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2017-2018学年下学期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
高一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物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第1题~第7题中,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第8题~第10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大小:
A.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正比
B.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C.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D.只与太阳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两个密度均匀的球体,两球心相距r,它们之间万有引力为10-8N,若它们的质量、球心间的距离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为:
A.10-8N B.0.25×10-8N C.4×10-8N D.10-4N
3.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 A:T 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A.R A:R B=4:1 V A:V B=1:2 B.R A:R B=4:1 V A:V B=2:1
C.R A:R B=1:4 V A:V B=1:2 D.R A:R B=1:4 V A:V B=2:1
4.假设地球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处的大小为g0、在赤道处的大小为g,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自转的周期T为:
A .
B .
C .
D .
5.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的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已知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则: A.b 星的周期为
B.a 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C.a、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
D.a、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
6.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距离地面343km的圆轨道上的“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已知地球半径为R=6400km,万有引力常G=6.67×10-11N·m2/kg2,“天宫二号”绕地球飞行的周期为90分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天宫二号”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1.2km/s
B.“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由题中数据可以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
D.“神舟十一号”加速与“天宫二号”对接前应处于同一圆周轨道
7.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这个物体:
A.不受地球的吸引力
B.地球吸引力和向心力平衡
C.受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平衡
D.对支持它的物体的压力为零
8.2018年我国即将发射“嫦娥四导”登月探测器,将首次造访月球背面,首次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若“嫦娥四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的环月圆轨道I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四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轨道I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B.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
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线速度增大
9.2017年4月10日,三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173天后,乘坐“联盟MS-02”飞船从国际空间站成功返回,并在哈萨克斯坦杰兹卡兹甘附近着陆。
设国际空间站在离地面高度约400km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度约36000km,地球半径约6400k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
B.经估算,国际空间站的运行周期约为90min
C.国际空间站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返回时,需先让飞船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再点火加速,然后即可下降
10.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
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A.从P到M 所用的时间等于
B.从Q到N阶段,速率逐渐变大
C.从P到Q阶段,角速度逐渐变小
D.从M到N 所用时间大于
二、填空题:本题共三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指出: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____________;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的面积______________。
12.A、B为地球周围的两颗卫星,它们离地的高度分别为h1、h2,已知地球半径为R,A、B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__,A、B的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
13.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自转,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则a1___________a2___________ a3;v1__________v2_________v3;
ω1___________ ω2_____________ ω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三、计算题:本题共二小题,共20分,每题10分。
14.在某星球表面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H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若要从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卫星,至少需要多大的速度?
15.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表重力加速度为10m/s2,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试求:
(1)地球的质量;
(2)地球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第1题~第7题中,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第8题~第10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
1.【答案】C
【解析】ABC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AB错误,C正确;
D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大小与太阳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质量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点关键知道万有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答案】A
【解析】原来的万有引力为,后来变为:,即:,故A 正确.
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 ,有解得
;由此式可得
卫星的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立方的平方根成正比,由T A:T B=1:8可得轨道半径R A:R B=1:4,然后再由得线速度v A:v B=2:1.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故选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
4.【答案】B 【解析】在两极地区,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在赤道处,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
仍为,而在赤道处有:,解得:,故选B.
5.【答案】
C
点睛: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的大小相等,周期相等。
6.【答案】C
【解析】发射速度如果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天宫二号”将脱离地球束缚,不能再绕地球运动了,A错误;对于卫星,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天宫二号的周期比同步卫星小,轨道半径比同步卫星小,所以“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正确;“天宫二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地球质量,
地球体积,地球的密度,根据题给数据能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故C正确。
若在同一
轨道上,让神舟十一号加速,所需要的向心力变大,万有引力不变,所以神舟十一号做离心运动,不能实现对接,故D错误;故选:BC。
【名师点睛】
卫星的发射速度如果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它将脱离地球束缚,不能再绕地球运动了.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通过轨道半径的大小比较天宫二号和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周期、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神州十一号”加速,速度变大,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变大,大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小于“神州十一号”需要的向心力,“神州十一号”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变大,不能对接,“天宫二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求出中心体的质量.再根据求密度
7.【答案】D
【解析】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只是物体对和它接触的接触面之间没有压力的作用了,但是物体的重力并不是没有了,而是作为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了,故A错误,D正确;此时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作为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不是和向心力平衡,故B错误;航天飞机中的物体此时只受到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作用,并没有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两个力,故C错误。
所以D正确,ABC错误。
8.【答案】AD
【解析】A、在轨道I上运动,从P点开始变轨,可知嫦娥四号做近心运动,故在P点应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故正确;
B、轨道II的半长轴小于轨道I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I 运行的周期,故B错误;
C、在轨道II上运动,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故在近月点Q的加速度大于远月点P的加速度,故C 错误;
D、在轨道Ⅱ上,由P点向Q点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所以Q点的速度大于P点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卫星如何变轨,以及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关系。
9.【答案】BC
【解析】A、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需要控制速度,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半径为7000km,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36000km;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24h,可得国际空间站的运行周期约为90min,B正确;
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时所有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所以国际空间站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正确;
D、返回时,需先让飞船与国际空间站脱离,然后减速,即可下降,D错误。
故选BC。
10.【答案】BCD
【解析】ACD 、由题意可知海王星从
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速率逐渐变小,海王星从
的过程中平均速率较大,所用的时间少,角速度较大,因此时间小于,从的过程中平均速率较小,所用的时间长,角速度较小,因此时间大于,从M到N 所用时间大于,故A错误,CD正确;
B 、海王星从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速率逐渐变大,B正确;
故选BCD。
二、填空题:本题共三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1.【答案】(1).椭圆(2).相等
【解析】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轨道,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12.【答案】(1).(2).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对A 有
对B 有
A与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A与B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13.【答案】(1).小于(2).大于(3).小于(4).大于(5).小于(6).大于【解析】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则有,由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根据,则有;
人造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处于高轨道,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
所以有,,
三、计算题:本题共二小题,共20分,每题10分。
14.【答案】
【解析】解:由自由落体规律,得:
又在星球表面:
联立解得
15.【答案】(1) M=6×1024kg(2)ρ=5.6×103kg/m3【解析】解:由
解得
由,
联立得。