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femoral sheath, femoral a. and v., genital branch of genitofemoral n. and lymphatic vessels, femoral ring
4、股三角 (1)境界:
上 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测缘 内侧界:长收肌外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凹陷,髂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 (或长收肌及其筋膜) (2)内容 有股鞘、股管、股动脉、股静脉、 股神经、腹股沟深淋巴结、淋巴管 及脂肪组织。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与深面的肌腱相融合。 股四头肌腱附着于髌骨底及两侧, 继而向下延伸为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粗隆。 在髌骨两侧,股四头肌腱与阔筋膜一起形成髌支持带。 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之间,有髌上囊。
二、膝后区: 主要为腘窝,屈膝时,深筋膜松弛, 腘窝界限明显。腘窝呈菱形的深窝。 (一)浅层结构 皮肤薄,易移动。浅筋膜疏松。 有股后皮神经、隐神经及 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 小隐静脉穿深筋膜上行至腘窝, 汇入腘静脉,并由腘浅淋巴结分布。
第八章 下 肢
要求:
1、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坐骨小孔的结构及排列关系。掌 握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和分布范围。
2、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掌握大隐静脉的行径、属支以及隐静脉裂孔的形态位置。
3、掌握股三角内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以及 股神经的局部关系。
4、掌握股管的局部位置、股环的境界及临床意义。 5、掌握收肌管的组成、位置及内容物(股动脉、股静脉、
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和 臀上静脉
(2)梨状肌下孔: 自外侧向内侧依次是:
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 臀下动脉、 臀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内动脉和 阴部神经。
(3)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4、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 自外侧向内侧依次是: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神经。
Relationship of sciatic n. to the piriformis
Femoral triangle
①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 上部形成的筋膜鞘。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股鞘腔分为三部分: 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为股管。
Femoral sheath
②股管:位于股鞘的内侧份,长约1~1cm。 前 界:腹股沟韧带及镰缘上角和筛筋膜 后 界: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界: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由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 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围成。
第三节 股部
浅层结构 1、皮肤薄厚不均,内侧较薄而柔软,外侧较厚。 2、浅筋膜——浅筋膜近腹股沟处分为两层, • 浅层为脂肪层,与腹前下壁的脂肪层 (Camper筋膜) 相续; • 深层为膜性层,与腹前下壁的膜性层 (Scarpa筋膜)相续。 •膜性层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cm处于股部深筋膜 (阔筋膜)相融合。
(1)胫神经:为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的粗大分支, 位置最浅,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
(2)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的另一支分支。 发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 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 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 即分为腓浅神经和 腓深神经。
(3)腘动脉: 位置较深。垂直下行达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尚发出条关节支,参与膝关节动脉网:
Femoral hernia
股环上面覆盖一薄层疏松的结缔组织——为股环隔或内筛板。 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成一小凹——为股凹。
③股动脉:经股鞘进入股三角,穿收肌腱裂孔移行为腘动脉。 发出:腹壁下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及 股深动脉 ④股静脉:与股动脉伴行。 ⑤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上部及 股管附近,有3~4个,收纳下肢的神淋巴、 会阴的淋巴以及腹股沟浅淋巴结下群的输出管; 其输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
(二)深层结构: 1、腘窝的境界: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 上内侧界是:半腱肌和半膜肌; 下内侧界、下外侧界分别:
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 腘窝顶为国筋膜,厚而坚韧, 腘窝的底自上而下为 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腘窝的内容: 在腘窝内由浅入深依次排列着
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腘窝上外缘的腓总神经。 血管周围有腘深淋巴结,上述结构周围还有滑液囊及脂肪组织。
三、深层结构 1、深筋膜——臀筋膜 2、臀肌
1)臀大肌、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 ——臀大肌坐骨囊 臀大肌外下方的腱膜与大转子之间——臀大肌转子囊
2)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 闭孔内肌腱、下孖肌和股方肌。
3)臀小肌、闭孔外肌
3、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1)梨状肌上孔: 自外侧向内侧依次是:
(2)隐静脉裂孔: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 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薄弱区。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 缔组织称筛筋膜(外筛板),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进入。 2、前、内侧骨筋膜鞘
阔筋膜向大腿深部发出股内侧、股外侧和股后3个肌间隔, 附着于股骨粗线, 与骨膜及阔筋膜共同 形成3个股筋膜鞘。 分别容纳相应的 肌肉、血管、神经。
(1)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股外侧动脉
(2)浅静脉:大隐静脉及其5条属支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
(3)浅皮神经 : 股外侧皮神经 ——来自腰丛 股神经前皮支 ——来自股神经 股神经内侧皮支 ——来自股神经
(4)浅淋巴结:
腹 上群(近侧群、斜群)——2~6个淋巴结,
第二节 臀区 一、境界 二、浅层结构 1、皮肤: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发达,个体差异大。近髂嵴和
臀下部形成厚的脂肪垫,中部较薄。 长期卧床易形成褥疮。 1)臀上皮神经: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 2)臀下皮神经 :发自股后皮神经。 3)臀内侧皮神经:第1~3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阔筋膜坚韧致密,在大腿外侧份增厚,形成髂 胫束。
(1)髂胫束:后缘与臀大肌肌间相续;下端附 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下部。上份 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临床上常用髂胫 束作为体壁缺损、薄弱部位和膝关节交叉韧带 修补重建的材料。
• Deep fascia – fascia lata 阔筋膜 – Iliotibial tract 髂胫束 – Saphenous hiatus 隐静脉裂孔 • falciform margin 镰状缘 • cribriform fascia 筛筋膜
股 沟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又可分为
浅 淋
内、外侧两组
巴 结
下群(远侧群、纵群)——2~7 个淋巴结,
沿股沟深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大腿的深筋膜称阔筋膜或大腿固 有筋膜,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与臀筋 膜和会阴筋膜相续,下方与小腿筋膜、腘筋膜 相续。
股鞘、股、动静脉, 生殖股神经和淋巴管
Lacuna vasorum 血管腔隙

Femoral a. Femoral v. Femoral ring
• •
Bounded by medial portion of inguinal ligament anteriorly, pectineal ligament posteromedially, lacunar ligament medially, and iliopectinal arch posterolaterally
6、闭孔血管神经束 闭孔动脉沿盆侧壁与同名静脉和神经伴行。
二、股后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薄。 浅筋膜较厚。 有股后皮神经分布。
Cutaneous nerves
Superior cluneal n.
Medial cluneal n.
Inferior cluneal n.
(二)深层结构 1.后骨筋膜鞘: 由阔筋膜后份、股外侧肌间隔、股后肌间隔与 股骨粗线处的骨膜共同围成。 鞘内有股后群肌和坐骨神经等。
体表标志
1. 股前部: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 2. 膝部:髌骨、髌韧带、胫骨粗隆、股骨内、外侧
髁 3. 小腿部:胫骨、腓骨、内外踝 4. 胫骨内、外侧髁、腓骨小头、收肌结节、胫骨前
缘,足内、外踝。
•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 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 正常时该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 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 上方。
股内侧肌支、隐神经、膝降动脉)。 6、了解支配股内侧肌群的闭孔神经的行径及分支分布范围。
7、了解小腿前群、外侧群肌肉及支配这些肌肉的血管和神经。 8、以腓骨小头为标志,掌握腓总神经的局部位置。 9、掌握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径。 10、掌握腓浅神经的行径。
第一节 概述
•下肢可分为臀、股、膝、小腿、踝、和足部 六个区域:
2.坐骨神经: 起于骶丛。 多数以单干形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在臀大肌深面、股方肌浅面, 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至股后区, 沿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下行, 近腘窝上角处即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支。 坐骨神经外侧无分支,故为手术安全侧。
第四节 膝 部
一、膝前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薄松弛,皮下脂肪少,易移动。 皮肤与髌韧带之间有髌前皮下囊。 浅筋膜内: 有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的髌下支、 腓肠外侧皮神经末梢分布。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与小隐静脉的交通支。
3.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分隔为 内侧部的血管腔隙和外侧部的肌腔隙。 (1)肌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外侧部; 后外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和
股外侧皮神经。
Lacuna
musculorum 肌腔隙
• Bounded by lateral portion of inguinal ligament anteriorly, ilium posterolaterally, iliopectinal arch medially
膝上内侧动脉 膝下内侧动脉 膝中动脉 膝下外侧动脉 膝下内侧动脉 (4)腘静脉:与腘动脉伴行。
(5)腘深淋巴结:位于血管的周围,
约4~5个。
Popliteal artery
• 三、膝关节韧带及膝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小腿部
一、小腿前外侧区
(一 )浅层结构 1.皮肤:移动性小,血液供应差。 2.浅筋膜:疏松含少量脂肪,弹性差。 内有浅的血管和神经。 大隐静脉的属支; 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布。
The deep inguinal lymph nodes
⑥股神经:起于腰丛,经肌腔隙进入股三角。 其末支为隐神经,在股动脉前面进入收肌管。
5、收肌管(Hunter管): 前壁:大收肌腱板 外侧壁:股内侧肌 后壁:长收肌、大收肌。 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 管内由前向后通过:
隐神经、股动脉、股静以及周围淋巴管。 在下段,由股动脉发出膝降动脉(膝最上动脉), 再分为关节支和隐支,隐支与隐神经伴行。
• Contents: iliopsoas, femoral n. and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
Iliopsoas Femoral n.
Iliopectinal arch
(2)血管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内侧部; 后内界: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后外界:髂耻弓。 内容:
髋关节韧带 髋关节动脉网
• 髋关节的韧带 • 及髋关节动脉网
要点
1 试述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2 试述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的排列顺序。 3 试述小腿后筋膜鞘的构成及其内容。 4 试述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前后排列顺序。 5 试述胫后动脉、腓动脉的起止和行程。
6、 试述股部前骨筋膜鞘的内容。 7、试述肌腔隙的境界和内容。 8、试述小腿前筋膜鞘的构成及其内容。 9、试述血管腔隙的境界和内容。 10、试述股鞘的构成和内容。 11、 试述股管和股环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12、试述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及内容的前后排列顺序。 13、试述胫前动脉的起止和行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