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循环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 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提高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 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提高产品的耐用性; 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强度。
杜邦化学公司模式 ——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于80年代末把工厂当作新的循环经济理念 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 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 护目标。
社会层面上:建立物资循环(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 —将废物反复利用和再生循环利用。德国双轨制回收系统模式 (DSD)
工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 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3R原则。
一、在企业层面——单个企业内的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 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要求企业 做到:
传统的环境保护注重末端治理,被动应付,效果不大 传统环保措施消耗大量资金和资源,降低经济效益 传统环保技术也要消耗资源,增加了地球的负担 传统环保手段常常引起就业问题,例如关闭污染企业
既要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人民收入,又要 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民健康,就必须: 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量; 显著减少污染排放总量,确保良好的环境。
生态农业模式:区域种养殖一体化农业 生态住宅园区: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化化学学肥肥料料产産業业
硫
黄
製炼油油厂所
处処理理后済的み排排水水
冷 ガ煤
煤气ガ ス
再利用貯蓄水池
处処理理后済的み
排 水
排排水水
却 ス气 水
取水 蒸取 気水
湖
取 水
石石こ膏う板ボー工ド厂工場
火发力电発電厂所
石石膏こう粉石煤炭灰灰
温 温水 蒸気
交通
北九州港(国际贸易港)
远洋航行定期集装箱航线
新北九州机场(24小时海上机场)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特点
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 收集处理全国各处的废弃物 产学研相结合
1960年代
现在
北九州全境图
响(Hibiki)集装箱码头
响滩地区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
若松区 北九州エコタ实戸证ウ畑研ン区究事区業
北九州学术研究地区
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
已有的经验说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传统经济注重物质的增长,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 传统经济滥用资源并恣意排放污染,与环境保护矛盾尖锐。 传统经济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导致失业增加。
三、在社会层次——在全社会建立物质能源的循环
建立物资循环(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 典型的模式: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 发展旧物资调剂和资源回收企业(中国“废旧物资业”、
日本“社会静脉产业”
日本生态工业园工程实施地区
2006年7月現在・26地域
兵庫県 岡山県
富山市 岐阜県
広島県
札幌市 飯田市
第二,共生体系的成功广泛地建筑在不同伙伴之间的已有信任关系基 础上。卡伦堡是个小城市,大家都相互认识。这种亲近关系使有关企 业间的各个层次的日常接触都非常容易。
第三,卡伦堡共生体系的特征是几个既不同又能互补的大企业相邻。 要在其他地方复制这样一个共生系统,需要鼓励某些企业“混合”, 使之有利于废料和资源的交换。
水
水セメ泥ント公会司社
鱼魚的の养養殖殖
土土壤壌改改良良公会社司
卡カ伦ル堡ンボ市ー政市府
汚泥
制製药薬工工場厂
イ
廃 水
バ イ生 オ物 マ ス质
ー酵 ス母 ト菌 菌饲 飼 料料
農業
(摘自)1998年版 环境白皮书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炼油厂排出的水供给发电厂做冷却水,发电厂产生的蒸汽 回头又供给炼油厂,同时也供给生物工程公司用做发酵。 热电厂也把蒸汽供给市政府用于市政的分区供暖系统,甚 至还给一家养殖大菱鲆鱼的养殖场提供热水。同时,发电 厂脱硫装置产生的废料石膏供给建筑材料厂用于生产石膏 板材。
正确的选择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1 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6.1.1 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
传统的线性经济
经济社会系统
废
能量 资源
生产系统
消费系统
弃 物
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一种按“自 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线性经济的本质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废物的过程,通过反向增 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3)资源化原则( Recycle )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变成二次资源以减少最终 处理量并减少一次资源的消耗量。生产者应尽量利用二次资源代替自然资源,消费 者应该购买含最大比例的二次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经济的整个过程尽量实现闭合。
资源化方式:原级资源化方式、次级资源化方式
6.2.2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生产方式 传统环保技术也要消耗资源,增加了地球的负担。 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
6.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6.2.1 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①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 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②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 复使用。 ③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 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 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 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集约使用资源:
① 提倡合伙使用或共享使用; ② 发展租赁业可加强物品的利用率和周转; ③ 设计多用途的产品;
6.3 循环经济的实施方式和类型
6.3.1 实施循环经济的几种思路:
企业层面上:生态经济效益思想——杜邦公司模式(企业内部各 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
区域层面上:建立生态工业园式的工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和 生态园区(生活小区);代表: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源头避免产生——中间循环利用——最终废物无害化处置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
再生利用活动
难道不是关掉水龙头的会先到吗
6.2.3 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
生产经济: 职能经济:
6.2.4 资源最优化的途径
持久使用资源:
① 要求同类产品的零部件标准化以使其他机器兼容; ② 通过规范的维护保养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③ 同一物品使用要求不同的可以分级梯次使用。 ④ 向需要的部门转让企业和人人已经过时或不再需要的物品。
日本的佳能、丰田公司等,也都在企业内部开展资源循环或 零排放活动。
丰田实施3R原则的成效
从生产废物中回收有用物质(丰田)
丰田混合动力汽车 每升汽油跑35公里
二、在区域层面——若干企业组成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 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 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方法
过程性方法
输出端方法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 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 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 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 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 次污染。
把废物再次变成资 源以减少最终处理 量,最大限度利用 资源。
第六章
6.1 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2.4个新生命出生 生产出 28.6 吨金属、 4 台电视机、1.3辆汽车--- 排放 762 吨 CO2 减少 0. 6 公顷森林 中国又增加了 78 m2 沙漠 后果是:
2100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的成绩
近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58倍;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得到加强;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呈现
北海道 青森県 秋田県
釜石市
山口県
鶯沢町 東京都
千葉県・千葉市
北九州市
大牟田市
川崎市
水俣市
大阪府 愛媛県 高知市 直島町
四日市市
鈴鹿998,187人 (2004.4.1)
面积
485.25 平方公里 (2002.10.1)
GDP
3,617,776百万日元
主要产业 钢铁,科学,机械,矿业,信息产业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系统的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产品制造者、消费者、废 物处理者。
能量 资源
21世纪的循环经济
再使用
经济社会系统
生产系统
不
可
利
用
消费系统
物
循环使用
循环经济要求系统内部以集成的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在可 能的部位实现物料的再循环,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 量,从而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的。
究养中心验证试验基地 •新日作铁为北企九业州环技境术技术 研•生研究态发中工心试业点园中心
•九州工业大•办学公生设命备工程部 通过企业相
•早企稻业田、大行学•汽政研车究部拆生门解院、信息生互产系合统作研把究环境
•福大冈学大联学合研•家究研电生究院尖资源循环联与环合境企工业学发展
循环经济是在生态学的指导下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 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 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6.1.2 线性经济的弊端
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 末端治理消耗大量资金和资源,降低经济效益。 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的是虚假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末端治理不利于技术进步。 末端治理使企业只满足于达标排放,而不是开发少污染的新技术和
“工业共生体系”成功运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共生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在商业运作基础上逐步 形成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每一种“废料”供货都是伙伴 之间独立、私下达成的交易。交换服从于市场规律,运用了多种方式: 有直接销售,以货易货,甚至友好的协作交换(比如接受方企业自费 建造管线,作为交换,得到的废料价格相当便宜)。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有毒物质
(1)减量化(Reduce)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尽量设法从源头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因此又可称为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换句话 说,必须学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需要的产品,在源头预防废弃物的产生而不 是在其产生后再加以治理。
(2)再利用原则( Reuse )属于过程性方法,人们应该尽可能多次并以多种方式 使用自然资源和产品。通过再利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延长产品和 服务的寿命。
小仓站
小仓北区
八幡西区
八幡东区
九州高速公路
门司区
新北九州机场(2006.3开始通航)
小仓南区 东九州高速公路(建设中)
北九州环境产业战略
教育和基 础研究
技术和验 证研究
产业化
•垃圾处理场管理技术 •北九州市立•塑大料学饮环料境瓶工学
••豆焚食理腐品烧确念渣残灰立等渣)环(厨境房政垃策圾和 •污染和土研壤究净机化技构术基 •福础冈研县究循、环利人用才综培合研
是一种“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二高一低)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质闭环流动型 (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
循环经济本质是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 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 程度。
良好的前景。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荒漠化严重,土地被 占用,30%耕地有水土流失;
森林覆盖面积增加,但成熟林比例减少;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城市大气质量差; 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加,但没有得到安全处理; 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可利用量少,利用率低。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
杜邦化学公司模式 ——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于80年代末把工厂当作新的循环经济理念 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 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 护目标。
社会层面上:建立物资循环(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 —将废物反复利用和再生循环利用。德国双轨制回收系统模式 (DSD)
工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 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3R原则。
一、在企业层面——单个企业内的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 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要求企业 做到:
传统的环境保护注重末端治理,被动应付,效果不大 传统环保措施消耗大量资金和资源,降低经济效益 传统环保技术也要消耗资源,增加了地球的负担 传统环保手段常常引起就业问题,例如关闭污染企业
既要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人民收入,又要 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民健康,就必须: 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量; 显著减少污染排放总量,确保良好的环境。
生态农业模式:区域种养殖一体化农业 生态住宅园区: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化化学学肥肥料料产産業业
硫
黄
製炼油油厂所
处処理理后済的み排排水水
冷 ガ煤
煤气ガ ス
再利用貯蓄水池
处処理理后済的み
排 水
排排水水
却 ス气 水
取水 蒸取 気水
湖
取 水
石石こ膏う板ボー工ド厂工場
火发力电発電厂所
石石膏こう粉石煤炭灰灰
温 温水 蒸気
交通
北九州港(国际贸易港)
远洋航行定期集装箱航线
新北九州机场(24小时海上机场)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特点
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 收集处理全国各处的废弃物 产学研相结合
1960年代
现在
北九州全境图
响(Hibiki)集装箱码头
响滩地区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
若松区 北九州エコタ实戸证ウ畑研ン区究事区業
北九州学术研究地区
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
已有的经验说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传统经济注重物质的增长,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 传统经济滥用资源并恣意排放污染,与环境保护矛盾尖锐。 传统经济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导致失业增加。
三、在社会层次——在全社会建立物质能源的循环
建立物资循环(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 典型的模式: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 发展旧物资调剂和资源回收企业(中国“废旧物资业”、
日本“社会静脉产业”
日本生态工业园工程实施地区
2006年7月現在・26地域
兵庫県 岡山県
富山市 岐阜県
広島県
札幌市 飯田市
第二,共生体系的成功广泛地建筑在不同伙伴之间的已有信任关系基 础上。卡伦堡是个小城市,大家都相互认识。这种亲近关系使有关企 业间的各个层次的日常接触都非常容易。
第三,卡伦堡共生体系的特征是几个既不同又能互补的大企业相邻。 要在其他地方复制这样一个共生系统,需要鼓励某些企业“混合”, 使之有利于废料和资源的交换。
水
水セメ泥ント公会司社
鱼魚的の养養殖殖
土土壤壌改改良良公会社司
卡カ伦ル堡ンボ市ー政市府
汚泥
制製药薬工工場厂
イ
廃 水
バ イ生 オ物 マ ス质
ー酵 ス母 ト菌 菌饲 飼 料料
農業
(摘自)1998年版 环境白皮书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炼油厂排出的水供给发电厂做冷却水,发电厂产生的蒸汽 回头又供给炼油厂,同时也供给生物工程公司用做发酵。 热电厂也把蒸汽供给市政府用于市政的分区供暖系统,甚 至还给一家养殖大菱鲆鱼的养殖场提供热水。同时,发电 厂脱硫装置产生的废料石膏供给建筑材料厂用于生产石膏 板材。
正确的选择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1 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6.1.1 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
传统的线性经济
经济社会系统
废
能量 资源
生产系统
消费系统
弃 物
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一种按“自 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线性经济的本质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废物的过程,通过反向增 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3)资源化原则( Recycle )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变成二次资源以减少最终 处理量并减少一次资源的消耗量。生产者应尽量利用二次资源代替自然资源,消费 者应该购买含最大比例的二次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经济的整个过程尽量实现闭合。
资源化方式:原级资源化方式、次级资源化方式
6.2.2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生产方式 传统环保技术也要消耗资源,增加了地球的负担。 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
6.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6.2.1 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①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 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②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 复使用。 ③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 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 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 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集约使用资源:
① 提倡合伙使用或共享使用; ② 发展租赁业可加强物品的利用率和周转; ③ 设计多用途的产品;
6.3 循环经济的实施方式和类型
6.3.1 实施循环经济的几种思路:
企业层面上:生态经济效益思想——杜邦公司模式(企业内部各 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
区域层面上:建立生态工业园式的工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和 生态园区(生活小区);代表: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源头避免产生——中间循环利用——最终废物无害化处置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
再生利用活动
难道不是关掉水龙头的会先到吗
6.2.3 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
生产经济: 职能经济:
6.2.4 资源最优化的途径
持久使用资源:
① 要求同类产品的零部件标准化以使其他机器兼容; ② 通过规范的维护保养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③ 同一物品使用要求不同的可以分级梯次使用。 ④ 向需要的部门转让企业和人人已经过时或不再需要的物品。
日本的佳能、丰田公司等,也都在企业内部开展资源循环或 零排放活动。
丰田实施3R原则的成效
从生产废物中回收有用物质(丰田)
丰田混合动力汽车 每升汽油跑35公里
二、在区域层面——若干企业组成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 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 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方法
过程性方法
输出端方法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 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 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 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 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 次污染。
把废物再次变成资 源以减少最终处理 量,最大限度利用 资源。
第六章
6.1 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2.4个新生命出生 生产出 28.6 吨金属、 4 台电视机、1.3辆汽车--- 排放 762 吨 CO2 减少 0. 6 公顷森林 中国又增加了 78 m2 沙漠 后果是:
2100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的成绩
近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58倍;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得到加强;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呈现
北海道 青森県 秋田県
釜石市
山口県
鶯沢町 東京都
千葉県・千葉市
北九州市
大牟田市
川崎市
水俣市
大阪府 愛媛県 高知市 直島町
四日市市
鈴鹿998,187人 (2004.4.1)
面积
485.25 平方公里 (2002.10.1)
GDP
3,617,776百万日元
主要产业 钢铁,科学,机械,矿业,信息产业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系统的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产品制造者、消费者、废 物处理者。
能量 资源
21世纪的循环经济
再使用
经济社会系统
生产系统
不
可
利
用
消费系统
物
循环使用
循环经济要求系统内部以集成的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在可 能的部位实现物料的再循环,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 量,从而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的。
究养中心验证试验基地 •新日作铁为北企九业州环技境术技术 研•生研究态发中工心试业点园中心
•九州工业大•办学公生设命备工程部 通过企业相
•早企稻业田、大行学•汽政研车究部拆生门解院、信息生互产系合统作研把究环境
•福大冈学大联学合研•家究研电生究院尖资源循环联与环合境企工业学发展
循环经济是在生态学的指导下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 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 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6.1.2 线性经济的弊端
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 末端治理消耗大量资金和资源,降低经济效益。 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的是虚假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末端治理不利于技术进步。 末端治理使企业只满足于达标排放,而不是开发少污染的新技术和
“工业共生体系”成功运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共生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在商业运作基础上逐步 形成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每一种“废料”供货都是伙伴 之间独立、私下达成的交易。交换服从于市场规律,运用了多种方式: 有直接销售,以货易货,甚至友好的协作交换(比如接受方企业自费 建造管线,作为交换,得到的废料价格相当便宜)。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有毒物质
(1)减量化(Reduce)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尽量设法从源头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因此又可称为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换句话 说,必须学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需要的产品,在源头预防废弃物的产生而不 是在其产生后再加以治理。
(2)再利用原则( Reuse )属于过程性方法,人们应该尽可能多次并以多种方式 使用自然资源和产品。通过再利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延长产品和 服务的寿命。
小仓站
小仓北区
八幡西区
八幡东区
九州高速公路
门司区
新北九州机场(2006.3开始通航)
小仓南区 东九州高速公路(建设中)
北九州环境产业战略
教育和基 础研究
技术和验 证研究
产业化
•垃圾处理场管理技术 •北九州市立•塑大料学饮环料境瓶工学
••豆焚食理腐品烧确念渣残灰立等渣)环(厨境房政垃策圾和 •污染和土研壤究净机化技构术基 •福础冈研县究循、环利人用才综培合研
是一种“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二高一低)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质闭环流动型 (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
循环经济本质是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 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 程度。
良好的前景。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荒漠化严重,土地被 占用,30%耕地有水土流失;
森林覆盖面积增加,但成熟林比例减少;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城市大气质量差; 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加,但没有得到安全处理; 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可利用量少,利用率低。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