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复试加试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专业课复试
根据国家对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要求,体现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综合表达能力、创造性能力的综合测试。

结合学校和本学科点的具体情况,体现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准确地评价考生专业素养与水平,特制定此大纲。

本大纲涵盖了专业课“建筑构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考试,“专业综合考核”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等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等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考生需携带材料;第二部分是专业课复试大纲;第三部分是专业综合考核;第四部分是同等学力考生及调剂考生加试大纲。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学科专业课复试由《中外建筑史》和《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两部分组成,成绩以百分制记,两科总分合计为100分,两科所占成绩比例分别为:《中外建筑史》占60%,《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占40%。

参考书目:
●高等学校的教学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
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4.《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各种现代建筑理论书籍和近3年的建筑期刊;
●《建筑设计资料集》和现行的通则和规范
第一部分考生需携带材料
1.参加复试的考生要携带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书入学时交验)等相关材料,用于复试前核查身份。

2.考生要提交大学本科学习成绩单(必备)、科研证明(可选)、毕业设计/论文(可选)、各种等级证书(可选)、获奖证明(可选)及其它证明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可选),供考核小组评定成绩时参考。

第二部分专业课复试
建筑历史及理论学科专业课复试由《中外建筑史》和《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两部分组成,成绩以百分制记,两科总分合计为100分,两科所占成绩比例分别为:《中外建筑史》占60%,《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占40%。

一、《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
1.1测试形式与构成
考试形式为笔试,2小时。

成绩以百分制记后乘以60%。

试题内容构成为《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和现代和当代建筑理论。

共60分的试题中,中国建筑史部分占试题分数的30%,外国建筑史部分占试题的30%。

1.2试题类型(从以下题型中抽取)
1.2.1 简答题
1.2.2 论述题
1.2.3 辨析题
1.2.4 分析题
1.3基本内容:
1.3.1
建筑史是建筑学本科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概况、规律,体会各种历史建筑的设计信息。

要了解现代建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尤其要对当代建筑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要求学生对中外建筑史中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上进行把握,要求考生结合实际对专业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考核重点是考核考生对问题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判断的能力。

1.3.2内容及要求:
1)中国建筑史部分
⑴城市建设
了解古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各朝代主要城市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北宋东京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⑵宫殿、坛庙
重点掌握明清北京故宫,重点掌握北京天坛
⑶宗教建筑
熟练掌握佛光寺大殿;掌握塔幢的分类、特色及实例。

⑷住宅
了解各时期各地域内典型住宅的布局,样式等情况
⑸园林
了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发展概况
⑹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熟练掌握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结构体系;屋顶形式;台阶栏杆样式;大木作;屋架作法;小木作等及其相关的名词解释。

⑺清式建筑做法
注意清式建筑与宋始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大木作、小木作、屋架作法、石作、瓦作,彩画等及其相关的名词解释。

2)外国建筑史部分
⑴古希腊建筑
掌握三种柱式画法、名称及特点,重点掌握雅典卫城的布局和建筑。

⑵古罗马建筑
掌握五种柱式画法,名称及特点,掌握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掌握古罗马广场及其它重要的公共性建筑,《建筑十书》。

⑶拜占庭建筑
掌握帆拱和圣索菲亚教堂。

⑷西欧中世纪建筑
掌握罗马风建筑、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建筑及特点。

⑸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掌握文艺复兴建筑开端和结束的两个穹顶特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的生平,作品等;掌握文艺复兴在建筑理论上所做的贡献;掌
握巴洛克建筑特点。

⑹法国古典主义
掌握卢浮宫的东立面,寨堡;掌握洛可可室内设计风格。

⑺复古思潮
⑻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
熟练掌握欧美探求运动中各国家的风格,风格特点及建筑。

⑼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掌握四位建筑大师在二战前的建筑活动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

⑽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掌握二战间的建筑流派,重点掌握四位建筑大师的生平,功绩,理论,作品及风格。

3)各种现代建筑理论书籍和近三年的建筑期刊:
其内容即涉及到中国建筑史部分又涉及到外国建筑史部分。

二、《民用建筑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2.1测试形式与构成
考试形式为笔试,1小时。

成绩以百分制记后乘以40%。

试题内容构成为《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现行的通则和规范。

2.2试题类型(从以下题型中抽取)
⑴.选择题,
⑵.概念题,
⑶.填图(或改图)题,
⑷.类型建筑局部小设计
⑸.问答题
2.3考试内容
2.3.1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⑴.掌握房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及房间设计的基本要求(空间布
局、防火疏散、无障碍设计等);
⑵.不同类型房间设计的要点、相关概念及设计运用;
居住用房:熟悉空间要求,平面布置特点及尺寸
托幼用房:掌握并运用设计的特点和相关的规范
工作学习用房:熟悉空间要求,平面布置特点及尺寸
医疗用房:了解空间要求
商业用房:熟悉商业用房的布置特点
博览用房:熟悉人流和空间的组织,了解展览用房的类型,陈列室的布置特点,掌握陈列室眩光与反射的避免以及相
关的概念
观演用房:掌握观众厅视线设计和人流疏散,声学设计,掌握有关概念
辅助用房:熟悉卫生间的布置形式及基本尺寸,厨房设计,汽车库的尺寸与空间
⑶.掌握交通联系空间设计的要求和规范
⑷.掌握楼电梯设计的要求和相关的规范
2.3.2建筑空间组合
⑴.了解民用建筑空间组合原则与组合形式
⑵.熟悉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手法
2.3.3建筑造型设计
⑴.熟悉建筑造型的构图要点和构图规律
⑵.掌握并运用造型设计的手法
2.3.4建筑总体环境设计
⑴.了解总体环境设计的内容和要素
⑵.熟悉总体环境设计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和卫生要求)
⑶.掌握并运用总体环境设计的手法
⑷.掌握建筑基地和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相关通则
2.3.5设计表达
⑴.掌握建筑制图规范和制图方法
⑵.掌握草图表达方法与快速表达技巧
第三部分专业综合考核
3.1专业综合考核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内容。

重在考核考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

3.2成绩以百分制记,其中笔试占专业综合考核分数的70%,面试占30%。

3.3 笔试
3.3.1 考试内容为“概念设计”。

考试时间4小时。

3.3.2概念设计的题目应包括环境和建筑单体两个方面的内容,考题设计体现明确的考核要求。

3.3.3概念设计的考核重点在于设计理念、对于具体情况的适应性和设计方案的创造性。

对建筑面积、建筑功能、建筑表现方面有适当要求,但不作严格要求和重点要求。

在建筑结构、技术、设备等方面不作要求。

3.3.4考题为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

3.4 面试
3.4.1 面试主要为建筑理论方面的内容。

3.4.2 面试时间每生约20分钟。

其中专项答题10分钟,随机答辩10分钟。

3.4.3 专项答题采用考生随机抽题(2题/生)方式。

考题范围:建筑设计基本理论、现代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等。

随机答辩的内容由考核小组随机提问,由考生进行答辩。

3.3.4 面试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全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逻辑推理等能力、口头表述和应变能力。

考题设计应以论述性内容为主。

考题答案要明确,避免似是而非的问题。

3.4.5 面试成绩由考核小组成员分别给出,再以平均数作为正式成绩。

第四部分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加试
一、美术加试大纲
1、测试形式与构成
加试形式为写生,时间3小时,成绩以百分制记。

试题内容构成为:素描、色彩及建筑速写。

2、《美术》加试内容
⑴.素描石膏像写生
①.掌握构图、比例、动势、透视、结构,造型的基本规律。

②.熟悉形体构成要素、明暗构成要素。

③.了解物体的空间表现、整体塑造、对比和谐。

⑵.色彩静物写生
①.掌握写生色彩的变化规律、色性的运用。

②.熟悉水彩,水粉表现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水彩,水粉表现的方法。

③.了解物体间的色彩联系、把握主色调、层次丰富、明度清晰。

⑶.建筑速写
①.掌握一种速写的方法(铅笔、钢笔、淡彩、水墨、……)。

②.熟悉运用透视原理。

③.掌握建筑速写的有关技法。

④.了解相关的原理(构图、光线、配景、简略与强调、……)
二、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加试大纲
1、测试形式与构成
考试形式为快速设计,考试时间为3小时,成绩以百分之计。

试题内容为快速平面构成设计,综合运用平面构成的规律,完成一张图幅为A3的平面构成设计图,表现形式以黑白表现和彩色表现均可。

2、测试重点
(1).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属性;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手法:网格、重复、渐变、发射、近似等。

(3).掌握色彩的心理效应和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4).测试重点强调对于构成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表现手法的应用;
(5).图面效果整洁,色彩协调、有感染力,能够体现一定的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