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诗歌 知游踪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指导]本诗节奏欢快,朗读时 游山西村
语气轻松自然,读出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陆游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资料助读 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平 生 作 诗 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 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 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 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 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 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 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
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 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 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 (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当时作者在 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游山西村
故事导入
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 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 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 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 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间袭来一 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 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 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 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 勇,怎不令人咋舌!
2.(益阳中考)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字 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做对比,表 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颈风联俗写的淳赞朴美的,乡又俗表民达事了,诗既 人表对现乡了民诗的人喜对爱古。朴
频来之约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热情、客人留恋。此联 与颈联写出了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 吾土吾民的热爱。
诵读诗歌 悟游理
诵读诗歌 悟游理
(1)从不同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这两句诗,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歌 所呈现的画面。 (2)结合写作背景,请你说说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 哲理?
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 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趁着月明来闲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
文 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怎样的景象? “足”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什么情感?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表达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境地之幽
(描写)
默写常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赏读
所绘 画面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 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 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扶疏花 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所含 哲理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或:面对重 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前方就 可能会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世间事物是消长 变化的。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
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 游山西村 备足鸡肉、猪肉。豚,小
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猪,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
文 猪肉款待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
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 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 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
品读诗歌 赏游情
感悟诗情
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村民的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优美的景色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淳朴的风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 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 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 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 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 这样两句:
·
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 感受所致。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风俗之美 (描写)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春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古老节日,既表现了诗人对淳 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爱之情。
颈联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农人欢天喜地地庆 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诗人对古朴风俗的赞美。
品味升华 拓展延伸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实景实感,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 的诗句是:_山__重__水__复__疑__无__路__,__柳__暗__花__明__又__一__村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热闹景象,表现民 风淳朴的诗句是:箫__鼓__追__随__春__社__近___,_衣__冠__简__朴__古__风__存__。
全篇围绕一个“游”字铺展,不 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 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游村情事 (记叙)
游山西村 陆 游 七言律诗、记游抒情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以劝说的口吻,描写农 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农家做客时 的感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 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 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围绕一个 “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 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 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