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方法。

方法60例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儿,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32例)和常规组(28例)。

微创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常规组行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术后24、48h疼痛评分(面部表情评分法)均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家属均事先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微创组微创组患儿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

进行穿刺前使用CT扫描,确定患儿颅内血肿的中心靶点和颅表穿刺点,注意避开患儿头皮血管和颅骨骨折线。

在局部麻醉下使用电钻将患儿颅骨钻透,然后将穿刺针经颅骨穿刺点送入事先确定的靶点,退出针芯后连接引流管抽吸血肿,剩余难以吸出固态血肿,则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万U+生理盐水2 ml溶液于血肿腔内,夹管保留1 h后开放,2次/d,使用CT动态监测血肿清除情况,血肿绝大部分清除后拔管,拔管时间为2~6 d。

1. 2. 2 常规组常规组患儿行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

根据CT扫描结果明确血肿最厚的位置。

全身麻醉后在该部位的中心做皮瓣切口,并确保骨窗的直径最接近颅内血肿边缘。

经骨窗清除患儿硬膜外的血肿,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管,原骨瓣植回,医学论文钛钉和接骨板固定,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24、48 h的疼痛状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根据血肿清除状况和生命体征状况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血肿彻底清除;有效:患儿生命体征有轻微波动,血肿基本清除;无效:血肿未得到有效清除或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状况: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评价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第1~6个面部表情分别表示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明显疼痛、严重疼痛和剧烈疼痛,所代表的分值分别为0、1、2、3、4、5分。

见图1。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微创组患儿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见表2。

2. 3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微创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12.1±2.5)d 明显短于常规组(16.5±2.9)d(t=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