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命题人:王应忠(姜堰二中)尹继东(江苏省黄桥中学)
审题人:周仕龙(泰州市教研室)王书月(姜堰市教研室)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认真核对。

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梦幻同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

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

同里是必须得去
....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

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

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

“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

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

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
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

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
............,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
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

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
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

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

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

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
....绪.。

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
思辨
..色彩。

(有删改)1.第①段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必须得去”同里的原因有哪些。

(5分)

2.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文章以写退思园为主,第②段写同里镇的其它建筑有哪些作用?(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4分)

4.请分别探究第⑨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

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

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

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

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

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

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

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

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

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

”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

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

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

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

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与大将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来援。

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

”达曰:“善。

”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

扩廓方燃烛治军书,仓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马,以.十八骑走大同。

豁鼻马降,得甲士四万,遂克太原。

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

太祖闻之,大震悼。

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

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
..。

制曰“可”。

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

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

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明史·常遇春列传》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臣义.不与共生义.不赂秦
C.以.十八骑走大同故为之文以.志
D.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6.下列各组句子能够分别表现常遇春“勇敢”和“有谋略”的一项是(3分)
A.军民肃然,无敢犯遇春以五翼军设伏
B.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夜劫之可得志
C.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臣义不与共生
D.摧锋陷阵,未尝败北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常遇春外貌奇特魁伟,最初跟随刘聚为盗贼,但看到刘聚不会成事,就转而跟随明太祖。

B.邵荣和赵继祖密谋想发动兵变,事件败露后,太祖想宽恕邵荣,常遇春义正辞严,坚决反对,使太祖取消了宽恕邵荣的念头。

C.常遇春在攻克太原后,又率部队到柳河川作战,最后战死沙场,朱元璋闻讯,大为震惊,悲痛不已。

遗体被运到龙江,元璋亲自出来祭奠。

D.常遇春深沉勇猛又果敢,善于安抚士兵,冲锋陷阵,他在军中听从管束,恭敬谨慎,成为当时的名将之一,被称为“常十万”。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4分)
译文:▲。

⑵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分)
译文:▲。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
译文:▲。

(二)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梅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
⑵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⑶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苏轼《赤壁赋》)
⑷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⑸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1—13 题。

在虚无、享乐中迷失的节日(节选)
彭富春
岁末年初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年中盛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

人们一般都忙于过节,吃喝玩乐,喜气洋洋。

当然也有人借此机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

但人们大多不愿去思考节日的意义。

什么是节日自身的意义?节日首先呈现为时间的现象,它是一年中的某月的某一天。

但节日并不是一个一般的时间,而是一个特别的时间。

节日是对于一般时间的中断和区分。

这个时间的特别性在于,它或者具有自然的意义,如春节作为一元复始;或者具有历史的意义,如圣诞节作为基督的诞生。

所谓的节日正是这个特别时间的重复或者轮回。

重复是回到同一天去,并回到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中去。

重复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庆祝。

庆祝具有狂欢的特性,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身体的、心灵的、语言的等活动。

通过这种种方式,人们陶醉于节日之中,也就是与节日合为一体。

对于节日的庆祝是对于节日的纪念。

纪念是过去时间的回忆,即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

因此回忆也是当下的呈现,是此时此地的人们生活世界本身的意义的生成。

同时回忆也成为了期待,也就是让节日过去之后再度来临。

在这样的意义上,节日作为时间的本性是回忆、当前化和期待的统一。

虽然我们现代人也依然过节,而且过各种形形色色的节日,但人们感觉到,节日越来越不像节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节日的“非节日化”现象呢?这在于人们庆祝节日时发生了问题。

首先是节日的虚无化。

人类的节日都具有自然和历史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与自然相关,并且往往就是自然的节律。

但这种自然的节日又被人伦化和准宗教化。

如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

西方的主要节日大多与宗教相关,是基督出生和死亡的日子。

如人们过圣诞节时,在家里和亲人相聚,到教堂去赞美上帝。

但这种节日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

……如现在的春节完全改变了其本性。

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事。

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

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

人们更热衷的不是庆祝上帝的诞生,而是庆祝自己和亲友的诞生。

其次是节日的技术化。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

技术试图以其万能的作用而控制一切,包括自然、人类和思想。

当代的节日也逃脱不了技术的控制。

节日的技术化表现为:技术在拼命地“制造节日”。

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在宣传各种节日的信息,通知人们去过节。

同时各种公共场所,如商场、饭店、剧院、街道等也拼命地装扮自己,给人们营造节日的感觉。

各色人等在这种种技术手段的支配下不得不去过节。

如果不去过节的话,那么人们好象与时代脱节了。

最后是节日的享乐化。

这种没有了自然和历史意义并被技术化了的节日变成了享乐和娱乐的代名词。

于是节日成了欲望的节日,是欲望的舞蹈和呻吟之时。

在节日里,欲望的刺激和满足主要是身体性,因此是身体的消费和被消费,吃喝穿戴、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等。

总之,让身体处于陶醉状态,让感觉处于亢奋和宁静的变奏之中。

这些问题的提出无非要求我们去思考:究竟如何去庆祝节日?同时究竟如何去生活?11.下面关于“节日”的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符
..的一项是(3分)
A.节日是一个具有自然或社会意义的特别的时间现象。

B.节日是回到过去的一个特别的时间,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

C.庆祝节日是人们通过身心的、语言的狂欢方式与节日合为一体。

D.现实中的人们的生活世界是由节日文化生成的。

12.当今人们热衷于庆祝节日,但作者却认为人们已经“迷失”了节日。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种“迷失”的具体表现?(6分)

13.以探讨庆祝节日为契机,作者对“如何去生活”给出了怎样的暗示?(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
...的一组是(3分)
..不相同
A.间.或/间.不容发山脉./脉.脉含情禁.受/弱不禁.风隽.永/隽.语箴言
B.炮.烙/炮.舰外交更.加/不更.事枕藉./精神慰藉.屏.窒/屏.气凝神
C.饿殍./浮.光掠影诳.语/逛.大街侘傺./祭.奠英灵敕.造/勒.索钱财
D.犄.角/掎.角之势摭.拾/甘蔗.林垮.塌/纨绔.子弟敛裾./生活拮据.
1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没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的大量数据、图片和实物,大多观众望洋兴叹
....: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

B.《大明王朝1566》虽然呈现的依然是宫廷的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但其风格化的叙事方式,却给观众别开生面的感受。

C.心连心艺术团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全场沸反盈天
....,气氛相当热烈。

D.汶川地震中,居然有少数不法商人,私抬物价,贩卖假货,大发国难财,其卑劣行径令人惊世骇俗
....。

16.先完成排比句,再续上小结句(4分)
礁石的钢筋铁骨是海浪雕刻出来的,▲,▲。

▲。

17.名著阅读题(5分)
⑴将下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按国别填在合适的地方(只填编号)。

(3分)
①曹操②姜维③陆逊④诸葛亮⑤周瑜⑥司马懿
魏:▲蜀:▲吴:▲
⑵请简要解释“三顾茅庐”的典故。

(2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成功时会亢奋,挫折时会焦虑,麻烦时会烦恼……这时不妨给自己“淬火”,采用“冷处理”,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适应力更强,生命会因此更加多姿多彩。

请以“给生命‘淬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不得抄袭或套作;
③不少于800字;
④书写工整、规范;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5分)看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同里的神往之情。

(2分,每点1分,不写比喻手法不扣分)同里江河湖汊天水相连,质朴而秀美;同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著名建筑“退思园”最为同里人骄傲,世人竞相传说,无数次进入影视,并且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

(3分,每点1分)
2、(6分)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

(2分,每点1分)写其它建筑一是表现同里的文化底蕴和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二是为写退思园作陪衬与铺垫。

(4分,每点2分)
3、(4分)退思园主(任兰生)表面上是在“退而思过”,但是他为自己建造了显赫气派的私家园林;他过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有声有色,滴水不漏”的生活;他巴望结交士林,期待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他根本没有真心悔过的意思。

(4分,答对2点可得满分)
4、(8分)对退思园由从众的向往欣赏转变成寻思咂味;所谓的“退思”实质上是退而不思,是一种手段与假象;退思园所体现的文化与质朴而秀美的富土同里并不完全协调。

(说出一点给2分,说出两点给4分)人生不免有过,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人与其受挫而退,因过受惩后再来思过,不如在进取时冷静检省自己,避免或少犯过错。

(4分,每点2分)
5、C (A、故事:旧事,成例。

B、义:坚守道义。

C、以,动词,率领/连词,表目的,来D、于:比。


6、B(A前者是说他执法严明,不是说勇敢。

C后者是说他讲忠义D后者是别人对他的称呼)
7、C(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暴病而死)
8、(1)太祖于是让邵荣饮酒,流着眼泪杀了他,太祖因此更喜爱器重常遇春。

(饮:使……喝酒。

流涕:流泪。

益:更加。

重:器重。

关键词各1分)
(2)可悲呀!有如此强大的国势,却被秦国的一贯暴力所挟制,一天天地割让(土地),而趋于灭亡。

(为……所……,被。

劫,胁迫,挟持。

日、月,一天天,一月月。

每处1分)(3)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博学:广博地学习,省:反省。

知:智。

每处1分)
9、(5分)①梅花生长在远离世俗的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

它品格坚贞,傲立荒谷,顽强生长;尽管遭到打击,枝损花飞,但仍然半守残枝,坚强不屈。

(第一问3分,以“幽”“荒”与“恶”为要点,第二问以“坚强”为要点,2分;答成“悲惨”之类的得1分。


②(5分)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的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

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寄寓在梅花这个形象之中。

(第一问3分;第二问答托物抒情或象征并解释正确得2分;答比喻得1分)
10、(8分)①孰能无惑②金石可镂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④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11、(3分)D(应是人们对节日的庆祝方式是由现实生活本身意义孕育和延伸出来的。


12、(6分)人们抽去了节日固有的自然或社会的文化内涵,变成了例行公事,随意换成了自己的内容与形式;用现代技术“制造”节日,控制着人们的庆祝活动;节日蜕变成单纯的享乐和娱乐,变成了身体欲望的刺激与满足。

(每点2分)
13、(6分)庆祝节日为的是重温与传承其自然与文化的意义,要挖掘节日的文化与精神的价值;要重视精神世界的建设,清醒主动地生活,摆脱经济和现代技术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控制;要努力提升精神与文化生活的品位。

(每点2分)
14、(3分) C[A、间或(jiàn) /间(jiān)不容发山脉(mài) /脉脉含情(mò)禁受(j īn)/弱不禁风(jīn)隽永(juàn)/隽语箴言(juàn) B、炮烙(páo)/炮舰外交(pào)更加(gèng)/不更事(gēng)枕藉(jiè)/精神慰藉(jiè)屏窒(bǐng) /屏气凝神(bǐng)C、饿殍(piǎo)/浮光掠影(fú)诳语(kuáng)/逛大街(guàng)侘傺(ch ì)/祭奠英灵(jì)敕造(chì)/勒索钱财(lè)D、犄角(jī)/掎角之势(jǐ) 摭拾/(zh í)甘蔗(zhe)林垮塌(kuǎ/纨绔(kù)子弟)敛裾(jū)/生活拮据(jū)]
15、(3分)B(望洋兴叹: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不符合语境;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杂乱。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恰当。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此处不合语境,且语意重复赘余。


16、(4分)示例:雪花的美丽多姿是严寒酿造出来的,石灰的纯正洁白是烈火锻炼出来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或,苦难造就了美丽。

(符合语境即可;前两空内容各1分,构成排比1分,小结句1分)
17、(5分)⑴魏:①⑥蜀:②④吴:③⑤(每空1分,各空中多填、少填或填错,则该空不得分)
⑵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曾三次前去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庐的诸葛亮,前两次都没有见到,直到第三次才得相见。

诸葛亮为他的诚心所感动,随他出山。

(答对人物关系1分,答对事情的过程1分)
18、切入分为54分,其余参照江苏省2008年高考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

容貌奇特魁伟,勇敢有力气,无人能比,有像猿一样长的手臂,善于射箭。

当初跟从刘聚作强盗,后来看出刘聚最终不能成事,就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

等到太祖的军队逼近牛渚矶时,元军在石矶上列阵,船距离岸边还有三丈多,没有谁能登上岸。

常遇春驾小船飞快地到来,太祖指挥他向前。

常遇春答应一声,持戈奋力直冲向前,敌人抓住他的戈,他就乘势跳上了岸,大喊着跳跃扫荡,元军纷纷溃败。

众将乘机而上,于是攻下采石,进军攻取太平。

被授官为总管府先锋,晋升总管都督。

陈友谅逼近龙湾,常遇春以五股军队设置埋伏,大败陈友谅,于是收复太平,战功第一。

太祖追赶陈友谅到了江州,命常遇春留守,他执行法令严明,军民都很畏惧没有人敢违犯常遇春,晋升行省参知政事。

在此之前,太祖所任用的将帅中最著名的,是平章邵荣、右丞徐达和常遇春三位。

而邵荣尤其是位善战的老将,到这时傲慢不逊有了二心,和参政赵继祖密谋埋伏军队发动兵变。

事情被发觉后,太祖想宽恕邵荣的死罪,常遇春径直上前进言说:“为人臣子犯了谋反罪,还有什么可以宽恕的,臣按道义不能和这种人共存。

”太祖于是让邵荣饮酒,流着眼泪杀了他,太祖因此更喜爱器重常遇春。

太祖的军队包围了赣州,熊天瑞固守着未能攻下。

太祖派使者告谕常遇春:“攻克城池之后不要多杀人。

如果得到了土地,没有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常遇春掘深城壕,并竖起栅栏来围困他们。

军队围攻了六个月,熊天瑞财力耗尽,于是投降,常遇春果然没有杀人。

太祖非常高兴,赐信褒奖勉励。

常遇春和大将军一起攻打太原,扩廓帖木儿前来支援。

常遇春对徐达说:“我们的骑兵虽然已经会集,可是步兵还没有到达,突然与他们作战,必定伤亡很大,夜间去偷袭,可以成功。

”徐达说:“好。

”恰逢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来商谈投降,就请他做内应,于是挑选精锐骑兵,口中衔枚,夜间前去偷袭。

扩廓帖木儿正点着蜡烛在研究军书,遇到来袭,仓促间竟不知从那里逃跑,光着一只脚,骑上一匹劣马,只带了十八个骑兵往大同方向逃去。

豁鼻马归顺投降常遇春,得到了他的四万名全身披甲的兵士,于是攻下太原。

军队返回,驻扎在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得暴病去世,年仅四十岁。

太祖听说了此事,大为震惊,悲痛不已。

他的遗体运到龙江,太祖亲自出面祭奠,命令礼官们讨论天子为大臣举行哀悼的礼仪。

礼官报上建议,照宋太宗哀悼韩王赵普的先例办事。

太祖颁诏令说:“可以。

”常遇春被赐葬在钟山的宽阔平坦之地,赐明器九十件放入墓中。

将其灵位放在太庙享祭,并在功臣庙中塑肖像,位次都排在第二。

常遇春深沉勇猛又果敢,善于安抚士兵,冲锋陷阵,从未失败过。

他虽不熟悉经籍文史,但用兵却常与古代兵法相符。

他比大将军徐达长二岁,却多次跟从徐达南征北战,听从管束,恭敬谨慎,当时可称名将的就是徐达、常遇春二人。

常遇春自己曾经说,能统帅十万将士,驰骋天下,因此,军中又称他“常十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