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学习目标] 1.分析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分析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质灾害
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一是种类齐;二是分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
1.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二是频率高,强度大。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2.形成机制: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
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四、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

其中以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

探究点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3月3日18时24分,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北纬23.5度,东经98.9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地震共造成沧源县芒卡、耿马县孟定两个乡镇人员伤亡较多,经济损失较严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此次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地形区和所属的世界地震带名称。

答案云贵高原。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解析根据经纬度坐标和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造成的灾情较严重的原因。

答案灾区人口密度较高;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防抗灾能力低。

灾区(云南临沧)多
为山地地形,山高坡陡,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解析灾情与受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防灾能力和防灾意识等有密切的关系。

灾区的经济密度越高,防灾能力越低,灾情越严重。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2.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区的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地壳活动频繁,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地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的原因。

(1)地震西多东少的原因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2)危害东重西轻的原因
①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
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集,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1.读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多发区,基本遵循沿________分布。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D.水库地震
(3)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青藏新疆华北台湾活动断裂带
(2)A
(3)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西部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部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故地震灾害多发。

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台湾岛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探究点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材料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分布图。

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西南地区。

解析由图即可获知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试分析四川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盆地边缘是山地地形,坡度较大;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破碎,土层松动);降水较多,暴雨集中。

解析泥石流频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等方面分析。

1.泥石流和滑坡的危害
2.比较泥石流和滑坡影响因素的异同
(1)不同点
(2)相同点
①山区地形坡度较大;
②土体或岩体下面有隔水层;
③雨量集中;
④森林覆盖率低;
⑤与地震具有关联性;
⑥均可由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引发。

3.我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2.(2017·嘉兴模拟)东北地区有多年冻土连片分布,河流发育。

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越来越大。

下图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读图分析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雨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汇流速度快,
易形成洪水;春汛致使山体下滑。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

1970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下图)发生里氏7.6级地震。

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

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

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

答案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

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此次雪崩是由地震引起的,靠近乙市山峰海拔高、终年积雪量大;本次地震里氏7.6级,震级大,破坏了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上积雪的稳定性,从而诱发雪崩。

雪崩导致乙市几分钟内被毁,人员逃生时间短,伤亡重大。

2.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等高线图”。

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区域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灾害。

(2)分析该区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震或滑坡、泥石流。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地震引起岩石疏松破碎;
冬季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解析该区域地处南美大陆的西岸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地震容易使岩石破碎,加上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B.降水持续时间更长
C.地形更为复杂崎岖
D.植被覆盖率更低
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泥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主要是冰川泥石流
B.川滇地区是暴雨泥石流
C.黄土高原是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华北地区是冰雪融水引发的泥石流
3.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人为原因有( )
A.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B.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C.农民在山区大量修筑梯田
D.山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增大了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第2题,华北地区是大气降水引发的泥石流。

第3题,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地表岩石松散,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据此完成4~6题。

4.2014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
A.粤、桂、滇B.滇、川、赣
C.浙、湘、鄂D.川、陕、鄂
5.造成5月28日与8月23日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活动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D.植被状况
6.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 ) A.4~9月B.10月至次年3月
C.6~11月D.12月至次年5月
答案 4.B 5.C 6.A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5题,读图可知滇川地质灾害等级为4级和5级,赣为3级,5月28日这三省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区是川、渝、陕、鄂、鲁等。

不同时间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明显差异与气象条件有关,联系我国雨带的分布来解答。

第6题,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与夏季多暴雨分布有关,影响我国的夏季风4月份登陆,9月份南撤,10月退出大陆,因此A对。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下图,回答7~8题。

7.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滑坡B.地震
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
8.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答案7.A 8.A
解析第7题,由题干及图可得出此堰塞湖是由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

第8题,由图可知,此堰塞湖的形成已淹没了其中一个村镇,已形成自然灾害。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10.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B.泥石流
C.海啸D.塌方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气温差较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

第10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读某地简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
A.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B.秋季此时降雨量大
C.冬季此时降雪量大
D.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最大
12.该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但火山活动较少,其原因可能是( )
A.此处地壳活动不活跃
B.此处断层较少,地质构造稳定
C.此处地壳厚度大,岩浆不易喷出地表
D.此处为消亡边界,不会出现火山活动
13.该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B.地形、热量
C.水源、地形D.光照、水源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第11题,该区域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第12题,该地区是地球上地壳最厚处,岩浆不易喷出地表。

第13题,该河谷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地形与热量。

14.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

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 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缺乏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救援能力差。

解析本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15.(2017·丽水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四川省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图2为甲地某山坡岩石景观。

与成都比,甲地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地处山区,坡度大;流水速度快。

解析与成都比,甲地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地势、降水、植被等方面回答。

16.读“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主的自然灾害系统。

(2)我国横断山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________有关。

地震是地球内能以________的形式释放的过程。

(4)我国泥石流的成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泥石流分布与地震带分布的一致性说明地震与泥石流的发生有________性。

答案(1)地震、泥石流
(2)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3)地质构造地震波
(4)地势起伏增加重力作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使径流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5)联系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地震和泥石流。

我国的川、滇、黔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非常活跃,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是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人们破坏地表植被,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