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湖风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湖风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分)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2m﹣n的算术平方根是()
A.4
B.2
C.
D.±2
【答案】B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解得;
∴= = =2;
故答案为:B.
【分析】将代入方程组,建立关于m、n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m、n的值,然后代入求出2m-n的算术平方根。
2、(2分)对于等式2x+3y=7,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y,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析】【解答】解;移项得:3y=7-2x
系数化为1得: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将左边的2x移项(移项要变号)到方程的右边,再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求解。
3、(2分)二元一次方程7x+y=15有几组正整数解()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答案】B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析】【解答】解:方程可变形为y=15﹣7x.
当x=1,2时,则对应的y=8,1.
故二元一次方程7x+y=15的正整数解有,,共2组.
故答案为:B
【分析】将原方程变形,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可得x=,因为方程的解是正整数,所以15-y 能被7整除,于是可得15-y=14或7,于是正整数解由2组。
4、(2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析】【解答】解:由得:1+2x≥5
x≥2,
因此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根据解不等式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得出不等式的解,然后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表示的时候根据界点是实心还是空心,解集线的方向等即可得出答案。
5、(2分)下列各数中3.14,,1.060060006…(每两个6之间依次增加一个0),0,,3.14159是无理数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考点】无理数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上述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每两个6之间依次增加一个0)
共2个.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可知已知数中的无理数的个数。
6、(2分)已知方程,则x+y的值是()
A. 3
B. 1
C. ﹣3
D. ﹣1
【答案】D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
①+②得:2x+2y=﹣2,
则x+y=﹣1.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由(①+②)÷2,就可求出x+y的值。
7、(2分)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D长为2,边AB长为1,AD在数轴上,以原点D为圆心,对角线B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A. B. C. D.
【答案】A
【考点】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解:∵长方形ABCD的边AD长为2,边AB长为1,
∴,
∴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算出DB的长,然后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及原点右边表示的是正数即可得出答案。
8、(2分)如图,将三个相同的三角尺不重叠不留空隙地拼在一起,观察图形,在线段AB,AC,AE,ED,EC中,相互平行的线段有()
A. 4组
B. 3组
C. 2组
D. 1组
【答案】B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B=∠DCE,则A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A=∠CAE,则A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则AE∥CD,
∠ACE=∠DEC,则A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则线段AB、AC、AE、ED、EC中,相互平行的线段有:AE∥BC,AB∥EC,AC∥DE共3组.
故答案为:C.
【分析】∠B和∠DCE是同位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E和∠DEC是内错角,∠BCA和∠CAE 是内错角,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2分)方程组消去y后所得的方程是()
A.3x-4x+10=8
B.3x-4x+5=8
C.3x-4x-5=8
D.3x-4x-10=8
【答案】A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
①代入②得:3x-2(2x-5)=8,
3x-4x+10=8.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整体替换的思想,由于y=2x-5,用2x-5替换②中的y,再去括号即可得出答案。
10、(2分)下列各数:0.3333…,0,4,-1.5,,,-0.525225222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B
【考点】无理数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是无理数,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就是无理数,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①开方开不尽的;②及含的式子;③象0.101001001…这类有规律的数;从而得出答案。
11、(2分)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是()
A. B. C. D.
【答案】A
【考点】无理数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A、为无理数,故A选项符合题意;
B、为有理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为有理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为有理数,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就是无理数,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象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③及含的式子,根据定义即可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12、(2分)如图所示,初一(2)班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7人,那么参加美术小组的有()
A. 18人
B. 50人
C. 15人
D. 8人
【答案】D
【考点】扇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27÷54%=50(人),
50×(1-54%-30%)=50×16%=8(人)
故答案为:D
【分析】用数学组的人数除以数学组占总人数的百分率即可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美术小组占的百分率即可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
二、填空题
13、(4分)下列各数:,,,1.414,,3.12122,,3.161661666…(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6)中,无理数有________个,有理数有________个,负数有________个,整数有________个.
【答案】3;5;4;2
【考点】实数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属于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是一个分数,属于有理数,是负数;
属于开方开得尽的数,是有理数,是负数;1.414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是正数;中含有π,是无理数,是负数;3.12122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是正数;是有理数,是负数;3.161661666…(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6)属于看似有规律实则没有规律的一种数,是无理数,是正数。
故答案为:3;5;4;2。
【分析】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开方开不尽的数,含有π的数,看似有规律实则没有规律的都是无理数,分数和有限小数,开方开得尽的数都是有理数。
14、(1分)如图,已知,那么
________.
【答案】3600
【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F∥CD
∵AB∥CD
∴AB∥CD∥EF
∴∠A+∠2=180°,∠C+∠1=180°
∴∠A+∠2+∠C+∠1=360°
∴∠A+∠C+∠AEC=360°
故答案为:360°
【分析】过点E作EF∥CD,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证得AB∥CD∥EF,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A+∠2=180°,∠C+∠1=180°,从而可证得结论。
15、(1分)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是________
【答案】0,1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解析】【解答】解:,
解不等式①得,x>﹣,
解不等式②得,x≤1,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
故答案为:0,1
【分析】在解第二个不等式时需要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6将不等式的未知数系数化为整数再求解.
16、(4分)如图,已知AD∥BC,∠1=∠2,要说明∠3+∠4=180°,请补充完整解题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依据:
解:∵AD∥BC(已知),
∴∠1=∠3(________).
∵∠1=∠2(已知),
∴∠2=∠3.
∴BE∥________(________).
∴∠3+∠4=180°(________).
【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根据平行线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根据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7、(2分)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2)2的平方根是________
【答案】3;±2
【考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解析】【解答】解:∵=9
∴的算术平方根为3,
∵(-2)2=4
∴(-2)2的平方根是±2
故答案为:3,±2【分析】先将化简,再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即可;先求出(-2)2,再求出平方根即可。
三、解答题
18、(12分)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其中∠A=60°,∠D=30°,∠E=∠B=45°,直角顶点C保持重合).
(1)①若∠DCE=45°,则∠ACB的度数为________.
②若∠ACB=140°,则∠DCE的度数为________.
(2)由(1)猜想∠ACB与∠D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三角尺BCE绕着点C顺时针转动,当∠ACE<180°,且点E在直线AC的上方时,这两块三角尺是否存在一组边互相平行?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CE角度所有可能的值(并写明此时哪两条边平行,但不必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35°;40°
(2)∠ACB+∠DCE=180°.理由如下:
∵∠ACB=∠ACD+∠DCB=90°+∠DCB,
∴∠ACB+∠DCE=90°+∠DCB+∠DCE=90°+∠ECB=90°+90°=180°.
(3)(3)存在.当∠ACE=30°时,AD∥BC;当∠ACE=45°时,AC∥BE;当∠ACE=120°时,AD∥CE;当∠ACE
=135°时,CD∥BE;当∠ACE=165°时,AD∥BE.
【考点】角的运算,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1)①∵∠ECB=90°,∠DCE=45°,
∴∠DCB=90°-45°=45°,
∴∠ACB=∠ACD+∠DCB=90°+45°=135°.
②∵∠ACB=140°,∠ACD=90°,
∴∠DCB=140°-90°=50°,
∴∠DCE=90°-50°=40°.
【分析】(1)①根据角的和差,由∠DCB=∠BCE-∠DCE,即可算出∠DCB的度数,进而根据∠ACB=∠ACD+∠DCB即可算出答案;②根据角的和差,由∠DCB=∠ACB-∠ACD算出∠DCB的度数,再根据∠DCE =∠ECB-∠DCB即可算出答案;
(2)∠ACB+∠DCE=180°.理由如下: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CB=∠ACD+∠DCB=90°+∠DCB ,故由∠ACB+∠DCE=90°+∠DCB+∠DCE =90°+∠ECB 即可算出答案;
(3)存在.当∠ACE=30°时,根据内错角相等二直线平行得出AD∥BC;当∠ACE=45°时,内错角相等二直线平行得出AC∥BE;当∠ACE=120°时,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二直线平行得出AD∥CE;当∠ACE=135°时,根据内错角相等二直线平行得出CD∥BE;当∠ACE=165°时,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二直线平行得出AD∥BE.
19、(5分)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
为;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试计算的值.
【答案】解:由题意可知:
把代入,得,
,
,
把代入,得,
,
∴= = .
【考点】代数式求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析】【分析】根据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将甲得到的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②求出b的值;而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因此将乙得到的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①求出的值,然后将a、b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值即可。
20、(5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C=80°,OE⊥AB,OF平分∠DOB,求∠EOF的度数.
【答案】解:∵∠AOC=80°,∴∠BOD=∠AOC=80°,∵OF平分∠DOB,∴∠DOF= ∠DOB=40°,∵OE⊥AB,∴∠AOE=90°,∵∠AOC=80°,∴∠EOD=180°-90°-80°=10°,∴∠EOF=∠EOD+∠DOF=10°+40°=50°.
【考点】角的平分线,角的运算,对顶角、邻补角
【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和已知求出∠EOD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性质、对顶角相等和角的和差,求出∠EOF=
∠EOD+∠DOF的度数.
21、(10分)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1)
(2).
【答案】(1)解:去括号,得3x-3>2x-2,
移项、合并,得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如下,
(2)解:去分母,得5(3x+1)-3(7x-3)≤30+2(x-2),
去括号,得15x+5-21x+9≤30+2x-4,
移项,得15x-21x-2x≤30-4-5-9,
合并同类项,得-8x≤12,
系数化为1,得x≥-1.5,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析】【分析】(1)根据以下步骤进行:①去括号,②移项,合并同类项。
即可求出。
再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根据以下步骤进行: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再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注意实心的圆点和空心的圆圈的区别)
22、(5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求它的整数解.
【答案】解:,
解①得:x≤3,
解②得:x>﹣1.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
则整数解是:0,1,2,3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解析】【分析】先求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取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进而可以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3、(5分)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求∠2的度数.
【答案】解:∵AB⊥BC,
∴∠ABC=90°,
∴∠1+∠3=90°,
∵∠1=55°,
∴∠3=35°,
∵a∥b,
∴∠2=∠3=35°.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因为∠ABC=,可知∠1与∠3互余,已知∠1的度数,可知∠3的度数,再利用两直线
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到∠2=∠3,即可得到∠2的值.
24、(5分)如果把棱长分别为3.14cm,5.24cm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化,制成一个大的正方形铁块,那么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有多大?(用一个式子表示,并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根据题意得:≈5.6(cm),
则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为cm
【考点】立方根及开立方
【解析】【分析】首先算出棱长分别为3.14cm,5.24cm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化的体积,再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的立方,反之棱长就是体积的立方根根,即可得出答案。
25、(10分)关于x,y的方程组
(1)若x的值比y的值小5,求m的值;
(2)若方程3x+2y=17与方程组的解相同,求m的值.
【答案】(1)解:由已知得:x-y=-5,
∴9m=-5,
∴m=-
(2)解:
由(1)-(2)得:3y=-6m
解之:y=-2m,
把y=-2m代入(2)得
x+2m=9m
解之:x=7m
∴
∵方程3x+2y=17与方程组的解
∴21m-4m=17
解之:m=1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x比y小5,可得出x-y=5=9m,解方程求出m的值。
(2)解已知方程组,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x、y,再将x、y的值代入方程3x+2y=17与方程组的解相同,与原方程建立关于m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