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期末试题-淄博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在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
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2.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
所行’”。

温家宝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
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5.在抗击“H1N1甲型流感”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

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6.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词。

因问:“我词与柳永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苏东坡赞成幕士的形象说法,是因为他()
A.善于恭维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C.扬苏贬柳
D.知道两人词都流传民间
7.但丁被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对“新时代”的准确理解是() A.资产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统治 B.大机器开始取代手工业生产
C.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 D.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8.教士台彻尔在布道讲台上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发发慈悲吧,刑罚太苦,受不了了。

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金银入库,灵魂起舞。

”对此马丁·路德后来写道:“他竭尽全力把上帝的恩仇卖得又亲切又便宜。

”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罗马教会主张信仰得救
B.教会利用教徒对地狱的恐惧来榨取钱财
C.马丁·路德揭露了台彻尔的敛财骗局
D.当时欧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被教会控制9.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

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A.“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B.“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C.“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士的斗志”
1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2.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3.右面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
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14.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理论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5.《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
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B.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 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16.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 “教随国定”
B. “信仰自由”
C. “信仰得救”
D. “因信称义”1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造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18.“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了基本贡献。

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19.右边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
和差异。

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
确的是()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B.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C.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D.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20.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
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③都是一个时期社
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21.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22.“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
23.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4.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用评价下列人物中谁的思想()
A.林则徐 B.魏源C.康有为D.陈独秀
25.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26.1919年,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27.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28.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29.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①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
重大理论成果③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旗帜④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0.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

”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本大题共有4小题,其中31题13分、32题16分,33题16分,34题10分,共55分)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其积极意义是什么?(3分)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2分)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2分)
32.(1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怎样的共同作用?(8分)
材料二:
(2)
图四与图五代表的是什么运动?其斗争对象有什么不同?(4分)
(3)图二与图四反映的事件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如何?(4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金史》材料二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卷12《江海船舰》(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

(4分)
材料五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加赞叹,同时又对中国在明清时期的衰落而叹息他说“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3)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6世纪出现此现象的阻碍因素是什么?(8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

(4分)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

……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选自马克赞《世界文明史》(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在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埋伏着失败隐患。

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分)
淄博六中12级第一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
高二第一学段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卷:
1—5、DBAAB 6—10、BCADC 11—15、ADBBC 16—20、BBDDD 21—25、CADCB 26—30、DBCDA
第二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