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学习重点 1.学习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2.认识汉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为什么汉语和英语中对与“狗”有关的词语有不同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语言之间既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往往是贬义词,而英语中跟“狗”有关的词则不然。

阅读课堂活动“民以食为天”,思考:以饮食文化为例,谈谈汉文化对汉语言有着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语中常用跟“吃”有关的词语来描写人物形象。

这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民以食为天”,常用跟“吃”有关的词写人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用跟“吃”有关的词语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类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

第二类是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

第三类是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

跟“吃”有关的词语之所以可以用来描写人物,是因为这些词语的借代义或比喻义可以表现人的某方面特征。

总之,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1.语言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语言是民族的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也支配着民族语言的特点。

(2)民族文化是语言的根,反过来,语言也承载着民族文化。

(3)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①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如汉、英语中对亲属的称谓不同。

汉语中的表亲关系非常明确,分得很细,这与民族文化特点密切相关。

②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

如“冰”“玉”在中国人眼中代表高尚和纯洁,而在外国人眼中则不然。

③在语言和表达上,中国人有对己谦对人恭的表达习惯,外国人则没有。

2.汉语中常用的谦辞和敬辞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很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则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1.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产生不同民族语言差异的根源。

B.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民族语言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渗透于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D.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是表面的,其实质是一样的。

答案 D
解析语言的差异,其实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2.根据下列加点词语带有的文化内涵判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
....,形影不离。

B.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当豆蔻年
...华。

C.他们两人同坐一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算是相敬如宾
....了。

D.误会消除了,夫妻俩又破镜重圆
....了。

答案 D
解析A项“青梅竹马”只能用于说非亲的男女儿童。

B项“豆蔻年华”用来形容女子十三四岁。

C项“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

3.(2017·江苏)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题目提示对联悬挂在“杜甫草堂”,即对联要体现杜甫的人生经历或精神特质,并表达尊敬、缅怀之情。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庐岳”即庐山,“隐”即隐居。

“别有天地”符合《桃花源记》的意境。

此联是写桃花源的。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悲秦月”,是对杜甫在成都十年的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痛心疾首、哀惋叹息的总结。

“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此联是杜甫生平和其精神特质的鲜明写照,适合悬挂于杜甫草堂。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由“狂”“醉”“天子不能呼”,可以判断此联是写李白的,显然不能用于杜甫草堂。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秋天一鹄先生骨”,从《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流传千古的诗篇中,提炼出“秋天”这一典型意象;“鹄”比喻先生;“骨”既指其尸骨,也言其骨气。

此联概括了杜甫的精神风骨,暗含景仰之意。

“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春水”出自杜甫《旅夜书怀》诗,“鸥”出自杜甫《野老》诗。

此联是对杜甫人生志趣的恰当概括,适合悬挂于杜甫草堂。

题型识记并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例题1(2017·天津)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 B
解析《师说》中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例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

万历十一年,以进士第二授编修
..。

三十三年夏,雷震
..。

累迁祭酒
郊坛
..。

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

四十年九月,疏乞骸骨。

乃加太子太保,赐道
里费,乘传
..,以行人护归。

居四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有改动)
A.“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多以一甲的第二名、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

B.“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

C.“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

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

D.“乘传”即乘坐驿车。

“传”音chuán,指驿站的马车。

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

答案 B
解析B项“国子监祭酒”不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而是掌握国子监的最高主管。

解题技巧(1)平时识记方法
①分类串记法。

按照姓名称谓、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常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

②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

(2)临场理解方法
①利用语境,巧妙排除。

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更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理解。

②剖析语素,分析结构。

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婉词、比喻义、引申义等。

1.“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的一位青年妇女夸奖道。

下面可能是中国青年妇女听到这样夸奖后的回答的一项是()
A.谢谢,这件衣服是不错!
B.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

C.谢谢,你真有眼光。

D.我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赏识。

答案 B
解析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会让她抑制内心的高兴而表示谦虚。

2.下列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部分。

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致”退后两个字的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答案 D
解析应看对象而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万事如意
....。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


答案 D
解析“钧裁”是对上级或长辈的尊称。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答案 A
解析A项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比较委婉。

B项反问语气,表达肯定。

C项肯定语气,确定了问题的结论。

D项“恐怕”表示一种估计和担心,双重否定,表达肯定语气。

5.(2017·全国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 B
解析A项“失陪”是谦辞,表示不能陪伴对方。

C项“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D项“千金”是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6.某汽车运输公司,修建了一个新的停车场,场门口两侧各有一个标语牌,下列内容不宜写在标语牌上的一项是()
A.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发展经济献计献策。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大干快上,多装快跑,争分夺秒。

D.场兴我兴,场荣我荣。

答案 C
解析注意行业性质。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中,二甲有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也有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解元,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如《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