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思维活动将新的信息和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经验、技能进行交互,并不断调整,重新组织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参与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究和研究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1. 设计开放性问题
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利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加快水稻抗旱性状育种进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设计和操作
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利用传统的交配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培育耐旱水稻新品种。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步骤,亲自进行操作,从而对育种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小组合作学习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水稻抗旱性状育种的方面,比如传统育种方法、分子标记技术、抗旱基因的筛选等。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一项综合性的报告或研究。
4. 课堂讨论和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设置学生展示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5. 现场实习和考察
参与式教学也可以包括对外部环境的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真实的
育种环境。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水稻育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亲眼见
识水稻育种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参
与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实践,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操作仪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与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设计实验步骤,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对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4. 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参与式教学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参与式教学在实践中的挑战和对策
尽管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实践过程中
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学生的自主性可能不够,有些学生可能对参与式教学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对此,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供积极的反馈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参与式教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扮演更多的指导和引导角色,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
经验和专业知识。
对此,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
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
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参与式教
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
效果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参与式教学的应用,创造更多
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来源:整理自网络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