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一定要有接地气的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一定要有接地气的思维
思维方式,这个词说起来好像有点抽象,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概念,不管我们从事的是HR工作,还是某个专业的业务工作,都是如此。

我们今天这个话题案例中所说的也是思维方式这个事,这位小伙伴问“HR 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思维方式,要用什么方法去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可能这也是很多HR小伙伴们都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

其实说起来,这个话题太大、太宽了,每个人的优势和擅长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说一种思维方式是适合所有人的,而且限于篇幅,我们也很难在一篇文章里将所有的思维方式都囊括概尽,比如案例中说的“要多去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像业务思维、运营思维这些都要会,还要多去关注公司的成本、战略、经营等等”,这个太多了。

因此,我在这里就挑几个比较通用的,来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首先,就是结果导向的思维。

好比我们每天都在上班,那只能叫完成任务,而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叫有结果,否则的话,那只是充人头而已。

就拿招聘工作来举例,所谓结果导向的思维,就是我们要在计划的时间内招到合适的人员,匹配到对应的岗位上去,这才是结果,而进行简历搜索、人员邀约、面试交流等动作,那只是招聘的过程动作,这是任务型的过程思维。

但很可惜,我在很多企业里都见到,企业的招聘人员并没有这样的结果导向思维,而且多数人还不会反思,他们都认为招不到人,是因为诸如“候选人不匹配、招聘网站的套餐选的不好、市场环境不好、工资开得太低”等等一系列的理由造成的。

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如果不具备以终为始的结果导向思维,你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完成招聘任务的HR而已,而不能成为为企业和用人部门选配合适人才的
招聘官。

因为只有具备了结果导向思维的招聘官,才能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站在用人部门的角度,体会到他们的痛点和真实需求,才能真正明白,如果不能招到合适的人才,那他们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就会影响用人部门的工作开展,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收益。

只有具备这种思维,你在开展招聘工作时,才能用心把控好每一个环节,将招聘漏斗真正分析清楚,才能不断提升招聘效果,真正开展好招聘工作。

其次,就是要具备业务思维。

这个应该是现在所有公司都非常重视的思维了吧,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个叫“HRBP”的岗位,可见企业对业务思维的重视之高。

但是,虽然这么说,我们却见到有很多的HR小伙伴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具备业务思维,才能成为业务伙伴,总不能说,让HR人员和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员一起工作吧?这个方式显然是不具备普遍的可操作性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嘛,并不是每一个HR都能深入掌握业务部门的工作技能的。

但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我建议HR们是可以大胆去尝试的,那就是参加业务部门的会议和公司级的经营会议。

这样,你就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到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一些问题点,可以了解到公司的经营进程、业务进程、问题和痛点,对企业的组织效率就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千万不要觉得和自己不直接相关的这些会议是无聊的,这些会议是能够让你快速了解业务和公司的快速通道,哪怕你只是将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这都可以让你对人力管理工作如何更有效的推进产生新的想法。

我在企业负责人力工作时,就会经常主动去参加业务部门的会议和公司的经营会议,这为我快速地了解各部门的问题和需求,更好地配合各部门的风格,和各部门同频,从而有效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业务思维,不只是要关注各个不同部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而是要把关注业务作为重点,找到你和各部门之间共同的业务语言以及业务思维,这样的话,你就能逐渐建立起业务思维的意识,真正懂得业务部门的需求了。

再有,就是要具备战略思维。

千万不要认为战略就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的事,它和你是相距甚远的一个东西。

你作为公司的高管也好、中层也好,还是基层主管也罢,战略思维,都是要训练自己具备的。

因为只有你站得高、想得广、看得远,你才能听得懂领导的话,更好地做好分解,帮助公司的目标落地;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只会本位主义,只会建造部门墙;才能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和你有什么关系,才能更好地指导你的工作;才能未雨绸缪,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下个阶段如何更好的发展,从而规避很多“救火式”的无效工作。

另外,还要具备灵活的思维。

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HR人员,虽然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是要坚持的,但是,一定不能抱着用一种硬性的标准衡量每一个人的固有思维,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只要他的个性和才能并没有影响公司的发展,那你就应该放宽你的条件,不要“读死书、死读书”,那样的话,最终被企业和时代都抛弃的一定是你这个不灵活的HR,而不是那些有个性和才能的人才们。

总之,作为HR部门的人员,你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训练自己具备以上这些思维习惯,这样你才能够接地气,才能真正获得业务部门的支持,也才能让自己在企业里真正产生出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