
二是安全。
要求广场能为自身的个体领域提供防卫的心理保证,防止外界对身体、精神的潜在威胁,使人的行为不致受外界影响而损失个人行动的自由。
三是交往。
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也是交往是人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能与他人交往,从中得到帮助、安慰和欢乐。
在强调人性与人情味回归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趋势。
四是价值。
人在公共场合中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和尊重。
2.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标准
通过研究认为,一个人性化的环境空间应既要利于生存和发展,又要能满足人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使用者所处环境应具备:第一,可信赖度。
环境应能够被使用者所信赖,相信环境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开发商或政府,它不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的,并最终使人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第二,保障度。
保障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应为使用者更周全地考虑其真正所需。
所提供的环境应充分考虑被服务的人的权益,。
第三,知觉度。
这是指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使使用者感官知觉得到充分享受。
使用者能够得到享受才是人性化的环境服务。
第四,关怀度。
同而有所变化,与设置的周围环境相统一。
例如科技园、学校、商业中心、遗留建筑群附近等不同路线的站点,在设计公交车站时,就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风格特点。
3.空间布局人性化的表现
划分空间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大体上有:抬高式、下沉式、灰空间式。
抬高式与下沉式用高差的变化,创造出有一定封闭感的空间,隔绝城市的喧哗嘈杂、形成一定的缓冲,为市民提供了逗留休憩的场所。
灰空间式则是利用一些庭院、迥廊、阶台,创造出一种渗透、有层次的模糊空间,富有趣味和变化。
像纽约的洛克菲勒广场中央是下沉式的,冬季用作滑冰场,夏季作露天咖啡厅。
美国加州的德尔玛广场,利用沿街商店的屋顶平台,为购物者提供了一个十分惬意的活动场所。
设计巧妙地安排了空间的层次和序列,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精心营造出一块半私密的空间,倍受人们的青睐。
圣地亚哥的霍顿广场,是一座很有吸引力的中庭式购物中心。
中庭内空间变化多样,各式拱廊有曲、有直,将人与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文化与广场的人性化设计
广场是一个人流密度较高,聚集性较强的开放式空间。
因此,广场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可归纳为三要素,即形象,功能与环境。
1.形象及其人性化设计
文化广场的“形象”可理解为景观特色,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及审美取向等。
景观地方特色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特色;另一方面是自然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设计要重视社会特色,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如历史、传统、宗教、神话、民俗、风情等)融入到广场设计构思当中,以适应当地的风土民情,突显城市的个性,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感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广场,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给人们留下个性鲜明的印象。
如哈尔滨市因其历史的原因,是这座城市的建筑独具特色。
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造型奇特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哥特式楼宇、豪华的欧式建筑……不禁令人赞叹。
其次自然特色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
不同的地区、气候、地势、自然景观均有所区别,每一个城市广场的面积大小、形状、道路交通、周围建筑、日照、风向等各种因素也各不相同,我们设计时,要考虑该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树木、地势的高低起伏考虑广场的布局和形式,将广场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周围的环境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可采用梯阶、平台、斜坡等手法,增加其层次感,或利用空间组合和标识物的造型以突出地域特征。
追求地域的认知感,使广场具有“可读性”和“高度印象性”,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
2.文化广场功能及其人性化设计
文化广场的“功能”是指广场使用的合理性。
一个广场仅有美的视觉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对人的精神、行为及特殊要求的研究必须是全面的。
不仅要考虑到广场的容载量、交通及人流穿行状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广场周围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公众产生亲和力和吸引力。
3.文化广场环境及其人性化设计
“环境”是指广场的自然与人工景观。
“功能”是隐含的,“环境”的营造是显而易见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吸引程度。
第二章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原理
一、广场尺度边界与视觉吸引
1.尺度
广场的尺度与分布。
城市广场的尺度是由城市规模的大小决定的。
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也大;城市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不宜过大。
广场的尺寸太大,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
一般来说,广场可以采用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广场地面可以有不同的标高;广场的长宽比小于3为好,最大距离是140米左右。
按照人们休闲活动的习惯,人和人之间的亲切距离一般在12米左右,良好距离是24米左右,所以一些小的广场,相对来说更具有亲和力,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依据城市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地建设一些小广场,这样投资小,利用率高,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
2.视觉吸引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于空间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丰富而多变的空间才具有吸引力,相对于公园,广场空间是比较开阔的,开阔的空间怎样避免让人一览无余呢?那就需要在设计中,将不同空间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高低错落,丰富而有序的空间。
充分利用喷泉、雕塑、绿化等分割空间,而不能设计大而空,让人一览无余的空旷空间。
3.边界
广场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广场空间与周围空间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也是吸引游人的一个要素。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人们习惯坐在广场空间的边缘地带而非中间,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广场边界的重要,完美地边界设计应是通透而丰富,曲折而富于变化的,并在适当的位置设计休息与观光的空间。
如图所示那样,广场的边界越丰富,边界上休息的人就越多,广场就越有人气。
二、广场中的铺装设计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
城市广场地面铺装可以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感觉,这是由人的视觉规律所决定的。
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那里的广场大多数是纪功性的广场、教堂广场、公共广场(有住宅区中休闲广场、街头广场、大型商场前的入口广场,交通枢纽上的交通广场,还有一些大型的文化场所前的交谊广场、民众集会广场等)。
现代的广场中大多数是公共性质的广场了,即便是行政广场,周边也会有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相伴,是一个市区的客厅,容纳各地的人们。
地面铺装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对空间的构成有很多作用,有助于标志空
间、限定空间、增强识别性,可以通过铺装底面处理给人以尺度感,通过铺装花纹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通过底面的处理来使室内外空间与实体相互渗透来构成整体的美感。
例如由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广场地面铺装图案十分壮观,从而成功地强化和衬托了主题。
而矶崎新在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设计中,也引用了该地面图案,只不过稍作变换,由于忽略了历史的意义,在文化表现了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三、广场中的设施、植物与微气候
1.植物与微气候
在进行城市广场的绿化中,那么理所应当的来说这是生态学的观点;然而从色彩的角度上来说,树木的绿色和天空的蓝色都是镇静色,这样的颜色可使人的身心平静得到安静的感受。
再从视觉的角度上来说,绿化也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和休息氛围;绿化不仅可以改造自然的面貌,又可以陶冶了人的情操、身心。
人们在树荫下从事休闲和娱乐活动的时候可以尽情享受美丽景色,同时又可以采用不同的姿势观赏。
同时绿化不仅仅只限于观赏还具有空间软化、景观塑造、空间划分、环境保护、文化表达等作用。
形状大小不同的植物还影响着空间的结构和范围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
比如说高大的乔木可以充当障景物。
在较小的空间中和要求相对精细的场所中适合运用观赏性强的植物和小乔木,比如在广场中作为广场主景或者是出入口,具有标志的区域。
大中型的乔木能组建成广场环境绿化的基础骨骼框架,当大中型的乔木居于较矮小的植物当中,则会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
城市广场应满足人们的舒适度要求,特别是我国北方,夏季酷热,冬季严寒,一些大而空的广场夏季无遮阳,冬季无挡风实施,使用率很低。
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各地情况,设计好夏季用来遮阳的植被,遮阳棚,花架等,而冬季需要利用树篱、矮墙等挡风以便人们享受温暖的阳光。
2.设施
广场的细部设计很重要,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的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的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
另外,广场中需要有坐凳、公厕、电话亭、饮水器、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
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才能充
分满足广大市民艺术欣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四、广场中的空间与亚空间的分布
依据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关于人们的需求层次的解释,把人对广场的需求归纳为四个层次:—是生理,需要方便舒适的环境。
二是安全。
要求广场能为自身的个体领域提供防卫的心理保证,防止外界对身体、精神的潜在威胁,使人的行为不致受外界影响而损失个人行动的自由。
三是交往。
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也是交往是人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需求。
四是价值。
人在公共场合中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和尊重。
根据上述所分析的四个广场需求层次,针对城市广场环境空间可以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这样的划分可以造就不同层次的私人活动领域,以满足各种性理、物质需求的活动。
人们对建筑环境心理要求的提高,现代城市广场环境空间设计出现一种层次、功能复合型的趋势发展,同时对功能需求的设计满足更广泛群体。
例在在大面积铺装的同时,设置大量的小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小品设计,空地上组成的空间为大型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商业、娱乐、社交等大型活动的场所,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加入一些景观小品,并能保持一个独有的个人空间,以防止外界的骚扰。
人们在广场活动一般都是一种交往活动,通过人们心理需求同样可以划分为亲密性交往活动、社会性交往活动和公共性交往活动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交往活动同样需要不同尺度大小、层次的城市环境空间领域。
另外,对于不同年龄的人们,在物质和心理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上的变化来设计不同层次、尺度的广场空间,来基本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随着现代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污染、车辆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人们对城市广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心理需求方面而言,为了创造出有特色和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